?

淺談初中體育教學情景的創設策略

2009-06-20 03:11徐建輝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創設情境探究

徐建輝

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是新課程的最終要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其學習的主人翁地位,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的發展。在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精心創設和豐富各種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利用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引起共鳴,通過學生自己的感官感受和對生活積累表象的聯想,由此產生強烈的體驗感和濃郁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接受體育教育,感受運動樂趣。

一、進行小群體教學,創設交往情境,培養合作意識

小群體教學在體育課程中是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同組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通過互動、互助、互爭,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針對學生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突破原有教學組織形式的束縛,創設學生通過交往而獲得提高和成功的機會,增加學生的交往,采取與學生主體性發展相適應的小群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互動能力、交互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的發展以及健康個性的養成。通過把學生組成條件相同的小組或小群體,有利于學生積極進行組內交流,互幫互助,提高合作能力;異組間學生的競爭可以發展學生的競技能力和對困難的挑戰能力,同時異組之間的相互幫助,更容易培養與發展學生的

社會適應能力、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

二、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過程中帶有探索性問題的情境因素,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能開啟學生求知的心扉,點燃學生對知識與技能追求的熱情。體育教學的過程需要采用一定的情境以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促進師生雙邊活動的有效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或教師設置一些特定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質疑,產生探究的欲望,主動去發現問題。一種是依據教材背景和學生的(年齡、知識經驗、智能水平等)特點創設問題情境,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如在教直道快速跑時,先讓學生回想在數學課中所學到的直線知識,再設計直線和非直線的兩種路線,讓學生發現兩種路線距離的長短和消耗體力大小,使學生從中悟出直道跑時路線一定要跑得直的道理。另一種是在教學過程之初針對所學教材,由教師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中探究問題的答案,如教蹲踞式跳遠時,先設問助跑的節奏是怎樣的? 助跑的距離應怎樣量? 這個技術動作的關鍵是什么? 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讓學生去自行“發現”,使學生從中體驗到

“自己作為發現者的權威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就必然會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提高。

三、提倡合作探究學習,創設合作探究情景,培養創新思維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大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培養一大批社會主義建設的創新人才。創造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創新能力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更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創設條件,以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少年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他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他們也是天生具有創造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發。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究,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一些教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盡量使教學內容保持一定的思維價值,促使學生被動地去“主動”思考,推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必須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如果教學總是沿著教師指出的確定前提出發,經過合乎規定的學習過程,再得出確定的結論,勢必造成學生思維的直線性,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妨礙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更多自主的空間,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四、創設困難磨練情景,學會放棄,敢于失敗

在體育教學中,也并不全是讓學生體驗成功與勝利的感受,在一些時候,讓學生承受失敗與困難也是相當必要的。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和提高要求,加大困難度等方法,讓學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負荷,來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勇敢頑強、努力拼搏的精神是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目標之一,但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反而造成某些過于自信的人不愿直面挫折,不敢接受失敗的心理,因而也往往采取更為積極、競爭、冒險的行為,將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如果任其這樣繼續下去,會引起心理扭曲,造成肢體傷害,這時教師可側面引導他們暫時放棄,敢于失敗。勸誡他們“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失敗乃兵家常事”,事后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原因,潛心鍛煉,等時機成熟,以備再戰。

五、評價多樣化,創設評價情境,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帶來全新的教學思想、教育目標、教學結構與教學方法,也必然導致全新的評價方法改革,從只看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向關注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轉變,強調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診斷與分析功能,強調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在學習動力。一是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外在和內在的評價情境,運用相應的形成性評價方式,及時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質量,如在進行排球教學活動時,針對某個學生的學習認知活動進行評價時,讓同班同學參與評價(外在評價),通過多元化參與式評價,可以查明學生在掌握一定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智力活動與實際活動方面的進步,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實際學習結果;也可以學生本人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內在評價),來分析取得成績的主觀因素。通過內外評價,不僅可以真實地反應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另外是按學生的原有基礎,創設不同性質的評價情境。通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提高的效果,進行各種方式的評價,以鼓勵素質差的學生,促進條件好的學生。因此,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各種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不斷自我完善.

在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正確把握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設,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可以成功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形成了生龍活虎的互動局面,使學生在教學中能夠輕松地獲得全面的發展。

猜你喜歡
創設情境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創設未來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