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思想品德教材的使用策略

2009-08-25 09:37陳明仙
中國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材情境

陳明仙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程來源的利用與開發,首先要建立融洽、開放、發展的課程觀,即用開放的眼光來看待課程資源,并將課程資源進行優化組合。而教材只是課程資源中的部分資源,并不是教學資源的全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認真把握課程標準,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選取正在發生的事件、學生關注的事件及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來作為教學輔助材料;根據教學需要調整,整合教材內容,重新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新的探究課題,同時也要重視師生自己擁有的知識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所形成的新知識的利用,從而不斷完善和建構思想品德教材。這一過程中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促進教學效益的提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更新教育觀念。無論是新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還是思想品德課內容的特點,都要求教師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對待教材。教師用活教材,需要從以下方面去嘗試實施策略:

一、創造性地用“活”教材

教師用“活”教材,才能讓教材變得豐富有趣。動態生成的課程必須以學定教,教師在深入領會教材精神、意圖的基礎上,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學生生活實際,選擇和整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具有時代性、現實性。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力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捌破渚?、取其神”,消化教材、優化結構,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實際出發,實現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轉變。例如: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人教版》第四單元“身邊的誘惑”一課,考慮到“領獎臺的誘惑”,對大部分與“領獎”無緣的同學來說是不實際的,于是我把這部分教材內容調換成“取得好成績的誘惑”和“獲得老師表揚的誘惑”,貼近學生、再造教材、不唯教材,才能使教材發揮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結合自身閱歷、經驗和本地實際,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解讀,重新建構或高屋建甄超越,使教材內容內化為授課內容的一部分,制訂出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方案,實現教師與教材的一體化。但在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新課程最核心的理念——以學生為本,促進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二、從整體上用“活”教材

教師從整體上用“活”教材,才能讓學生融會貫通。教師對教材把握和使用得準確與靈活,不是虛無飄渺的,不能盲目為“創新”而“失范”、“失控”。用“活”教材要有整體感,在單位課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認識每一教學環節、每一單位課時、每一單元、每一冊書、每一年級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和其他內容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意識性,才可能談得上組織教學的形散神聚、融會貫通,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所有的教育教學目標,最終都是培養人,培養身心健康的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的人。雖然不同學科的知識在不同的課堂上由不同的老師組織教學,但在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認識上應該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用“活”教材必須整合其他各學科的資源,使思想品德教學充實而生機勃勃。例如:聯系歷史和地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社會變化發展和國情,依托語文課文、古詩古文可以讓學生感悟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借助坐標軸、數據圖表、圖片展示分析,讓學生體會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這樣使思想品德教材自然生成、潛移默化。充分運用教材的跨學科性,有利于促進學生觸類旁通、視野開闊,思想品德教育必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全面發展。

三、創設情境用“活”教材

如何讓教材充滿靈性?教師需要創設情境用“活”教材。身臨其境的學習感悟、體會,才能使知識內化?!墩n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要將這一要求落實到實處,教師則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依據目標和內容要求,根據學生學習階段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之間、認知客體與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生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教材內容情境化、生活化,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感悟的機會。使平面的、書面的、文字的、圖畫的、靜止的教材活起來、動起來。使教材真實化、情趣化,讓教材的價值和精神充滿靈性,讓體驗動態生成,最終使學生的品德、知識和智力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例如:“畫家庭樹”,認識自己與家人、親戚的血脈關系;“夸夸我的爸爸媽媽”,體會父愛母愛;“給父母的一封信”,學習與父母溝通;“請平時與老師沖突較多的同學扮演老師,其他同學模仿這位同學與老師沖突時的語言態度”,再現生活場景,感悟與老師交往中的換位思考……再如:設計了“放學路上和好朋友結伴回家,途經網吧時,朋友提出進入網吧玩游戲”這一情境,要求學生上臺表演各自不同的應對方法,教師適時總結引導,讓學生不僅知曉在這種情況下應做出怎樣的選擇,而且懂得了“真正的友誼必須堅持原則,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的道理。

四、在生活中用“活”教材

生活中用“活”教材,教師需要用好生活這本教科書。思想品德教學要體現其發展性,使學生的思想認識、覺悟水平有所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有效提升,教學必須跳出書本、開放教材,師生必須走出封閉的教室,延伸課堂。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滲透思想品德,使教材與生活和諧統一,學習與實踐和諧統一。陶行知先生反對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相脫節、相隔離。他指出“要把籠中的鳥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要拆除學校與社會的高墻,“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強調“教學做合一”。教師要樹立大教材觀,增強生活教材觀的意識,在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以書本教材為燎原的火種,在實際生活中立足能力鍛煉,組織學?;顒?參與社會活動,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學習成長。例如: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八單元“法不可違”,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實踐這一活動——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違法行為特點和法律責任的直觀認識,組織學生到本地監獄進行走訪,通過管教干部的法律知識講座及在押犯人的現身說法和犯人充滿悔意的述說,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啟迪,則不僅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使學生在這一實踐活動中認清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之間的界線,從而做到防微杜漸,遠離違法犯罪行為,并將這一道理內化為恒定的情感。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對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應該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來使用,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堂資源用“活”教材,實現學生、教師、教材、生活的和諧統一。教師對教材要能入乎其內,更能出乎其外。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生活的熱情、教學的激情、育人的才情,注重知識的儲備、經驗的儲備、實踐的儲備。

猜你喜歡
思想品德教材情境
教材精讀
選擇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