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實踐需要看理論還是從理論原則看實踐

2009-09-05 09:56安啟念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原則

安啟念

[摘要]“從理論原則看實踐”和“從實踐需要看理論”是兩種不同的思想路向,兩者在一系列問題上都有重大區別。它們的對立貫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個歷史。這個領域的一切成功經驗,都是貫徹“從實踐需要看理論”思想路向的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化”,就在于其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以及一切有用思想資源在實踐方案的制定中結合在一起,化作成功的實踐方案。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就在對成功經驗的總結之中。中國的改革開放前無古人,堅持“從實踐需要看理論”,對改革實踐的成功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都十分重要。

[關鍵詞]兩條思想路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機制;“從實踐需要看理論”的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B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81X(2009)04—0389—06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有一個問題應該特別提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思想路向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實踐中的運用與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的結合,對此,大家沒有疑義。但是一涉及到怎樣結合,立即可以看到事實上存在的“從理論原則看實踐”和“從實踐需要看理論”兩種不同的思維走向、指向,也即兩種不同的思想路向。兩種思想路向的對立貫穿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個歷史,至今仍深刻影響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與發展。

一、“從理論原則看實踐”與“從實踐需要看理論”兩條思想路向的區別

“從理論原則看實踐”與“從實踐需要看理論”兩條思想路向在一系列問題上有著重大區別。

(一)出發點不同

“從理論原則看實踐”,顯而易見,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原則。按照它的理解,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原則拿過來在中國實踐中加以運用。既然要把它們運用于中國的實踐,就必須考慮中國的國情,因此,在中國實踐中的運用與發展必然使得具有普遍意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了中國特色。這種思想路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但認為思路的起點、結合的中心、起決定作用的是理論。按照這種理解,工作實踐中一事當前先要看我們手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然后再看怎么樣才能把相關論述用于中國的實踐。理論原則是規劃和評價實踐的標準。

“從實踐需要看理論”的出發點是實踐。它認為,馬克思主義不是解釋世界的理論,其宗旨是改造世界。它也重視理論,只是因為理論可以為實踐服務。不論有一千條道理還是有一萬條道理,滿足實踐的需要取得實踐的成功才是真正的硬道理。按照這種思想路向,一事當前不應該首先向理論請教,而應該集中力量研究相關的客觀情況,努力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只是在這個時候,才面向理論尋求指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理論家在書齋里完成的,它主要來自對成功實踐經驗的概括。

(二)思維旨趣不同

“從理論原則看實踐”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原則規劃中國的實踐,努力在工作實踐中使這些原則得到貫徹落實。具體而言,我們應該開展什么樣的實踐,如何進行實踐,都要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此外,還要時時注意用這些原則對實踐加以評價與匡正,以保證實踐不要脫離理論,走上邪路。所謂“看實踐”是說看怎樣才能使中國的實踐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原則。

“從實踐需要看理論”由于把取得實踐的成功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因此這里所說的“看理論”是指要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尋找對于解決實際問題有所裨益的啟示、方法。實踐不能沒有理論的指導,但絕不是要使實踐適應理論,恰恰相反,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要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經受檢驗、得到發展。至于實踐本身,發動什么樣的實踐,怎樣實踐,這些問題的提出與解決都要依據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在這里,理論至多是參考,指出方向。應該指出,這里所說的實踐必須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發動的。如果實踐不是出自中國的實際需要而是由理論原則演繹而來,“從實踐需要看理論”也就變成了從某些理論原則出發看其他理論原則或整個理論,所謂“從實踐需要看理論”就沒有意義。

(三)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不同

按照“從理論原則看實踐”,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即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中,關鍵之處,主要著力點,在于“運用”二字。其邏輯是:馬克思主義是真理,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我們的任務是學懂弄通,然后把它們拿過來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套實踐方案,在實踐中運用?!皬膶嵺`需要看理論”強調的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甚至首先不是運用,而是選擇。選擇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關鍵一環。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極為豐富,他們對不同的問題或者對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論述,而且他們自己并沒有建構出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顯而易見,并非他們的每一個思想都適合中國在特定環境中進行的具體實踐的需要,都具有同等程度的緊迫的、現實的意義。在中國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尊重、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中尋求指導,這是沒有問題的,否則他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了。但這并不是說要依據馬克思主義原則來設計中國的實踐,他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進行選擇,挑選出那些根據中國實際情況確定的實踐所需要的思想作為指導。這里所謂的“看理論”,很重要的就是指從實踐需要出發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加以選擇。人在任何時候都是主體,都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斑x擇”是這種主體性、主觀能動性的突出表現。

雖然兩種思想路向都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從理論原則看實踐”強調已有理論的絕對性,強調它們是依據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建立起來并在以往的實踐中得到證明了的真理,因此必須堅持?!皬膶嵺`需要看理論”強調已有理論的相對性:一方面,它們是我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從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選擇出來并加以解釋的,而我們的理解、選擇、解釋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顯出相對性;另一方面,客觀情況在不斷地變化,實踐也在不停地發展,實踐對真理的檢驗是一個不斷的過程。

(四)與實踐的關聯不同

“從理論原則看實踐”是要用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規劃、評價、匡正中國的實踐,實際上是想在實踐之前便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一結合主要是一個理論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體現在實踐方案之中。而遵循“從實踐需要看理論”的思想路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在實踐之前、實踐之外,而在實踐之后、實踐之中。它主要不是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自然結果,而不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條件。

在兩種思想路向中,“從理論原則看實踐”往往更容易被人接受。人們會想,馬克思主義理論原則是普遍真理,如自然科學真理一樣,拿來使用便是了。因為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普遍真理性,“從理論原則看實踐”使自己具有了一種誘人的神圣光環。其奉行者還經常從馬克思恩格斯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引經據典,自認為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執行者,是在捍衛馬克思主義正統,有一種天然的合

法性。它的信奉者主要是一些知識分子,或者是對書本和理論情有獨鐘的人。說到底,它是要用理論,雖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裁剪現實。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曾經說:“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于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從它們中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這是對事物的唯一唯物主義的觀點?!?第374頁)恩格斯所批評的正是那些“從理論原則看實踐”思想路向的信奉者。這些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看得太簡單了。

二、“從實踐需要看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化”

在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中,長期以來我們未能揭示“化”的實際機制,常常為究竟具體是怎樣“化”而犯難。其實這一難題的答案就在對實踐需要的理解中,就與“從實踐需要看理論”有關。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鍵、樞紐。堅持從實踐需要看理論,這里看的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應該包括一切與我們從事的實踐相關的理論,包括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些理論也可能包含有我們的實踐所需要的思想資源。事情還不僅如此。從實踐需要看理論以取得實踐成功為基本出發點,而為了實踐的成功,不僅需要開闊視野、解放思想,從豐富的人類理論遺產中尋找思想資源,還要考慮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甚至廣大群眾的語言特點等等。成功的實踐方案是所有這些因素的結合;從對實踐經驗的總結中概括出來的理論,就是新的、發展了的、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制定實踐方案時不應該刻意追求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因為這樣做將束縛我們的思維。1949年以前的毛澤東是這樣做的,1978年以后的鄧小平也是這樣做的。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發展,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但它不是毛澤東在軍事實踐之前熟讀馬克思恩格斯的軍事著作后制定出來的,馬克思恩格斯的軍事著作他根本沒有讀過。他的軍事理論是他在實踐中,例如在井岡山的武裝斗爭中,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方面的理論,結合中國當時的階級狀況、現實矛盾及地理特點,結合孫子兵法、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和武裝割據傳統,甚至是《三國演義》、《水滸傳》上的戰例,創造出來的。重視實踐的成功,不刻意追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制定實踐方案時的出發點,但由此形成的理論恰恰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雌饋砗芷婀?,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當我們從實踐需要出發尋找所需要的思想資源時,雖然不局限于馬克思主義,但一定會從馬克思主義那里找到需要的東西,而且是對于實踐成功最重要的東西。因此,實踐中形成的新理論也必然是馬克思主義的,是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桃庾非篑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人,由于沒有把握住實踐,也即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這個核心環節,由于視野受限,往往無助甚至有害于實踐,落入教條主義,反而不可能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結合點不在別處,就在我們從實際情況出發確定并從事的實踐。實踐是個大熔爐,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其他各種積極的思想資源,與中國傳統、風俗、習慣以及一切與解決實踐問題相關的因素在其中化合為成功的實踐方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鍵在于一定要緊緊抓住實踐這個核心、樞紐,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一旦實踐取得成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在其中了。

能不能緊緊抓住實踐需要,不取決于人們的愿望,它在很大程度上與思想路向有關。

歷史證明,那些不知道理論聯系實際、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條主義者,如王明之類,在實踐中一定會遭到失敗。歷史還證明,即使是知道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人,如果他在考慮問題時“從理論原則看實踐”,那也很可能滑向教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一句空話。毛澤東晚年的教訓就是很好的例證。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毛澤東經過與機會主義、教條主義的殊死斗爭,成功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為全黨樹立了榜樣。不僅如此,他還從理論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教條主義的根源與危害,論述了理論聯系實際使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中國化的科學途徑,教育了全黨。但正是毛澤東本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左”的思想日益嚴重,直至造成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災難。為什么?就是因為建國以后他發動的社會主義實踐,主要是從理論原則出發設計的,不符合中國實際,超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思想路向出了問題。毛澤東從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寧斯大林關于公有制、計劃經濟等社會主義原則的論述出發“看中國的實踐”,發動了一場又一場的運動,從所有制改造到大躍進,從人民公社化到“五七道路”,從城鎮居民和中學生“上山下鄉”到“斗私批修”靈魂深處爆發革命,這樣的實踐是上述思想的簡單演繹,是從理論出發對中國實際的裁剪、規劃,不可能不失敗。事實曾經一次次地證明,他發動的實踐以及所依據的理論不符合中國的實際需要,但毛澤東不為所動,堅持用他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裁剪中國現實,這是他犯下歷史性錯誤的主要原因。令人悲哀的是,直到晚年,毛澤東仍然認為他是在努力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發展馬克思主義。

是鄧小平力挽狂瀾,使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回到正確的道路,取得了今天的輝煌成就,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局面。其中最基本的原因之一是確立了新的思想路線。鄧小平一再強調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從而徹底鏟除了教條主義。鄧小平確立的其實就是“從實踐需要看理論”的思想路向。

“從實踐需要看理論”,從一個角度來講,就是要一切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服從它的需要。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要在實踐中取得成功,這是壓倒一切的,一切要以此為準,包括學習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沒有人會否認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入了新的歷史高潮,取得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從哪里來?就來自思想路向上由“從理論原則看實踐”轉向了“從實踐需要看理論”,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新思想路向的確立使我們的思想獲得解放,有可能突破既有理論的束縛,大膽實踐。而新的實踐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嘗試,對它的成功經驗的總結,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就。

對于這一點,鄧小平和江澤民都有精彩的論述。鄧小平說:“馬克思主義必須發展。我們不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而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出自己的方針,所以才能取得勝利。過去我們以農村包圍城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一點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里是沒有的?,F在我們還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里有繼承的部分,有發展的部分。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準確地說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樣才是真正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我們歷來主張世界各國共產黨根據自己的特點去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第191頁)江澤民則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

猜你喜歡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原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HIP –HOP AGANDA?
關于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思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體”問題
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專家筆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原則與原則上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