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學 會學 樂學

2009-09-10 04:43黃啟昌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 2009年8期
關鍵詞:自主引導學習

黃啟昌

內容摘要: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彼哉f,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質疑、自主探究能力。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創設質疑氛圍。三、教給質疑的方法。四、精心誘導,激發探究動機。五、耐心疏導,增強探究信心。

關鍵詞:引導 自主 學習

在“應試教育”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今天,素質教育強調的不僅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還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性,充分注重學生個體發展的自主性,注重學生個體潛能的開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要真正改變傳統教學那種“重視教師怎樣教”而“忽視學生怎樣學”的做法。因為語文教學的目,并不在于灌輸給學生多少語文知識,而更重于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說,教者應該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 “自主質疑、自主探究”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問學生答,思路是在老師限定的框架里,學生被動的狀態,課堂未能體現主體性。久而久之,許多學生不僅不會思考,而且也缺乏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普遍缺乏問題意識,提不出問題來,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將來勝任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李政道教授曾語重心長地對他的學生說過:“最重要的是要會提出問題,否則將來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庇纱丝梢?,“自主質疑”應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如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呢?下面談談幾點體會。

第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庇行┱n文內容與學生認知相差太遠了,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此時,教師必須善于將與學生認知相差太遠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將枯燥的內容動作化、有趣化,以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痕跡。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新型玻璃》這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人影竄進了陳列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準備劃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畫。當他的玻璃刀剛剛觸及到玻璃的時候,院子里便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立即趕來,把這個小偷給捉住了。同學們一定會奇怪的問: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觸它就會發出報警聲呢?這個小故事是根據課文的第一段改編成的。教師設計這樣的方式導入,學生首先被故事吸引了,學習的興趣也就濃厚了,探究的心理也一下子打開了,這樣,學生就會具有強烈的學習需求和主動學習的主體意識,就能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第二、創設質疑氛圍。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彼哉f,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敢于大膽發問,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敢于反駁別人的意見,敢于互相爭論,在互相交流中表現自我,交流所提的問題,體驗獨立思考的樂趣。俗話說得好,“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學趣源于“問”,“學”總是和“問”緊緊相連的,我們讓學生學會做學問,就是首先學會問??鬃铀f的“每事問”,就是對問題意識普及化的最好說明。問題意識要求學生在面對新知時,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與技能,通過積極的主動思維活動去解決一個又一個新的問題。一旦有問題形成,圍繞問題,我們能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活動。此外,問題是創新的基礎。對于教育者來說,培養學生自覺的強烈的問題意識,應該是創新教育的出發點和中心。在問題意識指引下的“教學相長”必將大有益于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這里需要即努力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那種用教師的“問”代替學生的“問”,用教師的“問”剝奪學生的“問”的做法,實質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萌芽?;谶@樣的認識,教師就應多創設質疑氛圍,讓學生大膽質疑。一次,聽了一位專家的講學后,有幾句話一直都在影響著我的教學活動,那就是: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不明白的允許發問,老師說錯了允許提意見。學生在這樣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能不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嗎?

第三、教給質疑的方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有兒童求知欲的表現,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份天性,教給質疑的方法,培養質疑能力。哪怕學生提出的問題稀奇古怪,不著邊際,老師也不要加以指責和批評,而是要循循善誘,逐步教會他們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指導學生“自主質疑”。

(1)、課前進行引導性質疑,即是抓住課題質疑。課題往往體現課文的思想內容。如教學《撈鐵?!愤@一課時,先讓學生根據題目質疑:為什么撈鐵牛?誰的鐵牛,鐵??隙ê苤?,怎么撈?能撈上來嗎?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等等。

(2)、抓住詞句質疑,理解詞句是讀懂課文段、篇的基礎,教師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質疑。如在教學《小珊迪》這一課時,有學生問:“飽受饑寒”是什么意思?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他“飽受饑寒”?“美好的品質”指的是什么?等等。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質疑,說明他們對課文的重點內容也把握住了。

(3)、抓住課題與內容的聯系。如教學《春蠶》這課時,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老師可啟發學生質疑:題目是《春蠶》,按道理應寫春蠶,為什么寫的卻是“我”的母親?使學生的思維因“疑”而動。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的圖文 質疑等等。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自主質疑”的能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為在課文教學中,盡可能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是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教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活動。

[1]、精心誘導,激發探究動機。

動機是內驅力,自主探究需要一種內在的激勵力量。如果學生對從事的探究活動具有強烈的欲望和追求,這種內驅力就能把學生內部的精神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有效持久地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

[2]、耐心疏導,增強探究信心。

課堂中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失敗的相對性,由于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的影響,部分學生的探究活動往往達不到教師的預期目的。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多關心,排除學生因為失敗而帶來的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因素,增強學生的探究信心。比如說,文章中難以理解的問題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聯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一個簡單的情節,一個普通的句子,往往都是作者匠心獨運之所在。筆者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每遇到新的問題都要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么,找出答案,真正弄懂;完成一道練習題也要從多方面去分析,反復思考,想想還有別的敘述比這更簡潔、更完整、更確切的沒有。當然,學生的思維品質、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師在反饋信息處理時要有層次、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說,當一個信息呈現出來時,先請一些后進生回答一些比較容易的問題,再由中等生回答中等程度的問題,而那些高難度的問題可由優等生回答,這樣的反饋活動能讓班上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猜你喜歡
自主引導學習
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以學習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塊教學實踐
讓學習在復習課中真正發生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網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的引導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家庭習得環境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創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