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詩歌中的情景交融

2009-10-28 07:01郭松芳
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年9期
關鍵詞:情景交融寫景抒情

摘要:情與景是詩歌創作中的兩個要素。中國古代詩歌往往通過情景交融,而使詩情畫意高度融合,從而增加詩歌的美感而耐人尋味。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詩人在寫法與風格上,卻各呈異彩,各有千秋。

關鍵詞:古代詩歌;情景交融

我國古代詩歌燦若繁星,它以凝練的語言、含蓄而豐富的內蘊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崇高的藝術殿堂,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胡應麟說:“作詩不過情景兩端,如五言律,前起后結,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蓖鯂S也說過:“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笨梢?情與景,是詩歌創作中的兩個要素。情景雖有主次之分,但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往往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段而使情與景達到內在的統一,有機的融合,從而使人無法辨清其到底是景語還是情語。中國古代詩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緣情布景,其中所寫之景物,不只是對詩人所抒之情起著襯托作用,顯示著詩人思想感情的趨向,更使詩人內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觀化和對象化,從而加強詩歌的形象性、具體性、生動性。情因景生,景以情生,二者相互滲透,并從而達成融合無間的狀態,于是詩歌中的情景交融的關系便產生了。

中國優秀的古典詩詞,往往是通過情景交融,寓理于情的高超手法,使無形的情思轉為鮮明的藝術形象,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方法,給人的情感以深深的感染。從我國古代詩歌的民族傳統看,情景交融標志著我們民族基本的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古代詩歌往往通過借景言情,寓情于景,也就是觸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而使詩情畫意高度融合,從而在藝術上表現為含蓄蘊籍,詩味濃郁,使人讀之,悠然神遠。而且,“情融乎內而深且長”,“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強了詩歌的美感,耐人尋味。

情景交融的詩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詩篇,景實而情虛,虛實結合,妙在虛實之間;景有限而情無限,有限與無限相統一,這就是情景交融的最佳境界。劉熙載說得好:“‘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過日春往冬來,有何意味?”

以情景二者而言,情是詩歌的生命所在,然而根據中國古代“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這種含蓄的審美標準來看,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情往往是通過景來實現的,以抒情為主,寫景為輔,寫景是為抒情服務的。如詩歌光有描摹,為寫景而寫景,即使聲、光、色、態俱全,也不會產生感人的力量。謝靈運和謝眺的詩歌,有時不免會被后人所批評,是因為他們的詩作往往景多情少。而有些描摹之作,描繪景物,盡成堆垛,其中缺少真情實感的,就使詩歌的生命窒息而不能領略到創作所帶來的美感。

情景交融,關鍵在融,也就是如何將情與景融合為一。有些詩,情景并同,然而妍媸有別。謝榛曾說“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善狀目前之景,無限凄感,見乎言表”。這大約是因為司空曙的兩句詩,仿佛信手拈來,抒寫自然,也就是情與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跡??梢?同是情景交融,也是自有高低優劣之分,或者說是有程度的不同,而情景渾融、物我兩忘是最高的藝術境界。傳統的美學觀念中有一個顯著特色,即認為世界萬物具有類似人的精神、意識、性情的表現。因此,詩人們往往追求一種“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藝術境界,物我同一,渾然無跡。正如黃宗羲所說:“詩人萃天地之清氣,以月露花鳥為其性情,其景與意不可分也?!?/p>

詩人寫景抒情,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詩人在寫法與風格上,卻各呈異彩,各有千秋: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相間,或前實后虛,虛實相映,情景相生。從以下幾首詩中就可以看出情景交融的不同寫法: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困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此詩前四句寫景,寫登高所見之景,后四句抒情,寫觸景所生悲秋之情,前景后情,融為一體。一、三句寫山上,二、四句寫江面。一、二句精雕細刻,三、四句大筆渲染??v橫開闔,天高地遠,形聲兼備,描繪出一幅蕭條冷落,凄清寥廓的長江峽谷秋景圖,為全詩的抒情渲染了悲劇氣氛。頸聯是全篇的中心,“悲秋”二字是詩眼,兩句詩含蘊豐厚,味之無窮。逢秋而悲,人之常情;客中悲秋,其悲風甚;常常作客,故常常有悲;故園萬里,故悲中又牽惹鄉關之思;獨自登臺,頓生身世伶俜之感;多病纏身,尤增凄苦之情;年值垂暮,平添功業無成之痛。萬事盡不遂愿,身心俱已憔悴矣??梢娺@句詩思想含量極其豐富,表現出詩人當時極其復雜的感情世界。此聯中的“萬里”、“百年”與上聯的“無邊”、“不盡”相互對應,均是一橫一縱,一空間一時間,拓展了詩的境界。而且情景交融,互相滲透,詩人的憂思仿佛無邊的落葉和不盡的長江一樣無邊無垠,綿綿不絕,使感情的抒發更加沉重凝練,博大深遠。此詩是“前景后情”的寫法。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本詩抒寫旅途中的鄉思,首句敘事點題,隨著船的行進自己停泊在霧氣迷濛的江渚旁邊。次句點時抒情,“客愁新”為全詩主旨所在?!靶隆弊职凳驹瓉硪呀浻谐?此時是又添新愁。愁的具體內容是什么沒有指出,但在后兩句的景物中可以體會出來。平野空曠寥廓,詩人乘坐的小船顯得極其渺小,而詩人本人也更覺孤單。那輪近人的月亮更增加詩的意蘊。月亮近人,與人親近,更顯出人的孤單寂寞。月亮是圓的,而卻不能團圓;如此美好的月夜,詩人在外奔波,與親人不能團聚,至此,愁的內(下轉第122頁)(上接第101頁)容便可體會出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此詩是“前情后景”的寫法。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本詩情景交融,借秋夜居住客船之上所見所感抒發羈旅思鄉之愁。首句寫入夜時的整體環境,是大的背景,渲染氣氛,造成凄涼清冷的氛圍。次句寫失眠人眼中所見,更增凄楚。影影綽綽的楓樹和忽明忽暗的漁船燈火更顯出暗夜的凄涼寂寥,給人以不寒而栗的感覺。第三句轉折,寫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梢韵胂?寂靜的暗夜中的鐘聲是多么悠揚清亮,令人精神為之一振。鐘聲是告知人們:又有新的客船到達碼頭了。隨著新到客船的游客們夜餐或其他活動,詩人大概更難以入睡,而思鄉思念親人的感受則更加強烈。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旅夜書懷》

此詩題為《旅夜書懷》,前四句側重寫旅夜,即以寫靜止狀物為主;后四句側重議論抒情。前實后虛,虛實相映,情景相生。前四句中,一、三句寫岸上之景,二、四句寫江中之景,這兩聯詩境界雄渾闊大,寥廓清曠的大背景反襯出詩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苦心情,并為尾聯的比喻提供了環境。后四句轉向抒懷。頸聯帶有自我解嘲的調侃意味。自己本不想只當一名詩人,卻偏偏因為詩文而著名,這又豈是自己的初衷?年老多病,是該休官了,但自己辭官的主要原因卻是由于官場的黑暗。兩句詩表現詩人內心的憤懣不平,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陷于困境,漂泊四方的根本原因。尾聯用比喻抒情,用“一沙鷗”遙應首句的“獨夜舟”,使全篇籠罩在孤獨、凄涼的氛圍中。

通過上述的幾首詩,我們可以約略懂得中國古代詩歌中情景交融的寫法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善于變化。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往往使二者妙合無垠。正如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所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這分,而景生情,情生景,衣樂之觸,榮翠之通,互藏無它?!边@段話,一語點透了情景交融的神韻。

參考文獻

[1]胡應麟.詩藪[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王國維.人間詞話.

[3]畢寶魁,艾麗輝.中國古典詩詞鑒賞與寫作[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3.

[4]王德明.走向情景交融的認識歷程.

作者簡介:郭松芳,男,廣西欽州人,廣西欽州商貿學校副校長,講師。

猜你喜歡
情景交融寫景抒情
示范·情境·交流——以“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為例談默會知識的作文教學啟示
會抒情的灰綠
不能為寫景而寫景
新時代的音樂教育
語盡意不盡,意盡情不盡
基于情景交融的詩歌品讀教學研究
約會
寫景成語連線
如何寫景(一)
論情景組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