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利共贏條件下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開放戰略的調整

2009-10-29 05:00肖光恩
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5期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

肖光恩 周 淙

[摘要]互利共贏的本質就是讓國內外的經濟主體能共享中國對外開放的經濟利益,然而生產國際分割方式的出現,使國內外經濟主體對經濟開放利益分享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并導致跨國公司對外生產直接投資和生產外包決策及其地理區位選擇的改變。為了適應生產國際分割的發展和國內生產環境的變化,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開放戰略調整的重點應該由過去的“優惠政策”轉移到“參與生產國際分割”的過程上來,要重視當地國際生產的專業化分工。

[關鍵詞]生產國際分割;公司內貿易;外商直接投資;戰略調整

[中圖分類號]F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320(2009)05-0639—06

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是中國政府在新的國際經濟發展條件和中國內部生產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條件下所做出的一項重大對外經濟發展戰略,互利共贏的本質就是讓國內外的經濟主體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享中國對外經濟開放所取得的巨大經濟利益,但國內外經濟主體分享中國對外經濟開放利益的方式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生產國際分割的出現與流行,就是一個重要的國際經濟影響因素,它對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開放戰略的調整提出了新要求。

20世紀90年代迅猛發展的經濟全球化,不僅體現在世界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高速增長,也體現在金融資產在世界范圍內快速和自由地流動,更體現在生產過程在世界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的重構(第13頁),更為重要的是垂直一化生產過程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開始在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進行生產環節的細分、重組或再構,進而創造了一種新的國際生產方式,即生產國際分割。生產國際分割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和生產國際外包的決策及其地理區位選擇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就要求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開放戰略對這一新的國際生產方式做出反應,適時修正外商直接投資產業和區位導向政策,從而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到中國投資,提高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與效益。

一、生產國際分割的發展及其形成原因

分割原指一國中企業一體化生產過程被分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分”或“生產單位”。隨著經濟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一國企業生產過程的分割行為已經超越了本國的地理界限,生產過程在世界范圍內的重組已經成為跨國公司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第31頁)。因此,作者認為:生產國際分割是指跨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自由化條件下,按照生產要素成本最小化或垂直一化生產環節地區專業化的原則,將產品生產過程在不同地區或國家進行細分、重組和再配的一種新的國際生產分工形式,也是經濟全球化在國際生產領域中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生產國際分割最初起源于工業產品零部件的專業化生產。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當時為了與西歐和日本經濟競爭而對本國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美國從地理區位、歷史聯系以及要素成本等各方面考慮,從而將加拿大和拉丁美洲作為本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或部分資本密集型工業零部件專業化生產的供應地,開始將部分工業零部件的生產轉移到這些地區生產,如當時的哥倫比亞就成為美國紡織和服裝生產加工的重要來源地(第171頁)。20世紀70年代,零部件地區專業化生產在歐洲也開始流行起來,當時西德的汽車工業在波蘭建立汽車的零部件生產基地,開始將汽車零部件的專業化生產轉移到東歐國家;日本同時也將制造業的部分生產環節轉移到東南亞一些國家,東南亞地區的零部件生產加工能力開始成長。20世紀80年代由于拉丁美洲地區宏觀經濟不穩定、政治沖突、勞工組織的反對以及貨幣金融債務危機等原因,美國一些制造業零部件的專業化生產開始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同時,日本也將更多生產制造業零部件加工生產大規模地轉移到東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由零部件的專業化生產開始向零部件再加工和組裝方向轉變,最終使得東南亞成為全球生產加工和組裝效率最高的地區,是全球生產加工和組裝的重要基地。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特別是信息革命的快速發展,使得跨國生產協調服務成本大規模下降,跨國公司的多國生產環節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細分和重組,內部生產流程再造已經成為跨國公司應對經濟全球化最為重要的舉措??鐕a過程的細分和重組首先發生在投資于東南亞地區的西方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內部,因而東南亞地區也由零部件加工或組裝開始向產品生產過程的國際重構和產品生產環節的地區專業化方向轉變,生產國際分割開始在東南亞地區出現(第108頁)。隨著東南亞地區各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國際分割從地區現象向全球現象發展,生產國際分割也從地區走向世界。目前,生產國際分割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生產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生產國際分割的形成與快速發展,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第一,國際生產地區專業化細分促進了生產國際分割的發展。根據李嘉圖勞動國際分工理論,生產國際分工不僅能節約生產時間,增加勞動熟練程度,而且有利于生產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即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分工和專業化能給企業帶來規模報酬遞增的巨大收益。雖然李嘉圖國際分工理論重點為一國參與國際商品生產提供了較有說服力的理論解釋,但在經濟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技術比較優勢已經從單一商品的生產轉移到一種產品零部件的生產上來,生產地區專業化由單一產品的生產進而發展到產品生產環節中零部件的生產,即地區生產專業化由以前的商品生產轉移到現在的商品零部件的生產上來。實際上,生產國際分割就是生產地區專業在生產過程或生產環節細分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其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世界各地區或不同國家在生產環節中的技術比較優勢,生產國際分割體現了生產流程在世界不同“生產單位”和分支機構之間的重構和再造。

第二,生產要素成本競爭和生產要素當地化導致了生產國際分割的重組和再配。經濟自由化和全球化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各國之間信息不對稱日益減少,經濟發展的信息成本不斷降低,經濟發展信息透明度的增加,導致生產企業對生產要素成本在最終產品成本中的重視不斷增強。因此,生產要素成本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組合就成為各國產品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商品國際競爭也由商品價格競爭轉移到生產要素成本的競爭。然而,各國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往往都不如商品的流動性強,因此,相對于商品較高的流動性而言,各國生產要素都是特定的生產要素,所以生產要素也就具有當地化的特征。在生產要素成本競爭成為主導而生產要素又具有當地化特征的約束下,按生產要素成本最小化原則進行生產過程或生產環節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地區或國家之間進行重組和再配,就成為企業跨國生產的理性選擇,這也使得生產要素的地理區位在生產國際分割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生產國際分割體現了企業跨國生產流程在國際不同“生產單位”或分支機構之間進行生產要素成本最小化的組合,也是國際競爭從商品價格競爭轉移到生產要素成本競爭的結果。

第三,生產技術標準國際化強化了生產國際分割的速度和深度。近20年來,生產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和傳播。生產技術進步不僅體現在新產品創新和開發上,更體現在它對已有產品功能改進或質量的

提高上,從而使原有產品集成功能更加豐富和強大;而且產品集成創新也導致了產品能按多樣化的功能在全球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進行生產環節的組合或再配。但產品按功能進行分割和地區專業化生產,其重要條件之一就是生產技術標準的國際化傳播;在經濟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影響下,生產技術標準國際化取得了快速發展。生產技術標準國際化不僅能使產品或產品零部件可在全球范圍內按同一標準進行生產,而且能使產品零部件在不同產品之間相互兼容,更為重要的是生產者能在產品功能一定的條件下去實現產品生產要素成本的最小化。因此,在技術標準和產品功能約束下,生產技術標準國際化不僅能在全球各地生產要素有差異的條件下使在全球范圍內生產的產品或產品零部件的質量得到統一,產品功能得到豐富,而且也大大強化了生產國際分割的廣度和深度。

第四,跨國服務連接成本下降導致生產國際分割規模收益的增加。相對于在一個地區或企業內部進行產品的垂直一體化生產而言,生產國際分割也會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在生產國際分割過程中不同國家和地區中“生產單位”和分支機構之間的跨國服務連接成本的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生產國際分割的形成(第73頁)。然而,在經濟自由化和信息技術革命的影響下,特別是在電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動下,跨國服務連接成本卻在大幅度下降,更為重要的是在生產國際分割過程中不同“生產單位”和分支機構之間的服務連接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它類似于企業內部的基礎設施,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性質。因此,跨國服務連接一旦形成,它就是企業內部不變的固定投資,生產國際分割所導致的生產過程或生產環節在世界范圍內的重組或再配就會從跨國服務連接成本下降中增加規模收益。充分發揮跨國服務連接這種“公共產品”規模收益遞增的特性,也會加速和刺激生產國際分割的發展。

第五,各國政府采取的經濟自由化政策保障了生產國際分割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GATT/WTO的推動下世界貿易體系更加自由和開放,特別是世界各國貿易關稅不斷降低,商品和服務跨國流動以及金融資產跨國轉移更加自由,采取“有管理的自由資本主義”的政策成為世界各國制定經濟政策的時尚,經濟自由化和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時代趨勢。而全球經濟政策的自由化加強了世界各國在實物產品的研發、生產、貿易與售后服務過程中的參與和競爭,進而使各國在產品國際生產過程或生產環節之間的國際競爭成為各國參與國際生產體系競爭的重點。因此,在經濟自由化條件下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參與產品國際生產過程或生產環節的競爭,導致了生產國際分割的快速發展,并使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的生產聯系更是相互交織,形成了“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可分割的跨國生產體系。從這個角度上講,是各國經濟自由化政策保障了生產國際分割的形成和快速發展。

二、生產國際分割對跨國生產區位選擇的影響

在經濟自由化和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生產國際分割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國際生產新方式,而跨國生產地理區位的選擇又成為生產國際分割的重中之重。因此,生產國際分割的發展對跨國生產區位選擇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當地生產技術研發能力影響生產國際分割的區位選擇。一國當地生產技術的差異往往取決于當地的技術研究與開發,而技術研究與開發則更多地是來源于本國公共基礎科學研究和私人商業科學研究。公共基礎科學研究的主要代表就是高?;蛞恍iT性的政府研究機構,這一類研究機構由于歷史積累、人文科學或自然科學因素而位于特定的地區,其分布地理區位具有長期穩定性,即這類科研機構具有當地化的特征而不易發生地理遷移。而私人商業科學研究機構的地理區位選擇更多地是考慮企業的商業目的和區位要素成本,即這類研究機構區位選擇更多的是要符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要求;同時,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一個商業科學研究項目的經費通常是巨大的,私人商業科學研究投資者更多的是采取聯合投資或者是合作研究,私人商業科學研究的國際化就成為企業的理性選擇。因此,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紛紛與投資東道國內的科研機構聯合起來進行商業產品研發,出現了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和當地化的趨勢。從這個角度上講,私人商業科學研究機構的區位具有流動性、全球性和當地性的復合特征。因此,從技術研究機構的地理區位考慮,生產國際分割區位通常選擇在高校和專業科學研究機構的周圍。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英國的蘇格蘭,法國的昂蒂布,日本的東京,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印度的班加羅爾,北京的中關村和臺灣的新竹,這些地區都云集著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及其研究機構,從而使這些地區成為生產國際分割選擇的重要地區。

第二,當地企業生產技術吸收能力制約生產國際分割的區位選擇。一國當地生產技術差異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就是當地企業對外來技術的吸收能力。在生產技術國際轉移和擴散過程中,無論是新技術的發明、新產品的創新,還是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的標準化以及技術的國際擴散,都離不開當地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當地企業技術吸收能力主要是指當地企業獲取、吸收、轉化、開發應用(即產品市場化)外來技術的能力以及對產品集成創新的能力。一般說來,當地企業技術吸收能力越強,國際轉移或擴散的技術生產商業化速度就越快,當地企業產品集成創新能力就越高,這些企業就越有能力參與生產國際分割,并能與跨國公司建立新的生產合作關系或生產網絡,或是加入跨國公司全球性戰略聯盟(第305頁)。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的跨國公司戰略聯盟,就是通過戰略聯盟協議在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企業組織結構、企業制度以及企業文化等各個方面建立起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關系,這種“戰略聯盟主義”實際上就是讓生產國際分割在制度上有所保障,從而在全球范圍建立起一種長期穩定的生產分割體系和全球生產銷售網絡。因此,跨國公司在生產國際分割區位選擇時,除了考慮企業長期的發展戰略和全球地理布局的因素之外,更看重當地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

第三,當地生產要素資產的專屬性影響生產國際分割的區位選擇。盡管生產要素的國際差異也是形成生產國際分割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當地生產要素資產的專屬性才是形成當地要素市場區位優勢的重要原因,也是鎖定和吸引跨國公司生產過程國際分割于當地的重要吸引因素。這是因為:在經濟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影響下,不同地區生產要素價格會出現均等化的趨勢,一個地區生產要素價格優勢就很容易被另一地區生產要素價格優勢所替代,進而會導致當地生產要素市場區位優勢的消失和生產能力的下降。然而,如果當地生產要素資產具有專屬性,則這種專屬性的當地生產要素資產就不容易被其他國家和地區生產要素資產所替代,這種由當地生產要素資產專屬性所形成的區位優勢就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而且這種具有專屬性的當地生產要素資產還具有循環積累因果效應,它會進一步促進當地吸引更多的國際生產環節或生產能力聚集在本地,進而將分割的國際“生產單位”或分支機構“鎖定”(Lock in)在當地。因此,當地生產要素資產的專屬性對生產國際分割區位選擇有重要影響。

第四,當地已有的生產加工配套能力也影響生產國際分割的區位選擇。生產國際分割的重要前提就是發揮地區生產專業化的能力,而當地生產專業化就要求當地生產和加工具有規模,即當地要有一定的規模生產加工能力或生產加工配套能力。當地化的規模生產能力或加工配套能力不僅要求生產技術標準的國際統一,更重要的是當地要具有相當規模的熟練生產技術工人和專業化國際生產設施。也就是說,當地已有的生產加工配套能力可以承接生產國際分割過程中轉移過來的國際生產任務,這就要求當地必須具有配套齊全的生產加工體系和強大的國際生產加工能力(第365頁)。因此,只有當地已有的生產加工配套能力很強時,當地企業才能成功地參與跨國公司生產的國際分割過程,從而使當地企業更快地融入全球化的國際生產體系。

第五,當地對外經濟服務能力及其成長潛力影響生產國際分割的區位選擇??鐕驹谏a國際分割區位選擇時,也重視當地對外經濟服務能力及其未來成長空間對生產國際分割服務連接成本所帶來的影響,因為生產國際分割要充分發揮服務連接規模收益遞增的作用,在生產國際分割區位選擇時就必須重視當地對外經濟服務能力及其成長潛力,特別是重視當地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和電信服務市場的完善程度,當地國際通商通航的能力以及與國際經濟交往的便捷性,如當地的國際港口、國際機場、國際金融市場、當地陸路交通等提供的對外經濟服務能力,從而盡可能地降低生產國際分割時跨國服務連接的成本,最大可能地增強跨國服務連接的便利性和即時性(第281頁)。所以,當地對外經濟服務能力及發展潛力影響當地生產企業參與國際生產分割的過程。

三、生產國際分割與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開放戰略的調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除了來自外部生產國際分割帶來的沖擊之外,目前國內也面臨一些嚴峻的挑戰。一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特別是“新稅法”的實施,我國利用優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空間日益受到限制;而且隨著優惠政策在我國各地的普遍實施(優惠政策地區均衡化),優惠政策的區位優勢日益消失;二是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勞動力成本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比較優勢也在不斷地下降。因此,面對外部生產國際分割快速發展和國內生產環境的變化,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開放戰略必須在互利共贏的前提下做出適時的調整。

除了進一步深化我國經濟的雙向對外開放,拓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領域和范圍之外,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重點還必須由以往的“政策優惠”調整到“參與生產國際分割”的過程上來,從而重視本國不同地區區位優勢的培育和建設,這就要求我國外商直接投資戰略的調整還應重視培育我國各地當地生產的國際專業化分工能力,進而促進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在互利共贏的條件下與國外經濟主體分享我國對外開放所帶來的經濟利益。

第一,重視國際技術引進與我國當地科研能力的培養。國際技術引進是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之一,它對我國適用型生產技術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中要大力引進先進技術。但跨國公司技術的國際輸出不僅重視當地的科技研究能力,也重視當地科技研究機構參與國際研發的能力。因此,我國各地政府要不斷增加當地科學技術研究的投資,一方面要不斷增強我國不同地區科學技術研究的投資力度,重視科學技術研究在不同地區的專業分工;另一方面也要積極促進我國不同地區私人商業科學研究投資的發展,增強我國不同地區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同時,政府要修訂合理的科技保護和科技商業轉化的管理制度,促進科學技術的商業化,強化不同地區在科技研發及其商業化過程中的分工及特色,避免科技資源在不同地區的同配,從而增加當地科學技術吸引國際生產分割環節在當地聚集的科技區位優勢,為當地企業參與生產國際分割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重視當地人力資源國際參與能力培養。隨著國際生產體系在全球范圍內的更新和地區重組的發展,生產國際分割不僅要求當地熟練技術勞動力數量的增加,而且要求當地熟練技術勞動力的技術不斷更新。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重視當地人力資源的開發,一方面要不斷地完善當地人力資源市場體系,重視當地勞動就業再培訓;另一方面也要促進勞動力跨地區和跨行業流動,讓勞動力在生產地區重構或產業升級轉移過程中提高“干中學”的能力,采取各種方法來提高勞動力自主吸收生產技術知識的能力,提高勞動力技術熟練程度以及勞動技術的更新,從而為當地企業參與生產國際分割提供豐富的技術勞動力。

第三,重視當地國際化生產加工配套能力的培養。生產國際分割最終區位的選擇還是取決當地已有生產加工配套能力的專屬性,而當地生產加工配套能力的專屬性更多地取決于當地生產要素資產的專屬性及當地生產要素的整合。因此,當地政府一方面要采取適當的政策措施,不斷地強化當地已有生產要素資產的特色,限制特定要素資產的流動性,防止生產要素資源在不同地區的同構或重復浪費;另一方面必須把標準化國際生產技術與當地特有的生產要素或稟賦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屬于當地的國際生產加工配套能力,特別是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國際生產加工基地,這樣才能增加當地企業參與國際生產分割過程中的區位優勢,加強我國企業與跨國公司的生產合作與聯系,以當地化的生產加工配套能力來吸引跨國公司到中國投資。

第四,要提高當地對外經濟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生產國際分割不僅重視經濟自由化和全球化帶來的跨國服務成本的下降,更重視當地對外經濟服務能力對生產國際分割過程中服務連接成本的影響。因此,當地政府一方面要重視當地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重視與國際通商、通航以及其它國際交往等硬件基礎設施的投入;另一方面還重視當地電信、金融、運輸、會展以及咨詢等服務部門在對外經濟服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當地對外經濟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而為當地企業參與生產國際分割提供服務保障。

責任編輯于華東

猜你喜歡
外商直接投資
FDI所有權結構及其技術溢出效應分析
國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發展綠色經濟的實踐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
外商直接投資與吉林省城鎮化發展的相關性:一個文獻綜述
外商直接投資與重慶市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FDI對陜西經濟影響的研究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國際收支的影響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對福建產業結構的影響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地區異質性與居民收入
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發展狀況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