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高中英語備課的四要素

2010-01-10 06:23禚鳳香
中學英語之友·高二版 2010年1期
關鍵詞:教材內容課程標準教學內容

禚鳳香

備課就是教師在課前所做的準備工作。它要求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仔細鉆研教材內容,全面了解學生實況,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案。

一、備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注重科學發展

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要收到師生雙贏的滿意效果。教師既要鉆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作到掌握學情,分類推進,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學發展,反之,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知識要求,接受能力或一無所知,或若暗若明,容易脫離學生實際,造成教學失敗。

備學生應做到六個了解:

1.了解班級基本狀況。包括班級特征、學生構成、智能結構、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對本學科的學習態度及代表性意見等。

2.了解學生個性特征。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特長愛好、師生關系、居住地址、家教環境等個體自然狀況詳細了解,作為備課依據,以便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3.了解學生學習基礎。在講授新課前,特別耍了解學生對原有知識的預習準備是否充足;新課講授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障礙以及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是否濃厚等。

4.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教學工作是教學內容和具體方法的雙重體現。教師采取何種方法實施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經常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

5.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學生的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思維、想象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信息接受、處理能力,現代化教學技術掌握運用能力等。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很大的。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了解學生的氣質類型、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智力差異,為發展個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6.了解學生動態變化。教師既要從靜態角度了解學生,更要從動態角度熟悉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在各方面的變化和進步。

二、備教材——深刻理解課標,吃透教材內容

備教材要掌握六個環節。一是掌握課程標準。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的鉆研教材、確定目標、探索創新、指導教學。二是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三是掌握重點難點。教材內同類知識中分量較大,處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難的內容、技巧就被確定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學重點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是教學內容的知識核心。教學重點因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全局性和規律性強而在教材知識總量中占較大比重。教學重點很容易依據教學內容被確定。教學難點除少數處于教學重點之外,大多數則包含于教學重點之中,在教材總知識量中比重較小。四是掌握教材特點。教材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備課的結構、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五是弄清教材疑點。所謂教材疑點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中含混不清、似懂非懂、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部分。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容易產生質疑的問題,以便釋疑解惑。六是掌握教改信息。只有掌握最新教改信息,吸納現代化教學理念,豐富整體教學活動。拓寬學生思維空間,轉化最新教研成果,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備資料——科學選擇資料,貴在靈活滲透

教材是教學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師必須深刻理解,吃透內容。但是,教師上課僅僅依據教材照本宣科,則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興趣不濃。缺乏活力。而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配套資料的交錯滲透,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的觀察積累融會貫通。會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

1.博覽精選,厚積薄發。教師應是一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愛好廣泛的復合型人才。他既應精通本學科的業務知識,還要掌握或略知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學、藝術及現代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教師在選用資料和舉例時信手拈來靈活運用。

2.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教輔資料既不能機械照搬,更不能喧賓奪主。而應將其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依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科學滲透。重在消化吸收,貴在用活創新。

3.對引入教學資料中的觀點,事例必須嚴格考證,使之科學、實用、可信。在內容上緊扣教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避免錯誤,避免空洞。

4.引入教學資料的內容應該與時俱進,符合時代潮流和教改方向。對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有積極作用。避免陳腐、消極、過時、無用的內容重復再現

四、備教法——突出改革創新,注重教學流程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斌w現了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更要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層發展的學習策略。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利于學生開拓創新、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段。既要學習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的最新教法和模式,也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方法。還要掌握、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

以上四大要素,環環相扣,緊密聯系。雖不盡如人意,但基本反映了當前教師備課結構的主要內容。我們只有用課程標準的精神更新教學觀念,指導備課流程,不斷靈活創新、改革教案結構,面對全體學生優化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展。

猜你喜歡
教材內容課程標準教學內容
廣州市教育局邀請專家深入解讀《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比較及啟示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關于開辟版塊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課程標準下的計算教學怎樣教更有效
運用創新理念整合與運用歷史教材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學案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向教學內容轉換探析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中可持續發展教育思想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