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古民居:《周易》美學思想的體現

2010-01-17 03:42湯太祥王錦坤
周易研究 2010年5期
關鍵詞:美學思想天人合一周易

湯太祥 王錦坤

摘要:徽州古民居乃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之寶庫,傳統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源頭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變所適”的美學思想對徽州古民居產生了深遠影響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著明顯的體現。研究徽州古民居所體現的《周易》美學思想,有助于體認其所蘊含的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這將有助于更好的保護和宣揚徽州古民居。從而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它的美。

關鍵詞:徽州古民居;《周易》;美學思想;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變所適

中圖分類號:B221;J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3882(2010)05—0086—05

在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總計有7000多棟,現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約200多處,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有黟縣的西遞、宏村、南屏,歙縣的斗山街、熊村,徽州區的潛口民居群、呈坎、唐模等?;罩莨琶窬由鷳B環境極其優越,大都青山相擁,綠水環繞;灰墻黛瓦鱗次櫛比,木石磚雕精美絕倫;馬頭墻重檐翹角,長短巷犬牙交錯;古木參天,小橋流水,被紛至沓來的中外游人和建筑家們譽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寶庫”。

建筑之所以稱得上是藝術,給人以美感,并不僅僅表現在它的種種外在形式方面,更表現在“由這種形式恰當地表現出的創造這一建筑或這種建筑的社會生活的意義和理想,這就構成它作為藝術的建筑美”??梢哉f徽州古民居在外形和內涵上都真正具備了建筑美。因為其不但具有自己獨特的造型和風格,更體現了徽州古居民渴望與自然融為一體、過寧靜耕讀生活的理想?;罩莨琶窬舆€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處處閃爍著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光芒,而《周易》美學思想便是其中之一。

《周易》一書雖非專門美學著作,但因其乃中國傳統文化之源頭,深深影響了中國的文學、藝術,如李澤厚所言,“《周易》對中國美學的影響,首先不在于它所提出的個別直接具有美學意義的概念、范疇,而在它的整個的思想體系?!庇纱丝梢?,作為哲學專著的《周易》也蘊含了美學思想。的確如此,《周易》中的美學思想還相當豐富,而且在徽州古民居中有著明顯的體現。一、“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

《周易》中有一個重要的哲學思想,即“天人合一”?!吨芤住氛J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天地萬物本來就是一個有機統一體,“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序卦傳》)?!胺虼笕苏?,與天地合其德,與曰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文言傳》),其實這里已經明確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了,而這一思想是同美的本質直接相關的根本問題,因為美即是馬克思所指出的“自然向人生成”這一歷史過程的產物,所以“天人合一”也是美學思想,并且是中國美學的特色,“中國美學的一個優越之處,正在于它是在素樸地肯定社會與自然相統一這個前提下來觀察美以及藝術問題的?!边@一美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的建筑藝術,“中國建筑,從選址定位到規劃布局,從空間分割到室內設計,都注重順天時、應地利,以求‘天人之和?!?“天人之和”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在徽州古民居中,大至整個村落的選址,小至局部構架的設計,都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

徽州古民居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與其周邊自然環境和諧統一,融為一體。例如呈坎村,四面高山聳立,東有靈金、豐山,西有龍山、葛山,中為由北向南的眾川河,村莊就在四山夾一河的盆地當中,地形呈現出八卦之坎方,故名呈坎。呈坎村以山為本、以水為魂,五條大街大體和眾川河平行,延展呈南北走勢,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完全按照“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來布局選址。再如西遞,四面環山,三條溪流從村北、村東流向村南。全村平面呈船形,村中星羅棋布的古民居布局狀似船身,高大的喬木和聳立的牌坊恰似船上的桅桿,四周百畝良田簇擁著整個村莊,使得西遞猶如一艘停泊在寧靜港灣中的巨輪,“整個村落的整體輪廓與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和諧統一,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體現出皖南古村落特有的風韻?!痹倏春甏?,整個村落布局匠心獨具。村形整體為牛形,高昂挺拔的雷崗山為牛頭,山頂蒼翠的古木為牛角,山下古樸的民居為牛身,碧波蕩漾的湖塘為牛肚,穿堂繞室的水圳是牛腸,村西小溪上四座木橋為牛腿。從高處俯瞰,宏村猶如一頭悠閑的青牛斜臥在青山環繞、稻田連綿的山崗中,整個村落完美地融入到了大自然的懷抱中,達到了“天人合一”之妙境。

徽州古民居在局部構架上也充分體現了《周易》“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唐模水街便是例證之一。水街長達一千多米,檀溪水穿村而過,兩岸便成了街道市井,分布著近百幢徽派民居。沿街有40余米長的避雨長廊,晴曰遮陽,雨天避雨,臨水一側設“美人靠”,供人賞景觀魚。檀溪水和“美人靠”一天然一人工,但兩者水乳交融,天人合一,是徽州古民居中絕無僅有之杰作。再如人工開鑿出來的宏村月沼,將四時八方、陰晴朝夕不同的天然美景盡攬懷中。宏村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云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天高云淡,似潑墨寫意,或清風朗月,或細雨如煙,四周山色云影與粉墻青瓦倒映湖中,人、古民居、大自然融為一體,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敖ㄖ乃囆g性要求使建筑與周圍的環境互相配合、協調一致、融為一體?!碧颇K?、宏村月沼可以說完全做到了這一點,真正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另外做到這一點的便是徽州古民居中的天井。當人們進入徽州古民居時就會發現,一幢幢完整的房屋,頂上空出一塊露出青天白云,這就是徽州民居廳堂內普遍設置的天井。天井又叫“四水歸堂”,雨露落在向內合圍的屋頂坡面上匯聚于中間,然后從天井流下,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天井不僅僅是采光、通風、蓄水、聚財這么簡單?;罩莨琶窬釉诮ㄔ鞎r考慮到防火防盜及抵御外敵的目的,大都呈封閉式,與周邊環境相隔絕,但這一方方天井的開設,卻讓居民們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居民們足不出戶也可以曰賞藍天白云,夜觀繁星朗月,實現了徽州古居民“天人合一”的理想和期望。

二、“保合太和”的美學思想

《乾·彖傳》說道:“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敝祆溽尅疤汀睘椤瓣庩枙蠜_和之氣”,(《周易本義》)。朱伯昆則這樣解釋道:“這里的‘和,指的是陰陽之和。純陽不生,純陰不長,陰陽合而萬物生?!薄氨:咸汀奔词潜3株庩柡秃隙?,使之和諧統一于一體。這種思想貫穿《周易》始終,是《周易》的哲學基礎,即“一陰一陽之為道”(《系辭下》)。在《周易》中的具體體現,即是要求天地萬物既對立而又能和諧地統一于一體之中,簡言之則對立統一?!吨芤住分刑幪庴w現了這種思想,如爻有陰陽之分,八卦兩兩陰陽對立,六十四卦如《乾》與《坤》、《否》與《泰》、《損》與《益》等,又多相反相成;再如“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系辭上》)、“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說卦傳》)。仁即慈厚泛愛之德,主于“柔”,義即正大堅毅之德,主于“剛”。無論是天地、乾坤,還是天地人之道,都包含了相互對立的兩面,而這兩面卻

又是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面,就不成天地乾坤,更遑論天地人之道了。象征乖背睽違的《睽》卦說得好,“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薄氨:咸汀?,即對立面的和諧統一,是中國美學一直所追求的一種理想狀態,如李澤厚所言,“客觀世界的美,特別是社會生活中的美,首先是以一種和諧狀態進入人們意識之中的?!敝链?,《周易》中的“保合太和”作為一種美學思想,當不容置辯,且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著明顯的展示。

徽州古民居在建筑生態環境的營造與設計上,完全符合“保合太和”的美學思想,例如呈坎、西遞、宏村等古村落,全部“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山環水抱”,完全符合古代“枕山、環水、面屏”的風水理論。而基于陰陽五行理論的古代風水學——堪輿學則認為山為靜止為陰,水為流動為陽,在這里陰陽和諧統一了?;罩莨琶窬訋缀醵际腔覊焱?,墻壁原本為白色,因風雨侵蝕有些已然褪色,遂呈灰色,屋頂都是青黑色瓦片,遠遠望去,只有黑白(灰)兩色。在這看似簡單的兩色中,展現的是徽州先民們的“知白守黑”的智慧和“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美感之追求。黑色為黑夜之賜,白色為陽光之施,兩色完全符合陰陽之道,和諧統一于徽州古民居之外形?;罩莨琶窬油獠繛榇u石砌成,內部為木架結構,磚石的堅硬與木料的柔軟,磚石給人感覺的陰冷與木料引人想到的溫暖,磚石的冷色調與木料的暖色調,等等,都和諧地統一成一體。

再來看看那靜止的、實在的馬頭墻?;罩莨琶窬痈叽蠓忾]的墻體,因為馬頭墻的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墻體,在高低錯落的馬頭墻映襯下,顯示出了一種動態的美感。而從高處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態美感。宗白華曾說道:“中國園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間、處理空間……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這是中國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瘪R頭墻之于徽州古民居完全契合宗先生所言,馬頭墻作為實物是靜止的,但它的形態像是上下跳動的音符,又像是頓挫起伏的舞姿,從而將凝固在時間長河中的古民居喚醒了,給人以一種飛動之美?!敖ㄖ拿栏惺请鼥V的,但又可以是明確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體的;是無聲的空間凝聚,但又可以是有聲有色的時間延伸?!雹诘拇_如此,馬頭墻既是朦朧的又是明確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既是空間凝聚,又是時間延伸,既是靜止的又是動態的,既是虛幻的又是實在的,總之,陰陽對立的雙方在馬頭墻身上已經完美的統一起來了,“保合太和”的美學思想也完全展露無疑。

三、“唯變所適”的美學思想

“變”在《周易》中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周易》哲學基礎之一,因為《周易》認為天地萬物以及人事百態都處在一種永恒不息的變化之中?!吨芤住分械拇_處處流露出這種思想?!吨芤住访控杂闪辰M成,卦中任一爻發生變化將成新的一卦,整個64卦384爻就是處于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中的,“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系辭上》),即“卦中陽剛陰柔三百八十四爻互相推移而產生無窮的變化?!薄柏痴?,言乎變者也”(《系辭上》),每卦的爻辭就是解釋爻的變動情況的?!巴ㄗ冎^事”(《系辭上》),通轉變化乃天下萬事萬物之事態?!肮I見乎變”(《系辭下》),功德業績的興起體現于變動?!案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系辭下》)”“《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系辭下》)這“唯變所適”便是貫穿《周易》始終的哲學思想,而其對中國的文藝創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周易》對變化的這種看法,非常切合于藝術創造的活動。因為藝術創造活動既是有規律、合規律的,同時又是‘唯變所適、高度自由的,不是按照某種既定不變的規程進行的機械操作活動?!薄拔ㄗ兯m”與美學意義上的變革創新無疑是密相貫通的,合乎規律的“變”總會讓舊事物趨于更加吉善和美好,“在審美范疇內,一種事物往往在對其舊形態的發展、變革并賦于新的內容的基礎上,不斷趨向更高一級的‘美?!敝链?,“唯變所適”既是一種哲學思想,也是一種深深影響中國文藝創造的美學思想,作為建筑藝術的徽州古民居受其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世界是存在于生生不息的運動變化之中的,世界的美也要在它的生生不息的運動變化之中表現出來?!钡拇_如此,徽州古民居就是在它的變化之中,在“唯變所適”的美學思想下展現出了美。先看看徽州古村落的整體布局。呈坎、西遞、宏村等古村落的整體布局無一雷同,呈坎呈八卦之坎方,西遞像??扛蹫车木掭?,宏村似閑臥村崗的青牛。再看看徽州古民居的水口。水口在徽州風水觀念中決定了一村的人氣和財氣,所以倍受重視。人們為了增加水口鎖陰的氣勢,往往在水口建造各種建筑作為“關鎖”?!八诘囊郎脚R水模式使得徽州民居多借助山水布置,不強調固定的幾何形式,更沒有固定的模式”。確如其言,水口的建筑可謂千變萬化,層出不窮,較為常見的是橋;有的是文昌閣、魁星樓、路亭,如西遞;有的是小型公園,如唐模的檀干園;有的是牌坊,如休寧五城,其他如塔、廟、池、臺等,不一而足。

徽州古民居的門窗也充分體現了“唯變所適”的美學思想。一間徽州古民居在門窗的形態上變化萬千,很少雷同。如某些古民居的正門上方呈弧形,下方呈正方形,有些正門上方呈圓形,下方呈長方形,;有的門呈豎起的長方形;有的門呈下方缺一小口的圓形;更有甚者,西遞的一農家廚房門竟然呈一花瓶形狀?;罩莨琶窬拥拇皯舳酁榇u石雕刻而成的漏窗,而這些漏窗形態可謂是異彩紛呈,多以透雕的手法,將其雕成各種花鳥樹木及幾何圖案。構圖疏密勻稱,姿態萬千,常見的有方、圓、菱花、梅花、葵花、海棠、秋葉、蕉葉等形狀,“漏窗的磚、石雕各具神態,無一雷同?!焙甏逡鄨@中的四扇漏窗充分說明了這點,從門邊依次呈橫長方形、豎長方形、正方形、橫長方形,一、二兩扇為祥云紋,但窗形橫豎有別,第三扇為方圓混雜圖紋,第四扇為菱形圖紋。

體現《周易》“唯變所適”美學思想的事物在徽州古民居中舉不勝舉,如冠絕古今中外的“徽州三雕”,在雕刻的選材上、技法上、主題上變化多端,新奇迭出。西遞東園書齋兩扇門左邊木雕似冰霜狀,喻意十年寒窗苦讀,右邊木雕如祥云紋,喻意一朝富貴升天。他如唐模古橋的“十橋九貌”、棠樾牌坊的“忠孝節義”等,無須贅述了。

徽州古民居還體現了《周易》的其他美學思想,如“白賁無咎”、尚“中正”,等等,囿于篇幅不再贅述?;罩莨琶窬硬粌H體現了《周易》美學思想,還體現了儒家美學思想及道家美學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研究徽州古民居所體現的《周易》美學思想,有助于體認其所蘊含的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這將有助于更好的保護和宣揚徽州古民居,從而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它的美。

猜你喜歡
美學思想天人合一周易
《豫》卦釋義
甜甜的“蝴蝶繭”
淺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當代意義
蘇百鈞工筆花鳥畫立意研究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菲利普?錫德尼《為詩辯護》美學思想研究述評
梁啟超美學思想對中國近代文化的影響
《百年易學文獻菁華集成》(一)目錄(周易經傳研究專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