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數學課堂導入方法淺談

2010-11-30 08:37
新課程改革與實踐 2010年20期
關鍵詞:高斯面積內容

李 琛

課堂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和手段,它是課堂教學的必需環節,也是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技能;它既是學生主體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恰當的導入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喚起求知欲,為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礎。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直接導入

直接導入法又叫“開門見山”導入法,我們談話寫文章習慣于“開門見山”,這樣主題突出,論點鮮明。當一些新授的數學知識難以借助舊知識引入時,教師可開門見山的點出課題,立即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二面角》的內容時,教師可這樣引入:“兩條直線所成的角,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我們已經掌握了它們的度量方法,那么兩個平面所成的角怎樣度量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內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書課題),這樣導入,直截了當,促使學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識的探索追求中。

二、故事導入

故事導入是教師運用與新知識相關、有故事情節的資源,呈現其生動形象的情節內容,讓學生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感知體驗,產生對新知識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進入對新知識學習的一種方法。聽傳說、講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這是由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點所決定的。上課開始,一則美麗的傳說,一個動人的故事,會使他們很快安靜下來,從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師就可以把握住有利時機,隨著故事的講述,引領著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變學生的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講授《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時,就以十八世紀的大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入題。由于這個故事學生都很熟悉,就請了一位學生來講:有一次,高斯的小學老師想考考學生,就讓學生算“1+2+3+…+100”。一會兒,高斯就舉手回答:“5050?!崩蠋煷蟪砸惑@,就問他為什么,原來高斯以首尾兩數相加為101,共有50對,結果自然是101×50=5050。在學生覺得很有趣味的時候,我接上去:“這種思想方法充分體現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思想方法。今天,我們就來推導公式,用理論來說明問題,比高斯更進一步,怎么樣?”學生馬上進入思維的積極狀態,躍躍欲試,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大大提高了求知欲。經過引導探討,學生較容易地掌握了數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得出了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三、設疑導入

教師對某些內容故意制造疑團而成為懸念,提出一些必須學習了新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形成一種學習的動力。如講立體幾何《球冠》一節時,教師可如下設疑:“由三個平行平面截一個球恰好把球的一條直徑截成四等分,試問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積大小如何?”教師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觀察議論,學生一般猜測兩頭面積較小,中間的兩“圈”面積較大。教師這時卻肯定的說:“這四部分面積是一樣的,都是球面積的1/4!”又說:“這難道可能嗎?兩頭看起來確實好像小,中間的圈要大,可是它們的面積相等卻是事實!讓我們來學習今天的內容:球冠?!蓖ㄟ^這個內容的學習,學生自己就可以解開它們的面積為什么相等的迷。學生帶著這個疑團來學習新課,不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這個結論也將使學生經久不忘。如何處理教材,如何設置疑點,是教學藝術的表現,良好的設疑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更有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

四、類比導入

類比導入法是以已知的數學知識類比未知的數學新知識,以簡單的數學現象類比復雜的數學現象,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例如“圓錐曲線”一章的學習,學習“橢圓”知識可用學生已有的“圓的知識”類比導入,而后續知識“雙曲線與拋物線”的學習則可用已有的“橢圓”知識類比導入。類比導入法運用了對比分析的做法,聯系舊知,提示新知。這種比較有利于學生明白前后知識的聯系與區別,而教師引導學生比較知識的各個側面,揭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對前后聯系密切的知識教學具有溫故知新的特殊作用。運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類比的貼切、恰當,兩種知識之間有很強的可類比性,才能使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識。

總之,導入方法的運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學內容而宜。靈活掌握導入技能就象要靈活運用寫作手段一樣,引人入勝是最基本目的。只要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導入方式,都不失為一個好的教學方法。

猜你喜歡
高斯面積內容
數學王子高斯
面積最少的國家
動腦算算題
巧用面積法解幾何題
三種不規則面積的求法
一次函數和三角形面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