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行為學的發展

2011-05-03 02:26田建偉程玲玲姚星星張宇
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管理科學學派效能

田建偉 程玲玲 姚星星 張宇

摘 要:本文以綜述的形式,從中西方兩個方面,探討了組織行為學這門學科的形成及發展,并且就近年來出現的新領域、新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認為組織行為學在中國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和研究空間。

關鍵詞:管理學;組織行為學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151-01

組織行為學的名稱在六十年代誕生于美國,是一門研究一定組織中的人們的行為規律的綜合科學,其中心理學是最主要的基礎學科,當然和行為科學的關系也非常密切。

一、管理學的發展

(一)科學管理學派。針對當時大多數工廠缺乏組織,美國米德維爾鋼鐵公司創立了科學管理學派。該理論關于如何對組織行為進行控制和管理設計了一個詳細而具體的理論框架。但有兩個根本的缺陷,首先是尋找最完美的工人以及工作方法在現實中難以實現;其次是把工人當成機器一樣對待,未考慮到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動物。

(二)人際關系學派。針對科學管理學派的理論缺陷,人們開始考慮環境以及對待工人的態度與提高生產率的關系,于是在1926年,霍桑實驗導致了人際關系學派的產生。但不幸的是,該學派忽略了影響生產效率的其他因素,簡單的認為只要對工人好一些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三)行為科學學派。20世紀30年代,管理學家在斯金納為代表的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基礎上,創立了管理學中的行為主義學派,提倡使用獎罰制度控制組織中人的行為。但是沒能考慮到此制度會使工人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反而減低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四)管理科學學派。二戰期間,美國軍方為了打敗德國將數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了管理領域,于是誕生了管理科學學派。其貢獻在于把數學和計算機技術運用到了管理當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管理問題都可以定量分析的,而且此方法需要大量的費用和時間。

(五)社會系統學派。美國管理學家巴納德認為應該從社會學的觀點來分析和研究管理的問題,并把各類組織都作為協作的社會系統來研究,這種管理理論被后人稱作社會系統學派。巴納德認為構成組織的基本要素有三個,但是這些要素只包括人,他認為經理人員沒有對財物管理的職能。

二、西方的組織行為學

二戰以后,西方管理領域出現了兩個重要學派,分別是管理科學學派和以人為中心的行為學派?,F在西方國家的管理院校都把它列為必修課,并且在工業界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西方的組織行為學和一般的管理科學不同,它考慮了具體的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其理論存在著“合理內核”的成份,有著廣泛的適用性,其中很多的理論都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共同要求,因此比傳統的管理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三、中國的組織行為學

中國的組織行為學源于西方,其實中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早已涉及到有關的領域,比如早在60年代初都開始重視人——機關系的研究,我們當時稱之為工業心理學或工程心理學。

伴隨著國內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對組織行為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對中國組織行為學貢獻最大的還是心理學家們,但國內多采用“管理心理學”這一名稱。雖然我們的管理心理學中的很多理論都是在西方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的,但我們也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組織行為科學,把西方的經驗和本國的傳統與實踐相結合,發展自己的管理科學。

四、組織行為的新發展

(一)研究方法的轉向。隨著時代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末,傳統的組織行為學的方法論體系受到置疑和挑戰。強調外部有用性的體系逐漸代替了傳統的注重內部邏輯一致性的方法論體系,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就是案例比較法。這次轉向對組織行為學的研究,乃至整個管理思想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積極組織行為學。西方“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組織行為學研究早在霍桑實驗時代就認識到員工的積極感受與績效之間的關系,在人本主義思潮影響下,研究者開始研究快樂、幸福、滿意以及士氣等積極的心理課題。美國心理協會主席塞利格曼就積極倡導“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并與席克珍特米哈依(2000年)指明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在于“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其矛頭直指在過去近一個世紀中占主導地位的消極心理學模式。

(三)計算機實驗法。社會組織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比如說一個企業,它就是由許多個體在共同的目標驅動下和其它諸多要素共同構成的復雜系統,而且系統中的復雜性的動態變化通常都是非線性的。因此我們要研究社會組織系統,就必須要進行復雜性科學研究,也就是要研究這個系統中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在動態演化中所涌現出的特性。

我們需要探討復雜的管理問題背后的運行機制,通過系統的分析給這些復雜現象加以解釋,并且應該能夠根據個人的行為推斷其對系統演化的影響。這一系列問題在原來的理論基礎上是根本無法解答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介入,才使得利用計算機實驗方法研究復雜系統成為可能。

(四)自我效能感研究。隨著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的提出,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工業心理學家和組織行為學家都紛紛開始研究自我效能感在組織行為領域中的影響和作用。他們認為自我效能感對人們的工作態度、工作績效等都存在明顯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關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出現了研究更加細化的趨勢,表現出社會對工作人員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渴望。

目前自我效能感的理論和測評研究,已經成為組織行為學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并且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但已有的研究熱點和研究方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繼續完善。

猜你喜歡
管理科學學派效能
立足優化設計提高作業效能
基于改進TOPSIS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效能評估
Law for Managers Individual Report
具有創新價值的伯明翰學派文化闡釋
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實際應用探討
油田三相分離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離器效能分析
重“流派”、棄“宗派”與講“學派”
教師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作用機制
論朱智賢學派:兒童心理學理論與實驗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