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以人為本”略談中西方人本思想的發展軌跡

2011-05-03 02:26郝涵
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人本主義以人為本民主

郝涵

摘 要:自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人為本”,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叭吮尽彼枷?,歷來是思想家高度關注的話題,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即民主政治。中國和西方對人本思想都有相當長的研究歷史,但究其發展內容和產生的影響上卻各有其的特點,在此值得我們關注與比較。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略談人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關鍵詞:以人為本;人本主義;民主

中圖分類號:B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245-02

一、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發展脈絡

中國的人本思想從有記載開始,可以從春秋時期說起,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社會的變革時期,民眾的力量對于各諸侯國來說日顯重要,當時的許多思想家和統治階級意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比較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儒家,在《論語》里有這樣的記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鄉黨篇》),顯示出孔子認識到人的重要性,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顏淵》),意思是不要把主觀愿望強加于他人,要尊重他人。

將“仁”的思想貫徹到政治主張中的典型代表是孟子,《孟子》中有,“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離婁上》),“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盡心下》),告誡統治階級,要施行仁政,重視人民,特別是“無野人,莫養君子”(《滕文公上》),明確指出,如果沒有下層的老百姓的供養,統治者就不能生存。這些主張對于當時社會來說有很大的進步意義,說明孟子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階級矛盾是階級社會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

對中國歷史影響重大的另一家思想派系是道家,其代表人物老子倡導無為而治,認為統治者應少一些欲望,讓百姓能夠自然發展,《老子》中說:“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保ā镀呤恼隆罚﹣碚f明統治者的貪婪暴斂是導致百姓起來反抗的主要原因;而莊子更是追求超脫的人性自由,從反面說明了當時社會百姓生活在統治階級的剝削枷鎖中的社會現實。

秦王朝的迅速滅亡從現實的角度說明施行苛政,無視百姓對于統治階級的毀滅性,對此后的漢唐的統治者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無論是文景時期采取的道家的休養生息的國策,還是漢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策略,都反映出統治者采取了儒家和道家主張的重民的人本理念。唐太宗經常引用《荀子》中的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說明民眾的力量,可以這么說,只有統治階級意識到民眾的重要性,才能出現大一統的繁盛時代。

如果說之前的民本思想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自我調整的話,中國的民本思想發生質的轉變是在明清以后,此時的民本思想與之前最大的不同是,他成為了新型的資產階級用來改變封建專制的思想武器。

短暫的戊戌變法是新型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的大膽嘗試,雖然失敗,但是其宣揚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理念,對后世影響巨大,其中譚嗣同是在中國公開宣揚人道主義的先驅,他主張人性本善,應該按照仁的原則建立無戰爭,無貴賤,相親相愛的大同社會。

二、西方古典人本思想發展歷程

說到西方的人本思想,最早應該追溯到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格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放在當時的社會和學術背景中,他的本意是為了說明感覺的認識論,意思如柏拉圖描述的:事物就是對我顯現的那個樣子。但不可否認,他在一定程度上關注到了人與其他存在物相比的特殊之處,說明在雅典社會繁榮發展的時期,人的地位在社會中日益突出。

當我們說到真正對于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有深遠影響的人文思想,或者說,可以無愧稱之為人本主義的,還是應該著眼于14到17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從公元11世紀到14世紀的歐洲,處于封建統治的黑暗時期,教會和皇庭斗爭激烈,教皇甚至一度集教權和皇權于一身。這一時期正是中古哲學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的經院哲學家宣稱“哲學是神學的婢女”,人性被壓抑在神的枷鎖之中。但是,資本主義的萌芽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不斷成長,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博取更多自由的發展空間,要求將人從宗教神學的禁錮中掙脫出來,于是從14世紀開始便掀起了一場肯定人性,追求人的價值的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運動。牟宗三先生在其《人文主義的完成》一書這樣描述,“對于現實的人生,現實的自我,個性的自我,有一種春天之情的喜悅感,而且有一種現實的人間愛”。作為當時先進力量的資產階級通過宣揚人性和現實,反對封建階級和教會宣揚的君權神授,宣傳了資產階級的學說,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但丁,薄伽丘,馬基雅維利等,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西方人本主義的成熟以及付諸于實踐是在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經過文藝復興的洗禮,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隊伍發展壯大,封建勢力和教會的專制主義明顯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一大批優秀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也都形成了自己比較完整的人本思想學說,他們紛紛提出了明確的政治要求“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甚至為即將到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做了規劃,如“法制,民主,權力分割”等,為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發生在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使西方人本主義的思想切實的實現了其存在的意義,蛻變成了現實的民主制度。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高度評價他為人類歷史上“光輝燦爛的黎明”。

作為西方哲學發展頂峰的德國古典哲學更是從本體論和倫理學的高度論述了人的意義,康德的名言“人是目的”,康德在其道德哲學領域共設的上帝的存在,其實質更是為了實現其目的倫理學上所要求的至善人格的人。盡管黑格爾哲學的最高目的是絕對精神,我們也把他的哲學歸為客觀唯心主義,但是,可以看到,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的實現依賴于人的實踐。此后,費爾巴哈他在《基督教的本質》和《宗教的本質》中,批判了神本思想,提出了“上帝是人的類本質的異化”的觀點,他指出不是上帝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上帝,上帝的本質就是人的類本質。但是費爾巴哈在反對神學本體論的的基礎上認為應該建立一種愛的宗教來維系人與人感情上的需要,并沒有看到現實社會中人性束縛的原因是不合理的社會關系。

三、中西人本主義發展不同的原因

第一,從歷史背景看,中國向來是一個比較注重集體的民族,尤其是古代認為,為了群體的利益時常要求犧牲個體利益,“義,大利也?!痹趥鹘y的中國觀念中,國家的建立是為了保衛群體的利益。我認為,這點與中國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眾多也有一定關系,從地理環境上說,中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復雜,自然災害頻發,而且民族眾多,民族戰爭,融合頻發,使得個人必須依靠于群體而生存,久而久之,集體觀念深入人心。因此,我們一直著重于強調個體對于群體的服從性。而這點與西方社會不同,從人文主義萌芽的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開始,西方人認為社會契約的建立是為了保護個體人的利益免受各種侵害,這樣,他們就強調國家是為了保衛個人利益不受侵害的產物。這是中國的民本思想沒有很快成為民主的原因之一。

第二,從主張目的看,中國的民本思想的真正倡導者是統治階級,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而為自身的出謀劃策,是自身內部的“自我調節”,即使在農民階級內部有反抗的要求,他們的目的也只是用農民革命的方式,建立另外一個封建統治的朝代;而西方則不同,西方倡導人本的思想家,他們作為新興的資產階級,作為封建專制的掘墓人,拿著用人反對神的思想武器,并將這一政治理念付諸于實踐,他們用資產階級革命使自己的理論或要求徹底的成為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原則。

第三,從階級立場看,中國古代有根深蒂固的君權神授觀念,統治階級是對上天負責的,是天之子;所以,他的權利是來自于上天,天子的權利是上天賦予的,維護天的利益即是維護好自己的利益,這種理論基礎產生的封建專制權力是沒有現實的制約者的;在西方社會,從文藝復興開始,這個時期是資本主義萌芽的時期,也是人權反對神權的開始時期,從神權中解脫出來的君主權力的來源是人民,所以,他要對讓渡給他們權力的人民負責,人民是現實客觀的,權力是有監督的,而且是對立面的監督。因此,西方的人本思想更能應用于社會成為民主制度。

四、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及對中國的影響

當然,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西方人本思想還是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哲學家馬克思通過對費爾巴哈人本學思想的批判和繼承,創立了以實踐為基礎的人本理論?!?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高度肯定了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思想,他運用費爾巴哈的人本學思想對國民經濟學進行了批判,揭示了掩蓋在工資下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人被視為勞動工具的異化現象,并且指出勞動的異化導致了人的本質的異化,他在“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一章中指出:“只有當對象對人來說成為人的對象活著成為對象性的人的時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對象中喪失自身。只有當對象對人來說成為社會的對象,人本身對自己來說成為社會的存在物,而社會在這個對象中對人來說成為人的本質的時候,這種情況才是可能的”,“共產主義本身不是人的發展的目標,并不是人的社會形式?!卑凑账挠^點,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就是按照應有的類本質而存在的人,不是市民社會和現代社會所稱的“工人”?!渡袷ゼ易濉分?,馬克思從批判鮑威爾“工人什么都沒有創造”對立了群眾和歷史的觀點,論述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工人創造了一切”。并且得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壯大工人的隊伍?!薄兜乱庵疽庾R形態》中,馬克思超越了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抽象性和孤立性,明確指出來了“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他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p>

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中國社會動蕩不安,一方面兩千年封建專制統治已經到了風燭殘年,階級矛盾尖銳;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列強入侵,晚清政府無力抵抗,一味妥協。但是由于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還不成熟,資產階級力量薄弱,無力推翻封建統治,而且農民階級數目龐大,他們又是無產階級天然的同盟軍。馬克思曾經說過:真正的哲學不在于認識這個世界,而在于改變這個世界。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種特殊的國情下傳入中國,他所宣揚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符合中國社會的狀況,很快被許多進步知識分子和處在多重壓迫下的農民階級接受,成為他們聯合起來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

五、“以人為本”是對中外民本思想的繼承和超越

應該說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提倡的民主革命思想更多的來自于西方人本主義,“人以為本”則汲取了中國和西方的民本思想的精華,也是中國共產黨對于執政六十年的經驗教訓的總結。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廣大無產階級的代表,堅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執政的出發點和歸宿,這與以往中國任何時代的民本思想是有本質區別的,因為這樣的民本思想屬于作為統治階級的廣大無產階級,是我們進行革命建設的思想武器。

共產主義的本質就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們建立以人民大會制度為根本的民主政治制度,這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良好途徑,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民主制度還有不完善之處,這需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不斷借鑒中外先進民主制度的精華,使中國民主制度更加健全。

參考文獻:

[1]張志偉.西方哲學史[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歡
人本主義以人為本民主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對項目化學習的發展意義
中國式民主
舊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適共存
尼日利亞 民主日
科學管理理論和人本主義思想在某互聯網公司的運用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觀及其簡評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檢查一下自己的“入學”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