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索

2011-05-17 09:46李銀寶毛艷
關鍵詞:探究性筆者讀書

李銀寶 毛艷

一、 強化讀書訓練,以讀代講

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采用強化讀書訓練,以讀代講的策略,就是“要把學生的“讀”擴大到最大限度,把老師的“講”壓縮到最小限度”。例如:筆者在教學五年級第十冊課文《索溪峪的野》時,是這樣來處理“讀與講”的關系的:“自求自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筆者出示三個問題(1)索溪峪在什么地方?(2)索溪峪的野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3)索溪峪的野表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讀課文,自己去尋找答案,也可以用課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以讀代答,有些句子的意思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可以先讓學生去咀嚼、體味、感悟,將“心得”用表情朗讀回答。品讀課文,細細體味,筆者在導學這一教學過程時描寫索溪峪山的那部分,出示了“幾十丈高地斷崖拔地而起,半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游人仰望而掉帽,望石而驚心”這句話,先讓學生輕讀,接著出示問題:讀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只能用課文當中的“驚險”一詞回答,再讓學生自己續讀,最后學生根據句子固有的語氣,體會到了句子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雖然這個“問”是通過“讀”來完成的,但是由讀設問,讀中求悟,讀感就油然而生,并逐步升華。

不求甚解,課文中有些詞語對理解課文沒有直接關系,可以不講。例如文中“亭亭玉立”、“窈窕淑女”等詞語學生能會意就可以了。

以讀助想,學生邊讀邊想象,可以把抽象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生動的情景,通過大腦加工改造,隨著語言的流動,建立“音”與“像”的聯系,形成生動的“圖像”再現在大腦屏幕上,學生則能夠更深刻地體會文中的語義,《索溪峪的野》有這樣一段話:“水是野的……”這段話描寫了索溪峪和山路相依相繞、相互嬉戲的樣子,筆者首先采用邏輯引讀法并播放主席古箏曲《高山流水》,用音樂渲染與語文課堂相似的氛圍,去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再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讓學生邊讀邊聯想,在腦海中產生一幅圖畫,并用圖畫再現課文內容。

二、強化讀書指導,以問促讀

“以朗讀為主線”強化讀書,我們主張讓學生會讀、讀懂和讀好,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讀書,“以問促讀”就是我們采取的主要的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它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的養成。

口詠心惟,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想,筆者在講解課文前先出示教學目標。

手披目視,要求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能根據讀書要求動筆圈畫、動手查閱資料,對課文《索溪峪的野》中解決了和的存在疑難的重點句、句群以及段中的關鍵字詞都分別作注或存疑。

質疑問難,筆者在教《索溪峪的野》的過程中,揭示課題后,學生質疑,然后讀書、討論,最后解疑。

三、探究嘗試,以讀代講

課程目標中提出了探究性閱讀:“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探究性閱讀是探究學習的一種,它要求學生圍繞一定的目標,即為了探究、研究、解決某一個問題,從而廣泛地搜集相關材料,進行閱讀。

確定一個閱讀目標,也就是說從生活中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提不出來,就無法進行探究性閱讀。要根據農村實際,結合學生實際,有步驟、分層次的提出閱讀目標。

要有適合進行探究性閱讀的環境和條件。如利用學校的圖書室,學生可以自由地查閱各種圖書資料。家里有條件的學生可以上網查閱資料,以此豐富學生的視野。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感的途徑是多方面,讓學生經常并反復地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進入到語言的內化階段,從而使學生準確、敏銳的語感能力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

小學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很有力量的,也是很深遠的。這是因為小學語文本身蘊含的理念和情感,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會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強化讀書訓練,以讀代講;強化讀書指導,以問促讀;探究嘗試,以讀代講這三種學習策略恰好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要求。在此,希望我的閱讀教學模式能引起同仁們的共鳴。

猜你喜歡
探究性筆者讀書
老師,別走……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的應然訴求
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探究性拓展實驗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由一道習題引發的探究性學習
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為了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