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2011-05-17 09:46宋來有
關鍵詞:教給素質教育方法

宋來有

素質教育,決定于學科教學的落實。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征,體現主動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讓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轉變更新教育觀念是關鍵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科學,擔負著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學習、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地。但人是有差異的,從現實講,人人有才,人無全才,各有長短,只有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人才能成才。因此,在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教師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教師講的太多,沒有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思維得不到發展,智力得不到開發。教師講課的方法學生厭倦,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上學生自讀、思考、練習、討論的時間太少,得不到實踐鍛煉,能力得不到遷移訓練。要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素質,就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啟發式、引導式等,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例如:我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首先提出問題引起興趣。小女孩為什么在大年夜還在街上賣火柴?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的原因,她看到了什么?……主要是培養學生讀、說、總結、想象的能力。又如:在教《歸類識字》這一單元時,為了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好奇”與“好玩”中接受知識。發展技能,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大膽地把“開火車”、“找朋友”、“奪紅旗”等游戲、競賽活動引入教學之中,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識字組詞效率提高一倍多。

三、加強學法指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大綱指出:“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毙W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強化學法指導,力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打開語文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地。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教給學生預習方法,促使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講課前,布置一些深淺恰當的預習要求,讓學生課前根據要求動腦、動手、動口,初步領會課文內容,找出疑難問題,上課時在聽老師講解,重點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學習也積極主動。

其次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一是讓學生學會理解詞語。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除查字典外,還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結合環境、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二是讓學生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讀懂課文的基礎。在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常采用抓關鍵詞語理解句子和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三是讓學生學會分段和歸納段意。分段和歸納段意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學生掌握其方法規律,就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記敘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時間順序、空間變換、事情的發展順序、按問題或事物的不同性質、總分關系的結構、按空行為標志等劃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綜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標題法、合并法等進行。四是學會歸納中心思想。通常從課題入手、從理解作者議論和抒情的部分入手、從理解時代背景等進行歸納。五是教給學生自己評價所學效果。讓學生學會自己出一份式卷考自己,出題前教師把出題的原則和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出題比答題更難。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梳理知識、分析總結,鍛煉了思維能力,達到了學習的真正目的。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以教會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主為指導思想,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千方百計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自己去聽、去說、去寫、去想,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重視個性的技能發展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們抓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層次知識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此,語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法的安排,要適應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層次、不同情況,讓有能力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知識,從而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我采用異步教學法。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除指導他們超前學習之外,課堂上還讓他們展開思維,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而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照顧中下生,讓他們一節課內有較大收獲,并注意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弄會為前提,針對他們的思維力,多啟發多提問,對于他們的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作業的難度要適中。這樣使上層學生的潛力得到發展,下層學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嘗進步的快樂。使各類學生能經常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他們都能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傊?,我們要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之在表現中增強興趣,逐步把他們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教育者基本態度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素質教育是一種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因此,我們必須把握面向全體,重視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層次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重視個性技能發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注重把語文能力的培養有機地和知識教學過程相結合,將語文能力的培養寓于知識的領會、理解、運用、掌握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培養他們的不同個性技能,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總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一代一代高素質的人才,是時代賦予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黨和國家對教師的殷切希望。教師應站在時代的前列,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徹底轉變觀念,堅持素質教育,大膽摸索教學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性差異,讓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教給素質教育方法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A Father
《論語》—為政篇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貓咪教給我們的人生道理
教老師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