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公民的幸福權

2011-08-15 07:44鮮開林
社會科學論壇 2011年8期
關鍵詞:主觀幸福感公民

【內容摘要】?伴隨生存型向發展型社會的轉變,我國公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更高的期待,由此催生了現代公民幸福權的日益彰顯。本文系統性地論述了公民幸福權的科學內涵、公民幸福權的實踐基礎、公民幸福權的有效途徑。

【關 鍵 詞】?現代公民;幸福權。

【作者簡介】?鮮開林,東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外聘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人權研究所所長,沈陽軍區綜合訓練基地軍官訓練教研室教授,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青年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主要從事人權理論研究。

2011年的“兩會”期間,關注民生、提高公民幸福感一詞成了熱門話題。追求和實現幸福是每個現代公民的基本權利,各級政府理應對公民幸福權的維護和實現承擔責任和履行承諾。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表明,當人們的生存需要滿足以后,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不是社會財富的最大化,而是人的幸福生活的最大化。中國在總體上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后,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凸顯,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統一的幸福已經成為人們最大的追求。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日益追求和期待,由此催生了公民幸福權的日益彰顯。

一、公民幸福權的科學內涵

公民幸福權是通過公民幸福感表現出來的,而公民幸福感的測量又是通過幸福指數來測量的?!靶腋V笖怠笔呛饬抗裥腋8袑崿F程度的量化指標體系,它的出現體現了現代公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體現了黨和政府執政理念的轉變,也體現了中國人權事業的巨大歷史進步。

1.公民幸福權首先是通過“幸福指數”來表現和測量。所謂公民幸福權,是指公民享有對自己生活狀況評價的一種美好的心理體驗和主觀感受的權利認同。幸福,是人的一種快樂的主觀感受,是一種快樂的心理狀態。獲得幸福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這種基本權利如同事物的質首先要通過屬性來表現的道理一樣,公民幸福權首先要通過“幸福指數”來表現和測量的。古往今來,雖然人們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命運不同、擁有的財富不同,但是,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卻是共同的。人們追求幸福的權利是平等自由的。但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幸福如何來測量?千百年來,人類都在不斷地思考和探尋它的答案。

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已經開始使用一種方法來計算幸福[1]。柏拉圖的幸福公式是:幸福=蜜泉+清涼劑。柏拉圖認為單純的情感生活不能獲得幸福。因此,善的生活應該是一種混合生活,是一種理性與感性、快樂與智慧混合的生活。是“蜜泉”加“清涼劑”的生活。柏拉圖用這種獨特的方法計算出,“王者的生活比獨裁者的生活快樂729倍”[2]。盡管柏拉圖沒有使用“幸福指數”一詞,但它卻是古代希臘人素樸直觀測量幸福程度的開端。

現代意義上的幸福指數研究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的。20世紀70年代,南亞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了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國民幸??傊担┑母拍?,開始了對幸福指數的研究,并成為第一個采用GNH代替GDP的國家。一些發達國家對“幸福指數”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開始試圖用數字指標來衡量人們的幸福程度,并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越來越多的國家,包括聯合國,開始采用GNH(國民幸??傊担﹣斫y計和評測經濟價值。

當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也曾經提出過一個“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第一,因為收入的不斷增加提高了人們的欲望,當收入到達一定的臨界點后,隨著欲望攀升,人們的幸福感會下降;第二,即使是機會平等的市場經濟也必然帶來結果的不平等,攀比的欲望上升,也導致幸福感下降;第三,如果是由于權力的干擾導致機會不平等,會引發民眾的積怨。薩繆爾森的幸福公式深刻揭示了現代公民幸福與欲望的正反比關系,是對當代公民幸福內在規定因素的準確判斷。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彰顯了執政黨對公民幸福指數的認同和關注。在我國,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理念的提出,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關注人民生活的滿意度,高度關注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提高。2006年4月22日,胡錦濤主席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中精辟指出:“今天,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最終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盵3]正是在科學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國內的社會各種調查機構連續幾年進行了公眾幸福滿意度的調查。2004年,芝加哥大學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奚愷元與《瞭望東方周刊》合作,對中國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六大城市進行了首次幸福指數測試。測試采取隨機訪問的方式進行,意圖了解每個城市當前、未來和預期下一代的幸福度。

獲得幸福既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更是責任政府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公民的幸福指數,更應當成為評價責任政府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指標。責任政府應當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機制,履行對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諾和責任。責任政府之所以對人民的幸福生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因為人們產生并實現其需求和欲望以達到幸福生活所必需的某些基本條件,只能由政府來提供。責任政府正是通過創造、提供或取消這些條件直接或間接地決定和影響人們的幸福[4]。正因如此,2010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p>

2.幸福指數的構成要素。幸福指數測量的是人的幸福感實現程度,是反映人們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對于幸福指數要素的界定,國內外學者是不近相同的,不丹王國旺楚克國王提出的“國民幸??傊怠钡母拍?,包括四個要素: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也提出了一個幸福的公式:總幸福指數等于先天的遺傳素質加后天的環境,再加你能主動控制的心理力量。在我國,來自零點調查與指標數據網《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研究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和睦、身體健康、經濟無憂是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指標。還有的專家認為“幸福感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以把握。依次是滿意感、快樂感、價值感,幸福感可以理解為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的有機統一。人是幸福的主體,從人權的角度來看,作為測量人們幸福感的幸福指數的構成要素應該是主客觀的內在統一,它的構成要素應該包括如下三個:一是客觀要素,即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幸福感的客觀物質基礎。幸福指數是反映民眾主觀幸福感變化的一種指數,它指的是民眾對自身客觀生存和發展狀況的一種心理體驗;客觀生存狀況不僅僅是財富的增加,還包括良好生態環境、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舒適的居住環境、滿意的工作、和睦的家庭、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康的身體等方面。這些條件對實現幸福生活影響幸福感至關重要,因為幸福感更多的是來自對這些方面的心理感受,是“客觀”現實在心理體驗上的一種折射,也是幸福最容易測量的指數。二是主觀要素,即人們體驗幸福的心理感受或者稱主觀生活質量。它是人們內心對人生、對生活、對現實和未來滿意、滿足的一種情感體驗。它和人們的安全感、希望、生活壓力、榮譽、價值、精神快樂、健康心理等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很多時候,并不是物質生活條件滿足了,就一定幸福。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們從對國外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的研究已經證實,當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后,財富將不再是人們感到幸福的絕對要素。主觀感受很多國家都很重視,特別是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很高,但人的孤獨感、失落感卻與日俱增,自殺人數增加,心理疾病增多,主觀生活質量差是一個重要原因?!靶腋!边@個東西看起來很沒有標準、難以衡量,但是缺少了帶有精神層面的“幸福感”這個維度,再硬氣的生活質量也欠缺了說服力。三是主體人格要素,即主體人格通過充分發揮自身潛能而達到目標價值的完美的體驗。幸福的主體是人,人的需要總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當人們的追求不再局限于金錢、財富時,便開始轉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幸福感的較高表現是價值感,它是在客觀生活滿意感與主觀生活快樂感同時具備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發展的因素,包括職業成就、教育程度、成長進步、目標價值等,從而使個人潛能得到發揮。通過充分發揮自身潛能而達到目標價值的完美的體驗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

幸福指數的構成三要素,具體體現了幸福指數在客觀條件、人文精神和終極價值追求方面的統一,是一種具有普適性并能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加以實現的有效方式。它把自古代以來思想家們關于人類幸福的形而上學思考變成了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可以實際操作化并可以具體測量成效的方法體系,這正是幸福指數最深刻、最豐厚的科學發展理論內涵之所在。

3.公民幸福權的表現特征。幸福指數測量的是人們幸福感的實現程度。幸福感是由人們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以及人們的需求價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個體對自身存在與發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由此公民幸福權表現如下幾個方面特征:特征之一,從公民幸福權的主觀體驗形式上講,“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并不是某種轉瞬即逝的情緒狀態,而是基于主體自覺或不自覺地自我反省而獲得的某種切實的、比較穩定的正向心理感受”[5]?!靶腋8惺侨藗儗ψ陨泶嬖谂c發展狀況所持的一種心理體驗,但這種體驗絕不是抽象的,而是一種具體的體驗,它是通過一組極具針對性的指標來加以評價的。這種體驗又受到人格、動機、價值等因素的影因而不同個體的幸福感具有很大的差異。但如果采用一定的抽樣技術取樣,對特定群體的幸福指數加以考察,我們就會發現群體層面上的帶有傾向性的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幸福感的構成、變化以及引起這些變化的主體條件和環境因素都有客觀規律可循”。特征之二,從公民幸福權的內涵狀態來講,“幸福感是人們所體驗到的一種積極的存在與發展狀態。幸福感是一種個體的心理體驗,但幸福指數反映的則是一種社會事實,或者說社會現象,是一般人或特定的社會群體在特定時期主觀生活質量的變化程度”。正因為幸福指數是由社會現實中許多科學、具體的統計指標組成,所以我們可以把幸福指數統計看作是對社會存在和發展狀態的綜合考量。它不僅可以衡量群眾主觀生活質量。更能鮮活地反映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發展的成就與不足,因而可作為體現和諧社會精神的完整的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特征之三,從公民幸福權的人格境界來講,幸福權的充分實現是完美人格的境界升華。馬斯洛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表明,人的需要總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當人們的追求不再局限于金錢、財富時,便開始轉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人格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美,人生的境界也不斷得到升華。幸福與美學有極大的相似處,它是主觀建之于客觀,是因參照系數不同而各異的個體感覺。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一個“幸福方程式”,其表達:幸福=效用/欲望。在他們看來,幸福還包含通過充分發揮自身潛能而達到完美的體驗。人們能否體驗到幸福,取決于那些與人們的自我實現需要密切相關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滿足情況。所以,幸福感又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價值感,它在更深層次上體現出人們對人生價值的追求”[6]。體現出對完美人格境界的升華。

二、公民幸福權的實踐基礎

“幸?!笔侨藗儍刃膶θ松?、對生活、對現實和未來滿意、滿足的一種情感體驗。但這種個人內心的情感體驗,如果上升到一個地方、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高度”的時候,就不能不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公民幸福權并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主觀臆造,而是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

1.公民幸福權與小康社會實踐。小康社會,已經成為中國人的一個時代目標和民族理想,它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對幸福的追求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談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時指出:“我們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盵7]這就是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模式、消費模式。這些新要求的最終目的就是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體現中國共產黨對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關注,折射著民生亮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眺望,一幅百姓美好生活的新圖景清晰顯現?!芭κ谷w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8]。它詮釋了小康社會的終極目的應該是人的幸福,其他的因素則是人們衡量幸福不可缺少的指標。它標志著小康不僅成了老百姓對于未來生活的幸福向往,也成為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

幸福權的提出,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幸福權的實現程度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指標。衡量一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最為根本的標準是這個社會是否能夠很好地滿足民眾的生存需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首位的是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經濟發展了,物質財富才能增加。沒有物質財富的積累和民眾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談不上民眾的幸福感。根據專家學者對國內某省城市居民的抽樣調查研究發現,居民人均收入與幸福感之間呈現一種正向關系,即城市居民幸福感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而提高。大力發展經濟,不斷積累社會財富,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前提,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因為沒有物質財富的支撐,幸福就會變成空中樓閣。注重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注重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是滿足人民對幸福追求的必然要求。

2.公民幸福權與和諧社會實踐。和諧的社會環境、生存環境、文化氛圍和人際關系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元素。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宗明義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比嗣裥腋t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幸福學的研究發現,盡管每個人追求的東西看上去不同,但終極目的都是追求幸福。人們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時候,財富的增長的確能夠帶來幸福感的提高;但當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后,財富對幸福感的影響就越來越小,而決定幸福的其他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人們的精神需求凸顯,尋找精神家園成了迫切需要,因為精神有了安頓才能實現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諧社會建設應當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幸福不幸福為最高標準。從這個角度來講,關注人民幸福彰顯了一種與和諧社會這一重大決策相適應的新的執政理念。倡導國民幸福的執政理念體現了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社會的和諧與人民幸福的實現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為我們展現的是一幅幸福美好的社會圖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案鞅M其能”可以理解為人們潛能的充分發揮;“各得其所”可以理解為人們基本生存需要的充分滿足。根據我國文化傳統,也可將“和諧相處”理解為人們的一種基本需求,這意味著在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里,人們的基本生存需要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人們可以通過自身潛能的充分發揮而使個人得到全面的發展。依據體驗論幸福感的觀點,作為體現主觀生活質量的幸福感,其基本內容恰恰是人們對自身所具備的生存與發展條件的一種積極的體驗。從這個角度上講,幸福的內在含義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又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提高人們的幸福感、提升人們的主觀生活質量,也就成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9]。

猜你喜歡
主觀幸福感公民
中國公民分批撤離烏克蘭
過度保護會剝奪幸福感
后印象
畫與話
有主觀小量傾向的“數+量/名+之+形/動”格式
掙多少錢,才可以買到快樂
你們這樣搓狗,狗不要面子嗎!放著我來!
對立與存在
公民并積極著
公民生來有權說話:言論自由海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