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企業績效評價的文獻綜述

2011-09-22 05:39呂菲
當代經濟管理科學 2011年2期
關鍵詞:評價指標績效評價企業

呂菲

摘要:本文在分析國內外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標準和方法的基礎上,歸納出當前國內外關于企業績效評價的研究現狀,尤其是我國關于企業績效評價的研究狀況,以期對我國企業的績效管理實踐有所啟示。

關鍵詞:企業;績效評價;評價指標

在經濟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績效評價受到經濟管理人員的重視,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企業績效評價進行了綜述。

一、企業績效評價的概念

企業績效評價(Performance Valuation)主要是指評價主體按照特定的評價目的,采用一定的指標、標準和方法,對企業某一時期的經營業績和發展狀況作出客觀評價的一種行為。在企業績效評價中,評價主體與評價目的是出發點,指標、標準和方法是手段,企業的業績和經營情況則構成評價的客體。

Bates和Holton指出:“績效是一種多維建構,測量的因素不同,其結果也會不同”(Michael Armstrong,Angela Barony,1998)。Schneider(1986)認為績效管理系統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周期,包括衡量和標準、達成契約、規劃、監督、幫助。綜上所述,績效管理是以完整的系統為前提,與諸多要素相互聯系。因此,給績效下個定義,績效是業績和效率的統稱,包括活動過程的效率和活動的結果兩層含義。經營業績是指管理者在經營管理企業過程中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所取得成果的貢獻;管理效率是指企業在獲得經營業績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盈利能力、核心競爭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創新能力等的集中反映。根據Longman辭典的解釋,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The act of performingor the state of being performed”,即執行的行為或進展。目前普遍對公司績效(Corporate Performance)的理解是:企業績效指的是企業一定投入條件下產出的量,或單位投入的凈產出。

績效評價:長期以來,企業績效評價被認為是對企業投入產出業績的評價,是一種歷史評價行為。根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14號令(2006年5月7日施行)頒布的《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界定:綜合績效評價,是指以投入產出分析為基本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照相應行業評價標準,對企業特定經營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經營增長以及管理狀況等進行的綜合評判。企業綜合績效評價由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和管理績效定性評價兩部分組成。

二、國外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綜述

在西方國家,績效評價理論的演變經歷了近半個世紀,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嚴格意義上的企業績效評價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以后。1939年,美國的Keene:首先研究了美國經理人的報酬和績效評價的關系網。20世紀50年代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MM資本結構理論,首次以嚴格和科學的方法研究資本結構于企業價值的關系。自此對企業績效及其評價的研究逐漸增多。在企業績效評價的研究進程中,按照不同的評價角度可以將企業績效評價劃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

從績效評價發展本身可將企業績效評價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企業績效評價形成時期(19世紀中期—20世紀初),績效評價限于財務評價;第二階段為企業績效評價完善時期(20世紀初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開始系統的將客戶滿意度、戰略以及學習與創新能力等非財務指標引入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去;第三階段為企業績效評價創新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

1、早期的財務指標僅僅表現為成本指標,進入20世紀后,隨著所有權與經營的進一步分離,財務指標的范圍從單一的成本指標擴大到了包括償債性指標、收益性指標和經營性指標在內的更大范圍。主要代表有:亞歷山大?沃爾的《財務報表比率分析》和杜邦財務系統。到80年代,形成了以財務指標為主的較為規范的績效評價體系,考慮到匯率、通貨膨脹、轉移定價等不可控的環境因素,將非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評價系統的補充。例如,世界經濟論壇與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展開的國家競爭力的定量評價研究,對企業競爭力的評價給予了很大關注;國際學術界分別從企業生產要素以及企業家作用的競爭力,企業員工激勵、時間、速度上的競爭力以及企業經營、戰略、微觀經濟環境的角度對企業競爭力進行了細化。

2、在90年代,非財務指標受到了更多地關注。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市場情況瞬息萬變,全球性競爭日趨激烈,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新型的目標體系。企業認識到組織搜集其主要競爭對手信息的重要性。主要代表是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它是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大師卡普蘭(Robert s.Kaplan)和復興方案國際咨詢企業總裁諾頓(David P.Norton),在總結了12家大型企業的業績評價體系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戰略管理業績評價工具。平衡計分卡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財務方面,顧客方面,內部經營過程方面,學習和成長方面。

3、進入21世紀以來,績效評價理論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創建了以績效棱柱為代表的評價系統。這時對于企業績效的理論評價,已基本從財務績效評價過渡到戰略性績效評價階段??冃Ю庵u價體系是英國克爾菲爾德學院的安迪?尼利、克里斯?亞當斯、邁克?肯尼爾利等編著的《戰略績效管理——超越平衡計分卡》一書中創造性地提出的,它是在日趨發展的戰略業績評價時期,以利益相關者的價值為取向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如下相互關聯的五個方面: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利益相關者的貢獻、戰略、流程、能力。

三、國內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綜述

近年來,績效評價問題逐漸受到我國學術界關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果,《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的頒布是我國會計改革和企業績效評價變革的重要里程碑?!镀髽I財務通則》規定了8項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根據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的要求,主要從出資者角度重新設置了新的評價指標。但是,《企業財務通則》所規定的8項指標僅僅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獲利能力三方面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忽視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社會貢獻,容易產生企業的短期經營行為,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1995年財政部頒發了《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試行)》。這套指標體系由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等10項指標組成。但是,上述指標體系仍然存在許多缺陷:第一,沒有考慮現金流量;第二,沒有考慮人力資本的作用;第三,沒有考慮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第四,沒有考慮企業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貢獻和影響。

1999年6月國家財政部、經貿委、人事部、國家計委聯合頒布的《國有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和《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操作細則》。這兩個法規包括基指標、修正指標和專家評議指標3個層次,8項基本指標、16項修正指標和項評議指標,對國有企業的業績評價進行了規范其重點是評價企業資本效益狀況、資產經營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等四項內容,初步形成了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評價方法為綜合數法,選取凈資產收益率、資產總額增長率、利潤總額增長率、負債比率、速動比率和全部資本化比率六個指標分別進行考核。為適應企業績效評價工作深入開展的需要,進一步規范企業績效評價行為,增強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以全面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經營者的業績。

為了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財政部、國家經貿委等于2002年2月對《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及《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操作細則》進行修訂,制定了《企業績效評價操作細則》,將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由犯項指標為28項。與原評價體系相比,該體系更加科學、完整,較好地適應了社會主市場經濟的要求。在我國比較有影響的績效評價體系還包括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中國證券報》合作提出的上市公司業績綜合評分模型、中國證券報和亞商咨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排行榜”等。

另外,我國學者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龔巧莉主張建立一個基于績效預算管理的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效益指標和社會效益指標兩大部分。李蘋莉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研究了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保護機制,建立了經營者業績評價的利益相關者模式。馮麗霞將EVA作為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核心指標,運用平衡計分卡原理,把一系列與創造EVA密切相關的主要程序互相聯系起來,建立了一個金字塔形的業績評價系統。楊宗昌,許波構建了以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起點的績效評價體系。朱治龍等借鑒平衡記分卡和《企業績效評價操作細則》的基本結構,構建了由基本指標系、修正指標體系、評議指標體系所構成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結合: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結合、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的結合、過去業績評價和未來發展能力評價的結合、內部層面和外部層面的結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結合。劉亞莉從投資者、定規者、政府、公眾、消費者五個方面設置了自然壟斷企業利益相關者導向的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內容涉及到經濟績效、環境績效、社會績效和風險績效。施家芳、張媛將供應鏈與平衡計分卡結合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方法——平衡供應鏈計分法(BSC—sc)。這種觀點把供應鏈的特點和平衡計分卡自身的特點結合起來,從供應鏈、客戶、企業的利益出發,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的,建立了一套包含客戶導向角度、供應鏈內部運作角度、信息技術角度、供應商關系角度、未來發展角度及財務價值角度等六個方面的新的理論框架。

綜上所述可見,我國關于企業績效評價的原創性成果較少,大多數研究成果都是對國外研究成果的應用或整合。從評價內容和指標屬性來看,我國的績效評價體系基本上屬于財務模式。西方學術界在績效評價體系方面的研究文獻比較多,對我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王麗麗,陳雪.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綜述[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2)。

[2]徐兵.中國上市公司績效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博士論文,2007(05)。

[3]姜錫明,朱宇,李薇.新疆上市公司績效評估的實證研究[M].新疆: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01)。

[4]樸惠,顧衛均.績效管理體系的設計與實施[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04)。

猜你喜歡
評價指標績效評價企業
基于DRGs的老年醫學科醫療服務績效評價分析
對財政預算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探討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踐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探索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于問責的困境與出路
2018上海企業100強
2016,中國企業500強發布
第三方物流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綜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評價指標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資源型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