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生柔性管理研究

2012-03-02 08:27王一定
世紀橋·理論版 2012年1期
關鍵詞:柔性管理學生管理高職院校

于 茝 王一定

摘要:

當今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是要把實現人的崇高信念和價值理想作為院校的最大目標,所以原先的單純的剛性管理已經不能滿足職業學校及其學生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學生管理上就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也突出了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必須尋找新的管理模式,給陳舊的學生管理模式融入新的血液。本文從問題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的意義,理論基礎,現存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入手,談了高職院校學生柔性管理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柔性管理

收稿日期:2011-12-10

作者簡介:于茝(1987-),女,山東青島人,東華理工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學生柔性管理研究;王一定(1971-),男,湖南衡南人,東華理工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論。

一、問題的提出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是處于人生當中重要的發展階段,其思想還不夠成熟,大部分學生自卑心理嚴重,自制力差,逆反心理嚴重,從高考結束之后,內心深處,自愧不如別人。[1](P.92-93)加之高職教育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上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管理比較死板,模仿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嚴重缺失。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使個人的主體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能動性,積極性,單純依靠“剛性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推進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中的運用,在社會、學校與學生的不斷變化中謀求平衡并促進學生管理良性發展顯得異常重要。

二、概念的界定

(一)柔性管理的含義

人們相對于20世紀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即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剛性管理”,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20世紀末有豐田公司率先提出的,即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人們自覺行動的管理方式。[2](P.58-59)

(二)柔性管理的特點

1.核心——“以人為本”的管理。柔性管理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它是在肯定個人尊嚴與人格獨立的前提下,在提高人們的向心力凝聚力與歸屬感的基礎上,所實行的分權化的管理。柔性強調的就是人性與和諧的管理模式。

2.管理過程模糊。學生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敏感又微妙,充滿了不確定性、偶然性和突發性。在這種情況下,因此使用科學的精確方法對之進行管理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只能強調管理過程實施模糊操作。[3](P.130-133)

3.管理評價多樣。從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標準、評價方法上看,柔性管理更加注重多元、開放、動態的評價體系。

4.以文化背景為支撐。柔性管理就是人格化管理,把管理提升到文化層面,形成一種整體力量,使組織中所有人受到文化的氛圍、風俗習慣等非正式規則的約束,自覺向每個細節延伸,發揮剛性管理所無法發揮的作用。

5.柔性管理具有長期性。柔性管理要求學生把高職院校的各類規定轉化為內心的承諾,并最終轉化為自覺行動,這一轉化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加之學生個體差異、高等職業院校歷史文化的傳統及周圍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整個磨合協調的時間比較長,此為一長期性;但是一旦協調一致,將具有強大而持久的影響力,此為另一長┢諦?。?/p>

三、研究柔性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開展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廣泛采取剛性管理模式,監督、約束、強制與懲罰等方式,忽視學生的感情及尊嚴,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妨礙學生創新能力及自主意識的培養,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質量及效果。[4](P.78-79)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必須構建出較為人性化的,利于師生關系發展的柔性管理模式。

(二)滿足社會對高技術、高情商人才的需要

現如今經濟發展飛速,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如何培養,怎么培養高質量的高職學生,是眼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高職院校的教育宗旨應該是培育出具有創造性、能動性、靈活性的新一代的大學生。會融會貫通、有責任感、懂禮貌、有團隊協作精神等,很顯然,單純依靠剛性的管理方法,很難達到這一要求,所以引入柔性管理勢在必行。[6](P.15-17)

(三)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征

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分散化、多元化,思想有隱蔽傾向,此外,大學生處于青春期,思想未成熟,需要面對學習、生活、交友、感情與職業等人生考驗。柔性管理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重了文化關懷,并且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反應及內心需求,符合了學生身心特點與價值觀念的變化,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困惑及難題的破解,進而促進其成長成才。

四、高職院校引入柔性管理的理論基礎

(一)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人類生命個體健康成長,實現生命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高度轉化。

(二)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對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斷地趨于完美。

(三)人的主體性

馬克思的主體性理論。主體性是人在歷史中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活動在意識領域與實踐活動領域中對對象的不盡探索和對意義崇高的不懈追求。[5](P.62-63)主體的能動性的發揮能夠不斷促進主體自身發展,主體通過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來確立自己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要注意促進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形成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6](P.15-17)

五、高職院校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一)剛性管理過多,柔性管理在管理過程中體現甚少

剛性管理容易壓抑學生的個性,造成學生對制度的不滿,最終影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7](P.69-71)現行高職院校所制定的規章制度過于刻薄,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不能夠更多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制定規章制度。其次是制度過多,大事小事都用制度解決問題,在解決學生問題方面涉及的柔性管理很少。┆

(二)學生管理工作者積極性不高

目前,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學生工作隊伍實屬從屬,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擴張,學管的工作也越來越繁瑣,重復性、瑣細性、復雜性是當前他們工作性質的特點。但是評職晉級與獎勵待遇等方面皆不及專任教師,社會上對其“學歷低、無特長、能力差”存在很大偏見。[8](P.49-50)

(三)管理與自我管理不和諧

一般管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上學生很少發揮作用,出現了管理與自我管理比例失調的現象。

(四)校園文化匱乏,學生管理缺少內在文化約束

于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沉淀出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可借鑒的學生管理模式少,學生的校園生活也不夠豐富多彩,這也使得在學生管理上過于死板。

六、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實踐途徑

(一)堅持“以人為本”

在學生工作中,“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應當緊緊圍繞著“培養人才、服務學生”,應加強對學生內心世界及成長規律的研究,關心學生、溝通學生、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誠待學生、實行民主管理,為學生個性成長營造更大的空間。

(二)柔性管理應與剛性管理相輔相成

我們倡導柔性管理并不是為了取代、否定剛性管理。因為兩種管理模式雖然在外部特征上有所區別,但它們在實現學校管理目標的本質上是一致的,柔性管理實質上是剛性管理的完善、補充,是在具備剛性管理框架的基礎上,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華。[9](P.47-49)“剛柔相推,崇德廣業”才是現代學校管理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三)加強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提高其整體素質

高職院校應加大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投入,將德才兼備、工作能力強及業務素質好的教師充實到學生工作隊伍中去。同時,加強對學生工作隊伍的培訓,提高其素質,合理地調整分配校內獎酬,并努力創造條件給政工干部以相應的專業職稱。

(四)建立學生自我管理機制,提高學生骨干管理學生的積極性

首先,管理者在班級會議中做學生思想工作,但不是一味的灌輸,那樣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其次,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把管理的方法教給他們,使他們很好地完成班級的管理工作。最后,要重視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學校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為學生干部的管理工作提供方便。[10](P.21)

(五)創建和諧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獨特的氛圍或整體精神,是聯系和協調學校所有成員行為的紐帶,良好的校園文化構成了學校生存和發展最穩定,最有活力的基礎對于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證學校行為的合理性,推動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提高組織協調,全面實施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涉及面很廣,必須加強領導、加強組織協調、統一認識、明確職責及明確工作要求,加強對柔性管理實施的機制與對策的研究。[11](P.32-33)必須強調的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中的高職院校學生、后勤人員、政工人員與專業教師間是密切相關的,哪方面做得不好,抑或偏褒哪方,皆會影響到柔性管理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闞雙余.高校學生柔性管理的新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08,(35).

[2]李春明.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J].中國石油和化工,2008,(18).

[3]唐圣華.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防災科技學院報,2008,(10).

[4]施偉娟.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的必然選擇[J].大理學院學報,2006,(5).

[5]江雪芳.高職學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內涵與達成[J].教育與職業,2008,(29).

[6]韓偉平.柔性化與高等教育管理[J].教育評論, 2009,(4).

[7]李志峰.以人為本與柔性管理[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5,(9).

[8]戴新利.高校教師柔性管理新模式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 2008,(11).

[9]嚴云鴻.高校柔性管理的本質及其體現[J].社科縱橫,2008,(23).

[10]姜焰凌,姜潤生,馬華.高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的研究探討[J].管理觀察,2009,(2).

[11]葉曉勤.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滄桑,2009,(5).

[責任編輯:杜紅艷]

猜你喜歡
柔性管理學生管理高職院校
淺談高校圖書館的柔性管理及其應用
試論柔性管理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淺析“四進”制度對班級管理的意義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網絡化問題研究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互聯網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管理策略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