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均衡發展與五年級數學教學研究

2012-05-10 02:11曾凌燕
中國教育探討與實踐 2012年3期
關鍵詞:教學研究

曾凌燕

摘要:教育均衡發展是國家教育部提出的使學生獲得的教育效果相對均衡,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的平等教育。如何在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教育的均衡發展呢?本文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獲得的教育效果上達到相對均衡;實行課堂小組討論教學,使學生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享受教育資源方面相對均衡。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五年級數學;教學研究

教育均衡發展提出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實行因材施教、平等教育,使學生獲得的教育效果相對均衡,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把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均衡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獲得的教育效果上達到相對均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睦韺W研究也表明,當學生的心理處于壓抑、不滿,失去信心時將直接阻礙、削弱甚至中斷智力活動,破壞學習的向心力,學生對學習就會無興趣。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興趣得以持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呢?

(一)理解學生、關心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共同在同一起跑線上達到成功。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分真情。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師的一片真誠和苦心,在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潛能,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增強自我調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斷完善自我,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信心。這樣不同的學生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成功。

(二)“成功”與“愉快”,讓每一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后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驅使他們向著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邁進,形成穩定的持續的興趣。所以我總是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摸得著”的方法,保持讓每一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例如,在五年級數學下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的課堂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練習:讓差生計算直接得出結果的題,如44頁練習七的1、2題;中等生做有一定梯度的題,如3、4題;優秀生探索有一定難度創新題型,如7、8題。這樣讓優秀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以滿足他們希望深入挖掘知識的心理需求,但必須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重點對潛能生進行輔導。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分層要求。潛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題,絕大多數學生能在完成基本題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綜合題,一小部分智力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去思考較難的題,大家都有嘗到成功的喜悅。

(三)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懸念,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求知。

蘇霍姆林斯基說:“驚訝感情——是尋找知識的強大源泉?!币虼?,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在學生面前展現出他們暫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議的新事物,新觀點,新材料,展現得越多,學生的驚訝程度越鮮明,求知興趣就越濃厚。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應當創設一種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的數學情境,提出問題,構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場;提供有啟發意義的材料,為學生琢磨數學思想提供必要的時間;重視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提出個人見解、切磋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例如,我在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導入新課,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當同學們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出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面積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邊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積也是18平方厘米時,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與底和高有關系呢?如果有的話又有什么關系呢?大家猜一猜。這樣,教師成功的造成了學生大膽猜想、并急于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共同的探究,共同進步,共同成功。

(四)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共同成功。

數學美不同于自然美、藝術美。數學美主要表現為內在美、邏輯美、理智美。數學美是隱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內容。要領悟數學美,必須通過“抽象枯燥”的符號、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內部的數學思想,任何智能活動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數學美是對數學對象融入情感的產物。數學美育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掌握數學內容,培養數學創造能力及體會數學的價值進而取得數學的成功都有積極的意義。

從學生學習中的反映,諸如“數學好玩”、“能使人動腦子”、“數學有無窮的奧秘”等來分析,他們已初步感受到數學美。但一般說來,這些都是無意識的。因此,需要教師利用教材的數學美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去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揭示問題的新穎或形態的優美,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在分析問題時,應使學生感受到思維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們自覺地去掌握;在小結時,應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和諧、統一、簡潔的美。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且可以使他們感受數學成功的美妙?!皭勖乐?,人皆有之”,在數學中逐漸進行“數學美”的滲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啟迪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讓學生共同感受數學的成功之處。

二、實行課堂小組討論教學,使學生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行小組討論教學,不但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實踐證明,合理有效的討論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樂于接受教育。學生通過討論、爭辯、思索,掌握的知識會更深刻、更準確,對問題的思考會更全面,對結論的表達會更系統、條理,對數學的教育更容易接受。由于學生在準備討論時,沒有現成的思路可循,必須獨立思考、歸納、分析、表達,所以討論時,往往容易走題、漫無目的、雜亂無章。針對討論的這一特點,筆者認為要想充分發揮討論的功能和作用,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先對討論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一)教師對討論目標的定位,既要避免過于抽象,又要難易適度。

組織討論時,要明確什么是重點、要解決哪些難點,要掌握哪些知識、提高哪些能力等等??傊?,教師必須胸有成竹。只有明確了討論的目標,才能設計出好的論題、選擇正確的討論方法;才能從實際出發,兼顧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控制討論過程;才能做到既能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又收到啟發誘導、舉一反三的效果;反之,不僅會降低討論的質量和效果,甚至會窒息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泯滅他們思維的火花。

(二)啟發與誘導相結合,從提出問題到討論問題的全過程,教師的作用大多是適時調控、巧妙誘導。

一方面要使討論題富于啟發性,才能激起學生探討的興趣;另一方面,當討論展開以后,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的各種見解,及時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誘”和“導”。防止學生提出的問題之間聯系不緊、跨度過大、脫離了學生認識問題的規律,不利于討論的進行和問題的解決。教師要靈活引導學生圍繞討論的主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漸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更高的層次,逼近核心問題,發現有價值的東西。

(三)在課堂討論中,要使每個學生能夠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教師必須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討論氛圍。一方面教師應盡量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流露出對學生評價意見的贊賞或反對,盡可能做到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對學生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結論、錯誤的推論、膚淺的論點進行分析、引導,并予以更正。但是一定要采取合適的方式,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避免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每個學生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

三、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享受教育資源方面相對均衡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享受教育資源方面相對均衡。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二)加強數學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享受教育資源方面相對均衡。

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往往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實所難住。這就要加強實踐操作,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操場邊的水杉樹高。水杉高參天,如何測量?多數同學搖頭,少數幾個竊竊私語,提出爬上去量,但是兩手抱樹怎么量?有人提議拿繩子,先用繩子量樹,下樹后再量繩子。

這可是個好辦法,可又無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師適時取來一根長2米的竹竿,筆直插在操場上。這時正陽光燦爛,馬上出現了竹竿的影子,量得這影子長1米。啟發學生思考:從竿長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測樹高的辦法嗎?學生想出:樹高也是它的影長的2倍。(教師補充“在同一時間內”。)這個想法得到肯定后,學生們很快從測量樹影的長,算出了樹高。接著,教師又說:“你們能用比例寫出一個求樹高公式嗎?”于是得出:竿長∶竿影長=樹高∶樹影長;或:樹高∶竿長=樹影長∶竿影長。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數學教學很大程度上學生享受教育資源方面達到相對均衡。

總之,教育均衡發展與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必須根據小學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全面參與課堂的小組討論教學,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使學生獲得的教育效果相對均衡,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

猜你喜歡
教學研究
基于OBE的Java程序設計個性化教學研究
“找茬”教研,助力數學教學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智慧課堂下如何實現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研究
第三屆“經緯杯”全國地理教學研究成果大賽
基于自主實驗探究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學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