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均衡發展與三年級數學教學研究

2012-05-10 02:11何國明
中國教育探討與實踐 2012年3期
關鍵詞:教學研究

何國明

摘要:教育均衡發展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的一種平等教育,使學生在同一課堂教學中達到達到接受教育條件相對均衡、獲得教育效果相對均衡、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如何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教育均衡發展呢?本文從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達到接受教育條件相對均衡;根據學生思維特點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達到獲得教育效果相對均衡;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培養學生知識的正遷移,使學生達到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三個方面來論述教育均衡發展與三年級數學教學研究。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三年級數學;教學研究

教育均衡發展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的一種因材施教方法,使學生在接受教育條件相對均衡、在獲得教育效果相對均衡、在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其根本就是平等教育。而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分散;思維形象;學習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如何根據這些特點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教育均衡發展呢?一直是我們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特別是我們作為教學第一線教師,教育均衡發展的理論運用到我們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去,提高我校的數學成績是我們課題研究的一個重要措施?,F從三個方面簡論如下: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達到接受教育條件相對均衡

三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一般是九周歲,這時,學生開始進入發育期,個性開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是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必要前提,是獲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學生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注意力素質有助于數學的學習;反過來,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從而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條件上相對均衡。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呢?

(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培養學生無意注意力。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其無意注意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例如:在教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數是二位數的乘法,引導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具體步驟如下:原有知識準備題:

在講解準備時,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學生的知識經驗一方面來自原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來自生活經驗。由于我們抓住了三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學中區別情況加以運用這些知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每個學生都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新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了進步,促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有張有弛,培養學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性還較差,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采用三個環節組織課堂教學,已有知識的引入已使學生興奮的情緒得以穩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礎上,講授新課成了中心環節,我們應抓緊時機在上半節課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內,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階段,讓學生對新知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師生可以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理解和運用。正是因為張弛并用,學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了發展。

二、根據學生思維特點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達到獲得教育效果相對均衡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借助直觀形象理解知識,并通過反復練習記憶知識。對三年級學生就不能依然停滯在這樣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正處于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這一特點又決定我們的教學不能操之過急。為此,我采取由直觀教學入手,并且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方法,使學生在同一的課堂教學中,獲得相對均衡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乘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時,可采用如下的步驟:

通過這種方法計算結果的比較,得出乘法時,三個數相乘,結果不變;和除法時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每次都能除盡的時候,可以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的結論。這樣由直觀演示到抽象概括,根據學生思維特點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達到獲得教育效果相對均衡。

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培養學生知識的正遷移,使學生達到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

學生原有的知識可以促進新知識的掌握,這是知識的正遷移;也可以干擾新知識的學習,這是知識的負遷移。三年級學生在學習上都容易依賴舊知識,對新知識不易接受。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知識的正遷移發展,防止負遷移的干擾,做法是:

(一)溫故知新。

三年級是整數學習的最后一年,多位數運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這部分教材的任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全年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多位數運算能力學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賴于一、二年級各種運算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但是我們不可能抽出整段時間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而只能把一、二年級學過的進退位加減法,一位數乘二位數,試商等內容編成口算、聽算訓練題目,有計劃的安排到各節課,作為課前練習。使舊知識對學習起著正遷移作用,促進學生相對均衡地享受教育的資源。

(二)運用比較。

當新舊知識技能十分相似,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往往會受舊經驗的干擾。這是負遷移作用,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這時我便運用比較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消除舊知識向遷移作用。例如:教學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簡便計算時,對偶題目:

51600÷700=73……500

往往有一些學生算錯為:

51600÷700=73……5

在啟發學生用驗算的方法發現錯誤。進而說明余下的“5”是被除數的百位上,應該是“500”的道理。最后幫助學生與以前的有余數的除法做比較:被除數和除數消去相同個數的“0”之后,按以前學過的方法求商和余數,這是相同點;不同點在于,如果有余數,應該在余數后面也添上被消去的“0”的個數。當然,這只是指法則的記憶而言,在算理上是完全統一的,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就能記住了。這樣通過比較防止了學生依賴舊知識的負遷移作用,促進學生相對均衡地享受教育的資源。

(三)改錯練習。

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到從正確的方面教給學生的知識,而且注意到從反的方面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例如,講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簡便計算,除了用上面的比較法,在學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我還注意到學生由于死背法則,往往對其中的關鍵詞語記憶模糊或者理解不深造成的可能錯誤,編了下列錯例,讓學生改錯:

第(1)題由學生依賴舊知識75÷25=3,忽視了被除數被消去兩個“0”,除數被消去一個“0”不相同而造成的錯誤;第(2)題由學生依賴舊知識1300÷3=400……100,忽視了除數是300不是3而造成的錯誤。通過改錯,讓學生認識單純依賴舊知識的負遷移作用,促進學生相對均衡地享受教育的資源。

總之,在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教育均衡發展研究,必須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不同的思維方法,不同的學習方式基礎上去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才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從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猜你喜歡
教學研究
基于OBE的Java程序設計個性化教學研究
“找茬”教研,助力數學教學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智慧課堂下如何實現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研究
第三屆“經緯杯”全國地理教學研究成果大賽
基于自主實驗探究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學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