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期中國中產階層成長探析

2012-08-15 00:52鄒海蓉
關鍵詞:中產階層階層文化

鄒海蓉

(1.湖北經濟學院 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2.上海大學 社會學院,上海 200444)

一、中國中產階層的現狀

從新中國成立開始算起,在市場轉型以前,是國有企業的職工充當著中間階層,或者說是 “類中間階層”(李強,2001:19)。在改革開放以后,形成了私營企業主、個體勞動者和工商業主、中高級知識分子、新興行業的白領等為主的新的中產階層,但是并非是完全意義上的中產階層。陸學藝主編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系統地分析了當代中國的社會階層狀況,書中指出:在促進現代社會階層結構的發育成長方面,尚未形成像宏觀調控經濟的經濟政策那樣明確而自覺的社會政策。城市化嚴重滯后、社會政策缺位、社會制度創新滯后,整體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還不清晰,這些問題都會影響中間階層的發育與成長;并提出了應該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占有狀況為標準來劃分社會階層的理論框架。他將中國的社會群體劃分為10個階層,并提出能歸為中間階層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為15%左右 (陸學藝,2002)。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的問卷調查數據,職業中產占15.9%,收入中產占24.6%,消費中產占35%,主觀認同中產占46.8%,綜合指標定義的中產階層只占4.1%和7%(包括新老中產)(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04)。這些數據有力證明了:中國的中產階層還只是占總人口的很小一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張宛麗的研究也認為,社會轉型期,中國的中產階層僅具雛形。根據李培林的研究,中國社會現階段城市化水平尚不足40%,第二產業占主導,第三產業的比重仍較小,中產階層賴以生長的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等的社會環境仍為初級階段。更何況,目前國企改革中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進城務工的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問題、3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和2000多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人口的脫貧問題,特別是對公民私有財產及私生活領域的法律保障、公民對社會公共事務及社會政治生活的發言權及選擇權的制度認定等,都是關系到中國中產階層發育、成長的制度性、結構性的制約條件(張宛麗,2004:54)。

由此看來,社會轉型期,中國中產階層發育不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深入,中產階層必定逐漸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二、轉型期中國中產階層的界定及其特征

中產階層 (Middle Class) 又稱為 “中間階層”、“中間階級”,“中等收入群體”等,是處于社會上層和社會底層之間的群體。在學術界,對中產階層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嚴格的概念,許多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按照韋伯的多元分層理論,結合社會分層理論的新近發展,筆者綜合考察諸多學者的研究結果,認為在社會轉型時期,界定中國的中產階層及其概括中產階層的特征,必須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一)在政治上,對政治生活比較淡漠,傾向于保守,中產階層的政治態度、生活習慣和文化教養及其價值觀念要明顯區別于一般的體力勞動者,顯示出獨特的中產品味。在政治上的保守溫和,使得極端的思想和沖突觀念難以擁有市場,這種政治上的后衛思想,使他們在社會意識形態領域形成主導地位,能夠有效的解決和化解社會沖突和矛盾。

(二)在經濟上,他們的收入穩定并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其收入和財富在社會中處于中等水平,擁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和支付能力,追求時尚和品味,引導社會消費的潮流。2005年1月,國家統計局城調隊的一份抽樣調查認為“6萬元至50萬元,這是界定我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計算)的標準?!雹匐m然,目前對中產階層的收入水平存在較大的爭議,但是其收入來源主要指從事合法職業,憑借個人能力和機會獲得的合法報酬,以及經合法手續獲得的私人財富,如股票、利息、遺產等。中產階層擁有穩定的收入和中等水平的財富,消費上的前衛性對于改善社會消費結構、拉動內需,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在文化上,中產階層一般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比較強,社會生活中追求獨特的品味和格調,注重社會公益事業,強調尊重個人隱私,在社會生活中已形成一套私生活領域的行為規范及交往規則。

(四)在職業構成上,以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大學教師、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以及部分政府公務人員等從事腦力勞動的勞動者為主要成分。由于他們從事專業性和技術含量高的職業,所需較高的受教育年限,社會可替代性相對較低,他們的社會地位就相對較高,從而擁有較高的知識資本和社會聲望資本,在社會生活中擁有發言權。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中國的中產階層表現出明顯的中國特色,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職業構成上,有著自身的獨特性,要促成中產階層成長壯大。

三、中產階層成長緩慢的原因

雖然,中產階層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職業構成上有著自身的獨特性,但是目前在中國,中產階層發育不足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之后,筆者認為,應該主要從結構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方面分析。

(一)結構性因素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軌,經濟體制的轉型使得原有的體制內的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計劃經濟時代重工業和輕工業發展迅速,但是到了市場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中國傳統的產業結構受到了沖擊,而且,以前的產業布局也越來越不合理,機器設備也急需更新換代,產業人員的知識水平急需提高,這些內在的結構性因素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同時也影響了中產階層成長的環境,具體表現在:(1)產業結構的調整,造成了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大批下崗職工,削弱了類中間階層向中產階層的轉化。(2)第一產業仍然占較大比重,第二產業面臨國際挑戰,第三產業不發達,高科技產業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傳統的農業在產業結構中占很大比重,中國的“三農”問題始終是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在農村的中產階層少之又少。這樣一種產業結構,必然會影響到中國中產階層發育和成長的環境。(3)城市化進程相對較慢,城市發展水平也存在較大地區性差異,工業化和市場化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東部沿海,城市發展速度較快,事實上很多新興中產階層首先是在這些城市成長起來的。而在中西部,城市化相對緩慢,沒有形成中產成長的環境。根據李培林的研究,中國社會現階段城市化水平尚不足40%,第二產業占主導,第三產業的比重仍較小,中產階層賴以生長的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等的社會環境仍為初級階段。

(二)制度性因素分析

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由于推行的是漸進式的改革方針,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起來。但是,社會制度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調控也存在這樣和那樣的不足。社會制度作為社會行為規范體系,給社會轉型和變遷帶來直接影響。政治制度既可以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又可以限制或束縛經濟的發展。中國當前的政治制度,一定意義上成為了社會變遷的外部拉力機制,但也不能忽視其消極的客觀存在。各種社會群體在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正處于變動和重新定位的過程中(鄭杭生,1998:355-357)。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落后于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也只能是逐步調整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和環節,宏觀調控的效率難以有效實現。應該政府管理的政府沒有管理好,如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政府不應該管理的卻管得太多了,如在經濟生活中資源的配置問題。另外,由于中國結構轉型和體制轉軌同步進行,原有體制中的弊端很快顯露出來,導致了社會階層的分化和重組,把大批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推向了社會。但是,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又不完善,這嚴重阻礙了中產階層的發育。

(三)文化性因素分析

改革遇到一個很大的阻力就是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念的束縛。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的統治,人們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殘余思想,思想是決定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的,封建殘余思想也潛在地左右著人們的行為,束縛了中產階層的形成,中國中產階層缺乏特有的階層意識和階層文化,表現為傳統性、現代性和后現代性共存。一般而言,中產階層應該是白領階層,出入高檔寫字樓,有車有房,他們追求較高的生活品味,消費能力較強,注重生活質量,注重對自身及子女的教育投入,注重社會公益事業,具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和素質修養,自信樂觀。但是,在中國現階段,相當多的中產階層是經濟上達到中產水平,但是階層意識和階層文化方面十分欠缺。在生活品味方面,追求庸俗的享樂主義;在主觀認同方面,缺少主體性意識;在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上,還沒有形成作為一個群體的階層意識和階層文化觀念。文化價值觀念的束縛,使正在形成的中產階層缺少應有的文化品味。

四、中產階層成長的對策

根據以上分析,在轉型社會,要促進中國中產階層不斷發展壯大,發揮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在文化價值觀念和社會規范的傳遞上,應該強調中產階層的階層意識和階層文化,在形成之初就按照階層所期望的角色和和規范行事,形成一支獨特的文化群體和中堅力量,對社會穩定和發展起主導作用。

第二,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大力扶植第三產業即服務業?,F代中產階層一般是白領階層,只有服務業蓬勃發展起來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才可能擴展白領階層的就業空間和就業范圍,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

第三,加快配套的政治體制改革,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掃除障礙。改革政治體制中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環節,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通過再分配體制,調節過高收入,消除中產階層形成的非經濟、不合理因素。

第四,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為中產階層提供強大的社會支持和良好的生活環境。一個穩定和諧發展的社會,必然擁有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保證中產階層的生活品質。

第五,加強法制建設,為中產階層的形成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中產階層一般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培育中產階層,要提高大眾的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素質,同時又要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由于各種結構、制度和文化因素的制約,中國的中產階層還處于初步興起階段。因此,研究中產階層成長的條件及其特征,對培育中國的中產階層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我們應該逐步消除制約其發展的結構、制度和文化因素,通過政策調控和創造條件,加速城市化和市場化水平,引導人口占多數的農民和工人階級,擺脫目前的困境,逐漸成長為中產階層。

注 釋:

① 資料來源:《哪些人算是中國中產階層》,http://www.he.xinhuanet.com/yue.du。

[1]C·賴特·米爾斯.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M].楊小東,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李強.關于中產階級和中間階層[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2).

[3]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4]陸梅.中產階級的概念及理論回顧[J].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9,14(3).

[5]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0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J].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6]張宛麗.中國中產:僅具雛形[J].新聞周刊,2004-01-19.

猜你喜歡
中產階層階層文化
黃永峰:追夢互聯網新藍海 彰顯新階層新擔當
當“非遺”遇上“新階層”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美國大學招生行賄丑聞凸顯其階層割裂
誰遠誰近?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中國中產階層成長中的煩惱與壓力
全新皇冠:為中國中產階層而造
? 乾羽:房產依賴背后是中產階層的“被中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