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12-08-15 00:52張友敬
關鍵詞:老齡人口老齡化老齡化

張友敬

(福州大學 離退休干部工作處,福建 福州 350002)

當前,我國在社會經濟不太發達狀態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呈現出“未富先老”,由于經濟實力還不強,無疑增加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難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過程中,面臨著要保持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證社會環境穩定,改革發展任務已經相當繁重的情況下,我國順利度過人口老齡化這一階段,解決其間出現的各種問題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更為艱巨,因此,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就我國老齡人口現狀分析、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淺析。

1.我國老齡人口現狀分析

1.1 人口老齡化

按照國際通用標準,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大于10%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大于7%就被稱為老齡化國家。我國一般以60歲作為老年人口的起點年齡,但近年已經開始向65歲靠近。人口老齡化概念有三層含義:(1)人口的老齡化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2)人口老齡化是指整個人口的年齡結構動態變化,而不是某一個體的老齡化;(3)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占社會總人口的比重不斷提高的動態過程。

1.2 我國老齡人口呈現出的特點

1.2.1 老年人口規模巨大

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12月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總數已達到1.43億人,占世界人口總量的1/5,占亞洲老齡人口總數的1/2。到2014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億人,2026年將達到3億人,2037年將超過4億人,2051年將達到最大值,60歲以上老人總數預計為4.5億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3.35億人,之后一直維持在3~4億人的規模。屆時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將達到23%。

1.2.2 未富先老、老齡化速度快

根據2004年聯合國的統計資料,西歐老齡化過程中,人均收入從5000美元增加到10000美元,而我國在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才剛剛達到800美元,2004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1.43億,占比達到11%,而我國的人均收入也小于1000美元,與國際社會相比,我國屬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國家。

1.2.3 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地區發展不平衡

目前,我國農村老齡人口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1.24個百分點,這種城鄉倒置的狀況將一直持續到2040年;地區差距明顯,北京、上海、大連等沿海城市,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的社會,目前的老齡化程度遠遠高于中西部城市;香港、澳門、臺灣等特別行政區,由于長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老齡化問題很嚴重,大致和西方國家老齡化程度相當;河南等我國的中部地區,在2004年前后才步入老齡化社會;青海、寧夏、新疆等西部偏遠地區到2010年左右才跨入老齡化社會,西藏可能還要更晚一些時間進入老齡化社會。

1.3 我國老齡人口現狀分析

我國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完成了其他發達國家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從成年型社會向老年型社會的轉變。至2050年,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將從現在的10%上升到20%,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在老年人口增長的同時,14歲以下少兒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2025年老年人口將超過少兒人口,2050年將接近少兒人口一倍。在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里,老齡問題與人口問題同時出現,使我國處于兩難境地,只有認真探討,才能找到出路。

2.當前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面臨的問題

2.1 養老機構人力資源需求不足

養老機構人力資源需求不足是目前中國在對待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上的首要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源上存在數量少,人員素質偏低、部分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等問題,這對于有效的實施“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是非常不利的。養老服務事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非常大,隨著國內老齡化發展趨勢的不斷加快,這個需求將會不斷擴大。在短期內我們可以通過對一些下崗工人進行培訓,組織志愿者隊伍來彌補這個缺口。除了數量不足之外,養老服務人員在質量上普通存在著文化程度不高,素質低下,缺乏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專業的社會工作者,老年助理員奇缺等問題。

2.2 社會養老保障益面窄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剛剛起步,目前受益的老年群體還很有限。同時,養老金制度作為城市人口最主要的養老制度,雖然有相對穩定和可靠的特點,但受企業經營狀況等影響,并且增幅較小較慢,甚至不增長。使老人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相對貧困問題比較突出。

2.3 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機構觀念認識不到位

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們的一些職能部門和社會管理與服務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會養老助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后。一方面是老齡管理機構和老年人醫療保健機構的收費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是現有養老機構的設施條件和管理服務水平難以令人滿意,醫療保險也相對滯后。使許多老齡人口看病、生活養老成了一個大問題,他們迫切需要一個適合自己的醫療保健和社會化管理機構。

3.當前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的對策研究

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作為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事業,政府應承擔起主要責任,采取措施使人人老有所依。

3.1 加快社會福利民營化

所謂社會福利民營化,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按照市場化思路,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社區福利服務資源中的主導作用,以期社區福利服務的需求與供給保持相對平衡,其核心含義是運行機制的市場化和產品的系列化、規?;?。這些也都是養老福利服務的發展方向。二是使社區服務和養老福利機構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不再依附國家、不計成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養老服務必須樹立起市場經濟觀念,遵循市場規律,將服務項目推向社會、推向市場,逐步建立起以社會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的養老服務實體化發展新機制。

3.2 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方法

根據我國國情,學習和借鑒國際社會的作法,一方面,將來國家公辦的社會福利機構除了保留少量的示范窗口型機構外,其余大部分都要推向市場。具體地說就是加快國有養老服務機構的改制,盤活現有的養老機構,動員社會力量以合資、入股、購買或租賃等方式參與現有福利設施的改造和擴建。但更重要的是對福利機構進行轉制,即官辦福利機構應與政府脫鉤,與民間的服務機構一樣,成為獨立經營的法人。國家和集體不再包辦、包管和包攬一切,而是交于社會中介組織或社會服務組織去具體地經辦、管理和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國家改變目前實行的對“三無對象”、“五保老人”的供養方式和對公辦福利機構的資金撥付方式,變暗補為明補,出錢為供養對象購買服務。同時國家還要在新辦福利服務機構時,采取規劃控制、公開招標、組織中介組織和社會服務組織競標承辦和具體提供服務的方式來運作。

3.3 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建設步伐

老年服務設施是開展老年服務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老年人對醫療保健、老年計會服務等方而的需求迅速增加,而現有的老年服務設施無論從數量、質量等方面都遠遠不能滿足其要求。因此,要創造改善老年人出行、活動、交往的舒適、便捷、安全的戶外環境等方面著手來完善與補充社區老年服務設施,以加快城市社區老年服務設施建設的步伐。

3.4 建立老年人服務投訴機制

隨著社會福利社會化的發展,每年服務產業中的關系更加復雜化,已不單單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系。更多的是政府、服務者、老年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了。這樣一來,使得信息的溝通出現障礙、政府無法官接知曉服務商提供服務的質量,對其進行約束。如果對服務向失去約束機制,那么很難保證老年人享受服務的質量,所以建立有效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中一種簡單且方便的辦法就是建立老年人服務投訴機制。建立社區服務和養老機構服務自我監督機制,公布投訴熱線,為老年人維權提供暢通渠道。

4.結語

總之,老齡人口的社會化管理事業不是孤立的,只有在全社會對尊老愛老認可和樂意奉行的前提下,這項事業才能搞得日益完善。需要全社會各階層人們參與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事業,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關注,不斷給予支持、贊助,解除整個社會的后顧之憂,國家才能更好發展,民族才會日益進步。

[1]陳立新.淺淡老齡人口社會化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07,(9).

[2]吳海華.我國老年人社會福利城鄉差異問題探討[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0,(5).

[3]趙鵬,郭海燕,劉冰.我國老齡人口交通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綜合運輸,2006,(6).

[4]章倩.中國老齡人口的消費市場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新西部(下半月),2008,(11).

[5]方秀云.提高城市老齡人口文化生活質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5,(3).

猜你喜歡
老齡人口老齡化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老齡科學研究》(月刊)歡迎訂閱
老齡化研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老齡蘋果園“三改三減”技術措施推廣
萊陽茌梨老齡園整形修剪存在問題及樹形改造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
內蒙古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