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發展視野下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現狀分析

2012-08-15 00:52宣巖松
關鍵詞:師生關系校園大學生

宣巖松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11)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經濟體制發生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產生變動,利益格局進行著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社會進步帶來了巨大活力,也帶來了諸多的矛盾和問題。在此種社會背景下,我國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拉開序幕,使高校呈現出全新的面貌。但高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對高校的和諧穩定局面形成一定的影響。

一、從社會環境來看,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面臨諸多的考驗

(一)各種思想侵襲校園,高校學生教育工作難度增大

在社會思想方面,社會價值多元化,各種思想侵襲校園,大學生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素質教育難度增大。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道德、科學等各領域中,通過各種社會意識形式表現出更深層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價值意識或觀念。

改革開放后,我國以經濟領域的改革為先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接踵而至。在巨大的社會變革面前,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念受到沖擊,對新時代的新事物需要做出新的價值判斷,新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價值觀念來引導,這樣原有的價值體系開始解體,而各種新的價值生長或涌入進來,各種價值觀之間相互碰撞、沖突、融合。西南交通大學做過一項專門爭對人們的金錢觀的調查,調查發現,改革開放前后,人們的金錢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贊同“錢為身外之物,勿需過分追求”的人的比例,改革前為44.1%,改革后猛降到17.9%,而同意“有錢能使鬼推磨,花錢好辦事”的人,卻從改革前的14.1%上升到31.6%,同意“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的人也由改革前的41.7%增至改革后50.6%。[1]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杜林致教授最新調查發現:中國大學生金錢心理類型大致可分為“金錢冷漠者”、“金錢崇拜者”、“金錢豁達者”、“金錢拒斥者”。其中,拜金者的比例為28.77%。[2]

當個性的解放和價值的多元化發展漸漸被人們所接受并強化,且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間,全社會尚未完全形成成熟穩定的社會道德觀念,沒有形成占主導地位的道德價值取向,也沒有形成適應時代發展的道德調控機制的時候,大學生價值取向也是復雜而多元的。社會價值的多元化,各種思想侵襲校園,大學生對新事物比較敏感,易于接受各種新觀念,但是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逐步形成,此時就需要學校進行有力的教育和引導。但是我國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素質教育理念雖然已經引起廣泛重視,不過教育機制并不成熟,教育效果還有待提高。

(二)高校周邊環境不容樂觀

從大學周邊環境來看,高校周邊環境不容樂觀。高校是開放的校園,擁有相當數量的消費人群,商家對商業利益的追逐形成了大學周邊一個個商業圈,高校與社會互動的強度越來越高。兼之后勤保障社會化的實行,校園內也逐漸成為服務產業門類齊全的小社會。一方面方便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但校園內外復雜的人群結構和魚龍混雜的周邊環境,給校園帶來諸多的不安全因素。高校作為一個小的社會,社會上種種不良風氣也漸漸包圍學校,防不勝防。每個大學校區周圍都布滿了大小酒家、攤點、歌廳、發廊等,這些網點的經營對象是大學生,導致有的學生沉湎于不良的環境難以自拔,從而荒廢學業。由于高校周圍監管制度的不健全,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高校周邊刑事案件時有發生尤其是校內外勾結,利用內部管理存在的漏洞對學生作案。不良的校園周邊環境已嚴重干擾了高校的文明進程,威脅著校園的安全和圣潔。

(三)利益關系不平衡威脅著高校校園的公平和穩定

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副所長陳光金等人撰寫了我國學界對和諧社會的首份研究報告——《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研究報告》。調查報告顯示,各種社會人群都認為,目前社會利益分配格局不平衡。只有16.3%的人認為“我國各個社會群體間沒有沖突”,67.9%的人認為有沖突。人們認為對中國社會穩定有重要影響的十大社會問題依次為“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問題”、“貪污腐敗問題”、“養老保障問題”、“教育收費問題”、“住房價格過高”、“社會治安問題”、“城鄉、地區差距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報告指出,現階段我國社會基本穩定,各種主要社會關系總體上較和諧,但來自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是我國面臨的兩大主要挑戰。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叢亞平、李長久日前撰文稱:中國的基尼系數已從改革開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兩年不斷上升,已達到0.5。[3]超過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在各種利益分配不平衡產生時,沒有有效的補救措施來彌補社會大眾的心理裂痕。大學生雖然與社會各種利益關系產生的直接聯系并不多,但是間接聯系很強。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差距和失衡,加大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四)社會滿足大學生所需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不足

胡錦濤同志在做十七大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必須努力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我國政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民生建設首先就是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然后就是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在《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研究報告》顯示的十大社會問題中,“就業失業問題”高居第二。馬克思說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大學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掌握多方面的知識,急需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來回報社會,實現個人價值。

但是,從客觀的社會環境來看,社會無法滿足數量龐大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需要?,F在大學生與農民工和下崗職工一起構成我國三大就業困難群體。1999年,我國高校最早的大規模擴招計劃開始正式實施,當年我國大中專院校擴招48%。到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80萬,比2011年增加20萬。整個“十二五”期間,每年應屆畢業生規模達700萬人,與本世紀初相比,應屆生增加數量超過6倍。而相應的職位數增長相對較慢[4]。根據奧肯定律,就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狀況測算,GDP每增加1%,能提供70萬左右的就業崗位。按照今年我國8%的經濟增長率的目標,大約能夠提供的新崗位不到600萬。加上大量農民工,計劃外的民辦高校、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也將走上社會尋找工作崗位,客觀形勢決定了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形成。

另外,社會對高校而言,缺少的不但是提供給應屆畢業生的足夠就業機會,還有足夠的提供給在校大學生的實踐機會。在就業問題上,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很多的企業卻抱怨招不到人才。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與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之間還有差距。如何讓大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所學的活學活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他們實際動手的能力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缺少實踐的大學生就像一個知識倉庫的管理員,只是看管著一堆知識,卻不懂得應用。這正是大學生能力欠缺的表現,大學生應該在大學里學會運用知識的技能。但是,因為各種原因現代社會愿意主動為大學生提供實習鍛煉機會的社會團體和機構并不是很多,尤其是不需要招聘新人的單位更不愿主動提供實習崗位。高校的各種教育常常限于紙上談兵的階段。然后造成大學生畢業后不能馬上接受市場的檢驗,往往需要就業單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再培訓,增加了用人單位的負擔,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二、從校園內部因素來看,和諧校園建設面臨諸多的問題

(一)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過程中大學生素質有待提高

素質是一個人的整體表現。它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是政治素質、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決定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目的和方向。當代大學生還是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從應試教育中走來的大學生由于缺少人文方面的知識,很多同學感受不到文化的熏陶,造成他們為人處事、修養內涵上的不足。大學生人文知識的匱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知識、能力、修養。當今大學生的人文知識素質是非常令人憂慮的。大部分學生缺乏強烈的求知欲,缺少與師長交流的主動性,學習也以功利主義為指導,所學科目如果不能為自己帶來就業的方便或者一定的經濟效益,比如包含歷史、哲學、文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在內的“人文科學”就難以產生學習的熱情?!叭宋乃仞B”的缺失,導致了大學生基本的道德精神、人生哲學和價值觀的模糊混亂。

(二)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存在影響著高校和諧校園建設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本哂凶顬榛镜娜龡l內容:“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系;二要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三要和諧興國、和諧創業、和諧安邦?!盵5]“如果一個規模龐大的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基本權益得不到維護,就會構成對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威脅,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盵6]同樣在高校校園內,和諧的校園環境理應建立在老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平等共存、互信友愛、和諧相處之中。按照經濟學“木桶理論”,水桶盛水的能力取決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塊木板。所以,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也應特別關注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生群體。和諧校園建設是一個整體工程、系統工程,大學生“弱勢”群體的問題與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一種個體與整體、局部與全局的關系。

目前,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重對“弱勢群體”進行了各自的界定,駱群在《“弱勢群體”再界定》一文中總結了如下幾種界定:生活貧困論、資源分配論、地位不利論、風險承受論、能力不足論、優勢缺乏論、權利制約論、綜合論等。[7]2005年,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弱勢群體教育研究”專題組,把大學生弱勢群體初步定義為:“由于家庭、社會、學校和學業方面的影響而導致其處于不利地位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的弱勢突出表現在貧困、心理方面?!苯Y合高校當前實際情況,借鑒學界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各種界定,我們可以將大學生“弱勢”群體的理解為: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經濟狀況和生活質量較差、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素質不能全面發展、在教育資源分配和教育機會及社會競爭中相對其他大學生處于劣勢的大學生群體。

大學生“弱勢”群體也可分為經濟“弱勢”、身體“弱勢”和心理“弱勢”。早在2005年,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與搜狐網進行的“2005中國教育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77.8%的公眾對教育的總體情況很不滿意或不太滿意,公眾最不滿意的是教育公平狀況。另外,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發布的一份4萬字的貧困生調查報告中指出:貧困生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在41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不到4000元的占近2/3。而現在平均每個學生每年學費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日常生活費。據調查,貧困生的生活費平均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這217元只能滿足學生們的吃飯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貧困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費在101~300元之間,還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費。而貧困生周圍的同學有3/4的人每月開支在300~700元之間,平均在576元左右,是貧困生的兩倍。在校貧困生正常的成長和發展難以保障,大學經濟“弱勢”群體的存在有悖于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原則,是影響高校和諧的重要不利因素。

身體“弱勢”、心理“弱勢”包括身體殘疾和心理障礙的學生。身體“弱勢”是由于先天遺傳或后天發生事故等原因,造成身體某部位殘缺或喪失功能的統稱為殘疾學生。心理“弱勢”主要是由于后天因素,造成心理焦慮、郁抑、脆弱、精神分裂等心理水平低或心理品質不完善的學生群體。大學生心理 “弱勢”,主要表現為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并由此而引起的心理障礙或心理問題。心理“弱勢”,引發的各種危機更是層出不窮,也是當前高校面臨的普遍問題,高校學生由于心理危機走上極端的案例也屢見不鮮?!爱斍拔覈鮿萑后w的龐大規模和日益懸殊的貧富差距,表明弱勢群體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與社會發展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盵9]

(三)教師素質良莠不齊,高校師生關系疏遠和扭曲不利于高校和諧校園建設

高素質的教師對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師生關系,是社會關系體系中一個多因素的關系體系,既反映了社會經濟、政治、道德關系,又包含有為達到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與學的關系,也有情感行為的心理關系等。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個性發展的要求已日益強烈。教育途徑的不斷拓寬,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現代化、科學化,教育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以教師為活動主體,舞臺已逐漸被學生占領,舊的師生關系遭受強烈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高校師生關系的扭曲?,F在的大學校園內,稱自己的導師為“老板”的不在少數。學生和老師的關系除了師生關系外還有一種勞務關系。導師們申請各種科研課題,然后把課題交給學生去做,象征性地給學生一點勞務費。最后理所當然地拼湊學生的科研成果來交差,卻占有了絕大部分的科研經費。此時的師生關系更多的是扭曲的利益關系。當教育成為賺錢的機器,教育的性質和教育心理發生變化,是不利于和諧校園建設的。當然,學生參與課題研究也是一種有益的學習和鍛煉,如果一個課題是師生共同完成的,就可以師生共同擁有知識產權,課題經費的支出情況也可以由相應的工作量和課題花銷來定。

其次,是高校師生關系的疏遠。在大學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在校園里不斷涌入特立獨行的“80后”、“85后”乃至“90后”的時候,高校師生關系“漸行漸遠”。不像以前,學生和老師的關系就像朋友一樣,常常圍在一起討論問題,課堂討論不完,在路上繼續討論。學生組織活動,常邀請老師參加,師生間的交往貫穿于學習和生活中。但是,目前很多老師不住在大學校園里,一下課就走人,很少有時間和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究其原因,現代社會,客觀上教師壓力大,要評職稱,要做課題,且加上高校擴招后,教師少,學生多,老師們就更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師生關系的疏遠還有教師主觀上認識不足的原因,有些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不強,對教學工作不熱愛,采取應付式態度??傊?,高校師生關系日益扭曲疏遠不利于高校和諧校園建設。

(四)高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管理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后期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職工人事管理制度等幾個方面。隨著高等教育的推廣,高校資源不斷整合升級,高校規模擴大,加之高等教育在市場化轉型過程中,競爭壓力增大,蓬勃發展的高等教育與落后的高校管理制度之間的矛盾日益突顯。一方面,一些高校領導往往憑借經驗進行管理,主觀上忽視對現代科學管理的理論和規律的學習,不能按照現代系統的思想和方法去強化職能部門的崗位職責,在機構設置上管理層次不清,目標模糊,標準量化程度不高,職責規范不明確,導致管理中的整體平衡和管理效果很難達到整體優化,高校整體管理功能不全,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聯系和互動不夠,經常扯皮推諉,造成內耗。另一方面,過分依賴黨政領導和職能部門的權威及“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對規章制度和依法治校重視不夠,對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重視不夠,處理問題存在隨意性,缺少透明度,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員數量過大,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及“人治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偟恼f來,落后的高校管理理念和方法導致學校資源不合理配置,教學質量提高緩慢,學生管理難度增加,學校員工內部矛盾重重。由于不能妥善協調各群體間的利益關系,其帶來的諸多問題嚴重制約著高校和諧校園建設。

[1]駱玲.社會轉型期我國道德價值變遷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1).

[2]朱虹,平揚.中國大學生金錢觀調查:三成人是拜金主義者[N/OL].http://www.sina.com.cn.2008-10-28.

[3]張勝波.統計顯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財富過度集中[N].中國新聞網,2011-12-06.

[4]劉興陽.機會與挑戰并存——2011-2012年度大學生就業分析與建議[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1).

[5]湯慶熹,劉文琳.關注弱勢大學 構建和諧校園[J].當代教育論壇,2006,(4)上半月刊.

[6]馮書泉.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關注弱勢群體[N].人民論壇,2005-02.

[7]駱群“弱勢群體”再界定[J].南京社會科學,2007,(3).

[8]吳玲,施國慶.我國弱勢群體問題研究綜述[J].南京社會科學,2004,(9).

猜你喜歡
師生關系校園大學生
淺談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
掌握談心藝術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三喻文化與師生關系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淺談技校的師生關系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