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團隊求職發展的路徑新探

2012-08-15 00:52李月月
關鍵詞:需求方團體流動

李月月

(安徽科技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一、人力資本市場中的團體求職現象

在改革開放這一大前提下,我國產業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促進下,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和需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經濟開放性程度不斷提高,受世界經濟影響的程度、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而這種市場的大波動,必然帶來企業雇傭的不穩定性,雇員的自愿流動和被迫流動都呈現上升趨勢。

由此出現的大量職員流動,無論是雇員自愿流動或者是被迫流動,對單個雇員而言其必經之路都是再求職。當今人力資本市場競爭激烈,人才總體供大于求,對于被迫流動的雇員和弱勢群體的再求職之路必將格外艱辛。早在2002年,揚子晚報就報道過團隊求職現象?!皬氖聽I銷的素欣公司接待了同時來應聘的5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進來就聲明:要么一起錄用,要么一個也不錄用,我們不‘零售’。這5個求職者中,一位對銷售人員的管理頗有經驗,一位擅長營銷企劃,其他三位擁有龐大的銷售網絡。這5位應聘者非常自信,認為他們應聘的實力恰恰體現在銷售的綜合實力上,缺一不可,而且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尋找有實力的公司”(趙文驊,2002)。同時,集體求職廣告也開始出現在媒體上,受到不少人的關注。這些人要綁在一起同時求職,作為一個團隊應聘到同一家企業,我們稱這種求職方式為團體求職。

二、團體求職的涵義

所謂團體,通常也可以被理解為集體,即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所組成的集體。簡單的來說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若干人所組成的共同體,當然并不僅僅是人頭的概念,它是一個結構,是一個有著共同的目標,共同為之努力的若干人的組合。

所謂團體求職是指某一領域具有特定專長的多個求職者,在人力資本市場上為了共同的事業和目標而組成求職團體,尋找并加入能實現自身理想和抱負的企業活動。

團體求職的基礎是團隊成員共同認可的一種集體意識;團體求職的本質是活動或過程,而不是其他;團體求職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團隊成員的理想和抱負;團體求職的對象是能實現團隊理想和抱負的企業。

三、促進團體求職的途徑

從表面上看,求職是求職主體自身的事情,求職主體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求職方式,但實質上求職是一種典型的社會行為。求職人員求職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生存等各方面需要,人力資本需求方招聘雇員是為了企業的生存發展贏利等的需要,求職人員與人力資本需求方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社會關系,所以求職的結果不同對社會的影響也不同。

為了維護被迫流動職員及社會弱勢群體的參與工作的合法權益,為了讓更多優秀企業在人力資本市場上健康成長,也為了人力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我們應該提倡團體求職。筆者認為,要促進團體求職,需要從政府,人力資本市場及求職團體內部各成員入手。

(一)規范政府行為,促進人力資本市場的有序發展

政府一般通過宏觀政策來影響雇傭方和被雇傭方的活動,在規范求職主體的求職行為上應起到主導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制定相關政策,各級政府一方面要制定有關政策鼓勵社會成員的就業,保護各求職主體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建立有關的機構來落實這些政策。對求職人員的正當求職行為予以支持,對人力資本市場需求方的合法權益給予保護,對于破壞良好的求職環境的行為給予打擊。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加強職業及轉崗培訓。國家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升級,要求勞動力必須適應發展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勞動者將由過去的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因此必須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工作,以不斷提高素質,提升其就業技能,增強其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另外要重點培養勞動者創業意識和技能,鼓勵自主創業。2.政府應該強化自己的責任。在市場經濟日益走強的今天,政府對就業問題不能無所作為,而是有必要強化以下責任:一是“?!?,即盡量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使結構性失業者,而且使總量過剩的勞動力也能得到切實的生活保障;二是“導”,即推出相關的政策措施(如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盡力增加就業機會和擴大就業量;三是“促”,即加大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以促進就業的增加。3.政府應保護弱勢群體的求職。經濟發展是就業之母,但經濟發展不可能自動解決所有的就業問題。政府必須建立健全和實施有效的失業保障制度,解決暫時失業者的基本需要問題。一方面,要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另一方面要通過提供有效的培訓,幫助他們盡快重返勞動力市場。對于比較弱勢的群體,政府可以適當地購買一些崗位,為解其就業。4.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對求職進行指導,整合就業市場信息資源,提高就業中介服務效率。打破條塊分割,統一就業市場,優化信息資源,降低就業成本,通過信息平臺的方式,形成區域或城市信息互聯,實現共通共享,避免混亂和欺詐,以促進就業。5.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增強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我國目前各類中小企業比例達99.4%,提供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時貞玉等,2012),因此要落實有關政策,對提供新就業崗位和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的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給予市場準入開辦、融資、稅費、技術、進出口、培訓、征地、物業管理等方面的鼓勵和支持。

(二)提高求職團體內部各成員就業競爭力

政府促進就業的措施只能從外部推進就業,筆者認為還應該從內部提高求職團隊成員的就業競爭力。提高求職團隊內部各成員的就業競爭力可以從樹立牢固的團隊精神、加強團隊內部成員間的溝通協調及提高內部各成員的素質三方面入手。

具體做到:1.樹立牢固的團隊精神。團體的存在基礎就是團體共同認可的一種集體意識,只有牢牢樹立好這種集體意識,才能把團體內部各成員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團結的局面又加強了集體意識,使所有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工作。2.加強求職團體內部成員間的溝通與協調。團體溝通是團體內部各成員之間信息共享,解決問題,做出決策的互動過程。在團體內部做好各成員的溝通與協調,使每位成員都有主人翁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這樣勢必會提高整個團體的實力。(張愛卿,2011)3.提高內部各成員的素質。求職團體內部各成員應加強學習,包括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多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另外求職者要有一個準確的擇業定位,現在有不少求職者喜歡用別人的眼光來衡量自己的擇業意向,不了解自己究竟適合做什么工作,相互攀比,導致求職盲目性較大,無形中增加了就業難度。因此,對求職者而言,擇業的標準只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人力資本需求各方要轉變思想接納求職團體

人力資本市場需求各方對求職團體的態度,對團體求職的成功與否也起了很大的決定作用。如果人力資本市場需求方都排斥團體求職這一新興的求職理念,那么團體求職肯定不會成功,這樣對人力資本市場需求方及求職團體都是一種損失。因此人力資本市場需求各方要轉變思想接納求職團體。

人力資本市場需求各方應做到:1.認識到團隊的積極作用。直接接納求職團體可以大大縮短了企業的招聘周期,簡化了繁瑣的招聘程序,從而降低了企業的人力成本。由于團體求職向人才市場推出的不是“人才零件”而是人才的“成套設備”,如果人力資本市場需求方能接納,勢必將減少員工之間重新磨合的時間。同時一個優秀的團隊所帶來的正效應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直接啟用這類成熟的求職團體,必將能使企業更好、更快地實現贏利目標。2.改變對團隊的偏見。不要只看到團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應努力克服啟用團隊的不利因素,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為企業贏利。

(四)規范求職團體與人力資本需求方的行為

在團體求職活動中,求職團體與人力資本需求方的行為必須得到規范,這樣才能為團體求職的實現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通過對求職團體與人力資本需求方行為的規范,也可以鞏固團體求職的成果,避免因為不規范的行為而導致求職團體陷入求職、就業、失業、再求職的循環,也盡量避免人力資本需求方陷入招聘、錄用、再招聘的尷尬境地。

具體做到:1.求職團體內部各成員當服務于某一固定的人力資本市場需求方時,不要輕率跳槽。盲目和過于頻繁的流動會降低自己的職業背景優勢,削弱敬業精神和單位對職業穩性的信心,因此有流動意向者應在能發揮個人能力并權衡利弊的前提下合理流動。2.人力資本需求方的用工行為要規范。用工單位在招聘時承諾的薪金及福利待遇不兌現、試用期滿后借故辭退、不簽定勞動合同、不交納社會保險等,使應聘者得不到應有的權益,造成雇員的嚴重流失。3.人力資本需求方要正確選用激勵措施來處理好與求職團體的關系??梢酝ㄟ^薪金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等方法,促進求職團體為其努力工作,完成求職團體和人力資本需求方參與團體求職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鞏固團體求職的成果。通過這些措施可以規范求職團體與人力資本市場需求方的行為,促進就業,以期減小社會就業壓力。

[1]秦惠,林澤炎.現代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0.

[2]加里.德斯勒.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杜鵬.自我管理團隊及其在企業中的應用[J].商業研究,2002.

[4]趙文驊.上海出現“集體求職合伙人”[EB/OL].http://www.jobinhe.ne t/news/yaowen/186320.html,2002.

[5]張愛卿.人才測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需求方團體流動
中國隊獲第63屆IMO團體總分第一名
面向軟件外包平臺的協同過濾推薦算法的研究
流動的光
實時競價中的傭金率問題研究
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現狀與前景研究
為什么海水會流動
團體無償獻血難成主流
美團體打廣告抗議“中國制造”
和諧班子——團體活力的絕對優勢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