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要正確處理好幾個關系

2012-11-12 05:53龍秀峰
中國人民教師 2012年9期
關鍵詞:語文能力識字習慣

龍秀峰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認知能力,也就是說,小學生學習語文不僅獲得語言,同時還可以學到知識,所以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改革開放以來,沉默了十幾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新一輪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正在全國迅速鋪開并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要還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學大師梁啟超說:一個學生時期能否養成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是件人生大事,將影響其一生的幸福和發展,學生要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聽、說、讀、寫的良好習慣。這是重要的語文學習目標。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主要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查閱工具書及其他資料的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勤動手,常積累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際的習慣。其中,最要緊的是讀書看報的習慣。讀書,不僅是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它是終生學習的需要,是知識經濟成功之本,也是愉悅身心,提高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生從語文課程中要學習語文,學習做人。學習做人好比握好方向盤,有了濃厚興趣,良好習慣就有了不竭的動力。學習方法、語文能力猶如高超的駕駛技術,想象力和創新思維會使學生如虎添翼。

二.在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相結合的思想指導下,加強“雙基”訓練

這是當時各科教學的統一思想,尤其是語文教學在“十年浩劫”中將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對于語言因素失去的太多,此時提出加強語文“雙基”訓練是非常必要的,語文“雙基”——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基本能力。語文知識主要有:(1)語言體系,包括字、詞、句;(2)篇章結構體系,主要指文章的結構因素,包括文章的段落,中心思想,文章的標題及開頭,結尾。這是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教材都會出現的知識,這些知識并不是如有人所說的只講一些概念,而是隨課文學習而逐步掌握的,語文能力除識字能力外,主要是聽、說、讀寫能力,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語文知識是語文能力的基礎,是語文能力訓練的方法。例如,教學生識字、寫字總得讓學生知道這個字是由哪些筆畫組成的,各種筆畫的名稱是什么,這樣才能提高其識字,寫字能力。教學生說話,寫話,要讓學生懂得怎樣才是一句完整的話,一句完整的話包括哪些因素,在學習的文章中有哪些句式,這樣才能提高其說話,寫話能力。加強“雙基”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成功經驗。

三.正確處理接受性學習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關系

以往的語文教學確實存在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承,過于注重接受性學習,教師講的過細,問的過多的弊端。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長期推行的應試教育,教學不得不幾乎完全采取師傳生承的教學方式。課改以來,教學面貌發生很大變化,課程標準強調要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教”的方式決定“學”的方式。因此,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上,教師起著關鍵的導航定向作用。

首先,要堅信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人,主人才能主動,才能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其次,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條件。諸如,激發學習興趣,創造良好氛圍,保證學習時間,尊重個體差異。

再次,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自主是基礎,是前提,是重點,沒有充分地自主學習——自己識字,自己讀書,自己思考,自己投入于各項語文實踐活動,合作、探究則無從談起。因此,培養自學能力是關鍵,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讓每個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盡自己的所能去感悟,去理解,能讀懂的就讀懂,讀不懂的再向別人請教。這是閱讀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課文還沒怎么讀,就開始分析,甚至就進行合作學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僅初讀課文階段,而且在整個閱讀教學中,要激勵人人投入,個個實踐,使每個人都學有所得。

第四,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關鍵的也是最見功力的是怎樣從學生質疑的眾多問題中,提煉出重點問題(包括內容的,情感的,寫法的)。并且自自然然地把他們納入到教學思路中,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對話中,在逐漸深入地對課文的嚴讀中,逐一得到圓滿的解決。既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束之高閣,仍然按預先的設計“走教案”,此為“教師牽著學時走”:也不能不分輕重緩急,學生提出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失去了教學目標,搞亂了教學思路,此為“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學變成“腳踩西瓜皮,劃到哪兒算哪兒”也不能學生的提問、教師的設計“兩張皮”,一會兒解決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一會兒又想起了教案,又照著教案教,教學顯得雜亂無章,此為“師生一起鉆進了亂胡同”,猶如“盲人騎著瞎馬,夜半臨深池?!?/p>

教學中也會遇到啟而不發的時候,學生理解不準,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錯誤的地方;會遇到限于他們的知識,閱歷還不知,還不懂且有必要在現在就知就懂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的講解。講解要少而精,要深入淺出。好的講解能激起學生繼續探索的熱情,同樣具有啟發性,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我們要在教學中強化“導學”的功能,用啟發式的教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不應把接受性學習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對立起來。該自主的自主,該合作的合作,該講解的講解,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時效出發,做到兩種學習方式合理運用,收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新教材改革下的師生課堂生活,其主旋律是教師、學生、文體的三種對話。也就是說,課堂生活應擯棄傳統的教師獨白式的“填”“灌”“練”的教學模式,師生應以“敞開”“接納”“傾聽”和“分享”的態度,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構建出“戀愛型”的教學模式。

(作者通聯:518100廣東省深圳市愛華學校)

猜你喜歡
語文能力識字習慣
習慣
上課好習慣
好習慣
識字兒歌
識字兒歌
識字故事
不因人文失語言 要因語言悟人文
淺論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應用型本科人才語文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識字謎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