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人才語文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2016-12-08 16:40鄒瑞?オ?
山東青年 2016年9期
關鍵詞:語文能力應用型本科培養策略

鄒瑞?オ?

摘要:本文在明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語文能力培養現狀,提出了幾點行之有效的語文能力策略,為語文能力培養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能力;應用型本科;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成為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對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起到了積極地作用。面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 應用型本科人才

本科應用型人才是知識、能力及素質相互協調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知識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識廣度和深度;在能力結構方面包括操作能力、學習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應以成熟的技術和規范為基礎,在具有某種職業崗位的職業技能、技藝和運用能力的同時,具有構建應用知識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的二次開發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在素質方面,應具有很好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非專業素養。

(二)語文能力

語文就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即話語和文章。語文最大的特點就在于集基礎工具、思想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身。因此,對于“語文能力”我們就可以界定為一個人正確的理解和綜合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它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最能體現語文的基礎性和工具性的、對漢語的讀、聽、說、寫能力;第二層面是對建立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之上、蘊涵于文章中美的因素的感悟的審美能力和基于形象思維、創造思維的創造能力;第三層面是基于對美的因素和文化的理解和追求而產生的人文精神。

二、 應用型本科人才語文能力培養策略

(一) 轉變觀念,加強對語文能力培養的重視。

要讓相關教育部門領導、高校領導、老師意識到,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中開設有關語文方面的課程并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這門課程自身特性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應用型本科高校有關語文方面的課程不僅僅只是在彌補中學語文知識與能力的不足,更是在中學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向更高層次的提升,是高級語文教育的重要環節。高校中有關語文方面的課程的開設更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知識結構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社會不只需要“術業有專攻”的專門型人才,更需要既懂自然科學知識又懂社會科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這就意味著人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必須發生轉變。由于語文學科所具有的綜合性特點,其本身就是各種知識、能力等的復合體,當然語文能力和專業能力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就成為必然,語文學科和專業學科的合流,也成為當今世界知識發展的趨勢。

(二) 加強語言文化類課程建設

首先,課程設建設要以以能力體系為依托。應用型本科教育是能力教育,只有先正確分析不同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建設。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多種能力和品質的綜合教育,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綜合的能力體系。語文能力不僅在教育能力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對于學生的從業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將語文能力培養納入能力教育不容置疑。

其次,課程建設要協調整合。按照目前的教學情況看,絕大多數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呈現出線型模式。專業課一條線,專業基礎課一條線,基礎課一條線,三條線為平行狀態,互不相干,基礎課教師不知道專業基礎課教什么,專業課教師也不知道基礎課教授的內容與專業課有什么關系,語文課的教學意義為許多人所忽視就是造成職校生語文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應用型本科教育中大力開展課程設置模塊化的改革與實踐,解決語文教學和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問題。

最后,公共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大力開設語言文化類課程。以《大學語文》為公共基礎主干課程,帶動其他有關課程。將《大學語文》和《應用寫作》列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課時數根據各專業的具體情況而定,但分別不應少于80和40學時;其余各年級則可選修一些如《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原理》、《文藝美學》、《唐詩宋詞欣賞》、《普通話與口才》等課程,其中最好將《演講與口才》作為必選課,只有這樣,才能有主有輔,形成輻射狀態,多層次、多方位的產生影響,從制度上的保證學生說、讀、寫、審美能力和人文素質得到提高:也只有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形成和發展專業能力。

(三) 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結合

因為語文能力培養的目標是使學生擁有較強的基礎語文能力和職業語文能力,從而適應求職、就業以及今后的生活對其語文能力的需求,所以,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時間上具有終身性,在空間上則具有開放性。由此,在教學中就有一個如何讓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接軌的問題,學生在小課堂里學的東西最終要在大課堂里接受檢驗。要真正做到語文能力培養從課堂向社會延伸,就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引起重視。

第一,要不斷從鮮活的世界中汲取教學的素材。任課教師應該關注與教學相關的各種社會信息,注意從鮮活的世界中汲取教學素材,對教材給予補充。任課教師必須有這樣的意識,隨時收集整理各種相關信息,及時用于教學,讓學生獲得最新的知識,讓社會的需求和變化立刻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

第二,增加社會實踐訓練在整個能力訓練安排中的比重。過去的語文,教與學全部在課堂內完成,學生學得怎樣,在他們步入社會之前似乎無從檢驗。當今激烈的求職和就業競爭逼著要把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提前到他們步入社會之前,也就是說,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盡可能地讓他們到社會中施展所學的技能,盡早地加以改進和提高。

教育論壇

手機依賴影響下的高職學院學風建設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應用型本科《大學語文》課程定位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9).

[2] 語文能力結構研究[J].教育研究,1995(11).

[3] 高校非中文專業學生語文能力與專業能力培養的思考[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4).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 廣東 東莞 510510)

猜你喜歡
語文能力應用型本科培養策略
從“聽說讀寫”到“語思審文”——從周麗蓉老師《開學第一課》實錄看語文能力的培養
在“閑書”閱讀中培養語文能力——兒童“閑書”閱讀指導例談
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建設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落實多元語文實踐,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