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培養之我見

2012-11-15 05:53奉娟
教育研究學刊雜志 2012年8期
關鍵詞:教學活動習慣交流

奉娟

這一學期我接手大(2)班的教學工作,在將近四個月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班上部分幼兒的學習習慣很不好,給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幼兒園教學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幼兒各種能力、塑造幼兒人格的主要活動形式。在此過程中幼兒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大班幼兒,他們學習習慣與對活動的積極性和知識的掌握緊密聯系,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為幼兒進入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幫助我班幼兒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學期里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做的:

1培養樂于傾聽的學習習慣

傾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樂于傾聽,關鍵在于"樂",要讓孩子愿意聽,那么首先老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體語言幫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單調,孩子才會被吸引。告訴幼兒會聽,是一種能力,及時表揚聽的"傾聽"能力強的孩子,讓不會聽的孩子有個努力的目標,及時抓住進步的孩子,并給以肯定的表揚,重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愛聽了,會聽了,久而久之,聽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其實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那為什么他們總是做不到認真聽講呢?經過一段時間對幼兒集體活動中表現的觀察,得出原因如下:

首先,幼兒坐姿不端正,思維分散。所以,我每個集體活動前都會提醒幼兒坐端正,抓住大班孩子萌發的競爭意識,我會說"看看今天誰長"高"了",孩子就馬上坐的直直的看著老師,展示自己今天長高了,當孩子坐端正了,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身上,馬上開展活動,讓活動開始的氣氛就非常舒服。

其次,沒有掌握正確傾聽的方法。有的孩子聽了沒有聽進去。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可以請他復述他人的話,當然往往是答不出來的,于是提醒孩子會聽別人發言很重要,認真聽了就能把別人的話說出來,這是一個大本領。也可以換個思路,就是讓認真聽講的幼兒起來復述他人的話,老師用具有稱贊性的語言和眼神及時給以表揚獎勵,讓會傾聽孩子充滿信心,讓不會傾聽的孩子有了傾聽的動力。有的孩子聽了半句就要發表自己的意見,沒聽完整,還對說話的人不禮貌。這個時侯,我們教師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導。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肯定他在聽,只是沒有聽完,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不禮貌。那么,老師可以停下來對插嘴的小朋友說:"你愛動腦筋,很好??墒?,沒聽人家講完就要發表意見是很沒有禮貌的,你可以等他講完之后,再補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給他機會表現,及時表揚。也可以在活動中讓孩子明白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重要性,如:"大熊的小麻煩"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幼兒傾聽的活動。當然,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光靠一兩次的活動是沒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兩次之后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長期堅持下來才會看出成效。

2培養勇于發言的習慣

勇于發言,關鍵在一個"勇"字。要培養孩子的大膽與自信。同樣的活動,同樣的老師,孩子的能力有差那么多嗎?答案肯定是不會,那為什么活動中總是那么幾個孩子會舉手呢?有些孩子不發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心理因素,他們膽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怕講錯,是一種習慣;習慣不舉手不回答;會緊張,話在口中,不知怎樣表達;幾次沒被請到,就索性不舉了。首先我們要做到肯定是鼓勵,鼓勵那些孩子舉手發言,對進步的孩子給予極大的肯定,讓孩子感受到舉手發言被表揚的喜悅。細心觀察,給予每個舉手的孩子都有發言的機會,無論錯對,都要肯定他舉手發言是很棒的。對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敢舉手發言的孩子,還需要進行個別交流,和其家長交流。我們班里有個學期初插班來的孩子韓語菲,已經快一學期過去了,發現這個孩子別的能力很強,屬于老師眼里乖巧文靜的女孩子,但是在活動中從來不舉手,有時叫她了,也不回答,起初,老師認為她的學習能力跟不上,發現她在操作活動中也不比其他孩子差。我們就與她的家長進行了交流,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與在幼兒園性格完全不同,在家有點霸道,很活潑。這樣我們與家長合作,讓家長把老師的想法告訴孩子,在幼兒園里時不時的表揚她的優點,一個星期后,孩子就能舉手了。

3加強家園合作,讓家長了解正確的教育方式

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性,給予家長糾正錯誤的教養方式,給予正確的指導。幼兒園可以通過家長園地進行宣傳活動,提醒家長多關注我們的家長園地。開展專門的講座,如 "家長如何在家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每月安排數位幼兒家訪,主動與家長交流,反應幼兒在園情況,了解幼兒在家表現,與家長配合好,補孩子所缺,加強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等等很多方式,在這些活動中,我認為還是個別交流比較有效,這樣教師和家長都可以比較準確的反映孩子的表現,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對癥下藥是最有效的效果了。特別是對于一些特殊的孩子,如在園紀律性很差,十分內向不愿和教師交流的,行動比較慢的孩子,認知能力比較差的等,對于這些與其他孩子差別較大的孩子的教育會比較困難,比較吃力,教師要主動邀請這些孩子的家長參加幼兒園各項活動,在活動中讓家長直接的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和教師的指導,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主動要求家長予以配合,比如我們班有個特別聰明的孩子,但是他的行為習慣很不好,集體活動中總是插嘴想引起老師和其他孩子的注意,午睡習慣也很不好,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就與他的家長進行了更多的交流,這位家長對于我們的工作就十分的理解,積極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4細心觀察,及時幫助幼兒矯正不良學習習慣

我們兩位老師既要搞好教學工作又要搞好保育工作,孩子卻有54個,孩子在入學前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樣,而且大多數的活動是集體教學活動,對于個體差異較大的孩子該怎么辦呢?那就需要教師細心觀察,及時的給予幫助。如對插班生的階段觀察,由于他們處在的幼兒園班級環境的變化,會發現這類孩子大多不適應幼兒園學習生活,那么教師可以在自由活動時間,對孩子進行個別指導,堅持天天觀察,經常與家長交流,請家長配合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幫助他和班級孩子和諧起來。讓他感受到和同伴在園一起學習游戲的樂趣。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多么不容易。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發動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并持之以恒。

猜你喜歡
教學活動習慣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培優輔差小組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
基于核心素養之自主發展的教學活動設計
習慣
上課好習慣
以數學類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探究
好習慣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