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議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2013-10-09 03:09王德霞
科學導報·學術論壇 2013年8期
關鍵詞:道德品質釣魚島德育

王德霞

中學歷史教育滲透德育,這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老課新題。在市場經濟大潮涌動,各種思想意識形態互相碰撞的今天,認真、冷靜的思考這一課題,仍具有特殊現實意義的。因此,我作為一線的教師,就其中的某些問題,如滲透德育的內容,如何進行德育等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德育包括下面幾方面的內容:

一、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歷史教學的始終。

愛國主義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是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形成的一種道德規范、文化傳統。翻開歷史的書卷,從遠古到現代,上下幾千年,到處都蘊藏著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從驅逐倭寇的戚繼光、收復臺灣的鄭成功,到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血灑疆場的關天培,他們所表現出的忠貞的民族氣節;從與艦共存亡的鄧世昌、以身殉國的丁汝昌,到甘愿為變法而捐軀的譚嗣同,他們豪壯的愛國義舉,都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材。

二、在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

道德,是人們對自己所處的社會關系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依靠社會輿論和內在信念的力量實現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準則。道德的養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青少年時期。因而,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知識和心理特征,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從大處遠處著眼,小處近處著手,以小見大。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體會蘊含其中的德育,在處理個人和社會,個人與他人關系的基面上,著眼于待人處事,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教育學生要愛國,愛社會主義,首先要熱愛家鄉,熱愛學校。教育學生要學雷鋒,為人民服務,做道德高尚的人,首先要愛父母,愛兄弟姐妹。同學、老師都不關心、不熱愛的人會去學雷鋒,做好事,為人民服務嗎?因此,學校的德育要低起點,高站位,“潤物細無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不只是因為他們光輝的事跡而名垂千古,更因為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而昭示后人。例如,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奮斗一生的孫中山,放棄國外優惠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到祖國,在科技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錢學森,華羅庚等,無一不是道德的楷模、同學們學習的榜樣,而對這些人的學習,外在的表現主要是積極向上,熱愛學校,熱愛家鄉,待人處事要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愛父母,愛兄弟姐妹,以至愛人如己,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

培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也是歷史教學中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歷史教材中的辯證法思想隨處可見。我國最早的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以及后來的歷朝歷代中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互相,教材中更多的得到了體現,吳越爭霸中,勾踐最初敗給吳國,后來臥薪嘗膽,終于復國。韓信胯下之辱,最終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中國共產黨在二十多年艱苦惡劣的環境中,艱苦奮斗,最終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等無一不是辯證法思想。學習后學生認識到世界上的矛盾普遍存在,但矛盾的雙方可以互相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

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結合教學實際,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總結概括,正面誘導,評價歷史人物

介紹歷史人物,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學生在校不僅是學知識,更要學會做人。歷史知識中有著豐富的做人的道理,結合歷史人物生平活動來講倫理道德,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責任感;屈原“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求索”的執著精神,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價值觀;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無畏精神”,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都體現了中華民族豐富的倫理道德觀。上課時,我聲情并茂介紹他們的事跡,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對這些歷史人物倫理道德觀和優秀品質的講述、啟發、教育、感染學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加強自我修養。學生歷史知識豐富了,道德水平也得到提升。

(二)聯系實際,開展知識講座,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很多國內大事,書本知識有點只是部分知識,有的甚至沒有,所以開展知識講座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講釣魚島問題時,我們教材只在《馬關條約》里提到過割讓給日本,對于他的前世今生,根本沒有任何涉及。而現在日本卻不斷制造事端,聲稱是他們的領土。上課講這個問題,時間太少,我們開展一次釣魚島問題知識講座。首先我確定了講座的主題:釣魚島與大國關系??偣卜譃樗牟糠謨热?,一介紹釣魚島的現狀,二介紹釣魚島問題的由來,三介紹釣魚島問題背后的國際關系,四介紹我們怎樣對待釣魚島問題。講座后,學生了解釣魚島是中國領土不可爭辯的事實,同時也了解當今的狀況及國家的政策。他們普遍感到很氣憤,但同時意識到愛國需要熱情,更需要理性,現階段談愛國,最主要就是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更好的報效祖國。

(三)播放歷史影片,再現歷史情境,感悟歷史、陶冶學生情操。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從教育的角度講,直觀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學形式。把電影引入課堂教學,實現了先進的教學形式和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的結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講鴉片戰爭歷史的時候,可以播放影片《林則徐》、《鴉片戰爭》、《虎門抗英》等,這些影片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對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的賣國求容的罪惡行徑感到氣憤,同時,同學們也能夠為林則徐的英勇抗英熱烈地鼓掌。通過觀看影片,學生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有一種精神,一種在強敵面前無所畏懼、敢于抗爭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國家和民族就有了希望,林則徐始終堅持反抗英國侵略,這正體現了中華民族這種可貴的精神,只要堅持反抗,最終勝利將永遠屬于中國人民。

綜上所述,歷史學科有著鮮活而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如何把握教材,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需要每一位歷史教師不斷總結和完善。德育教育途徑很多,方法各異,我們必須不斷加強理論修養,更新教育觀念,充分發揮教育的育人功能,為培養新一代青少年不斷創新,勇于探索。

猜你喜歡
道德品質釣魚島德育
品質培養勢在必行
在解決“道德沖突”中升華小學生道德品質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年初六,中國海警船巡航釣魚島
“好奇”的代價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日“調查團”零距離駛近釣魚島
樂于助人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