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面作文中的詞匯知識負遷移現象——以高職英語學習者為例

2013-12-23 05:36龔芳芳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二語語料母語

龔芳芳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 公共學科部,江蘇 蘇州 215123)

一、研究背景

Nation曾指出二語詞匯的習得或學習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學習者學習外語的經驗和其母語的特點;詞匯學習或教學的方式;二語詞匯自身難以掌握的特點。其中有很多二語詞匯學習過程受母語干擾的研究結果。[1]33Meara認為:當詞匯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某種認知操作而不單單是記憶詞匯的語音形式時,學習者將很難分開大腦中的兩種語言。從這個意義上講,一種語言的詞形很容易勾起學習者腦中的另一種語言中相應的語言形式。如果學習者的母語和學習的外語作為一個整體貯存在學習者大腦中的話,那么這勢必會帶來母語對所學外語的干擾。[2]研究者發現,二語學習者對目的語詞匯學習的過程類似于母語和二語學習的過程,是從最容易掌握的詞匯意義開始從表象到深層,隨著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不斷深入,逐漸掌握二語詞匯中那些符合目的語境文化的深層意義。[3]Swan認為母語和二語的差異很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母語對二語學習的遷移效果和程度[4]163-164,比如瑞典和西班牙的英語學習者就會比芬蘭和阿拉伯學習者更容易掌握英語中的詞匯知識[5]129-140。對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由于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語系,使得它們在語言的很多范疇都會有不同,其中就包括詞匯構成方面,因此對于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說,這無疑在學習英語詞匯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負遷移效果。

二、研究方法及討論

(一)研究方法和結果

研究將圍繞以下問題進行:1.高職英語學習者在書面語產出中有哪些詞匯知識容易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2.母語負遷移產生的成因會有哪些。筆者于2012年11月從江蘇省某所高職院校的2010級學生的一次隨堂作文中隨意抽取樣本30份作為研究語料。這次作文的任務是應用文寫作類型,教師在分析完實用寫作教材中的范文后,讓學生在30分鐘內完成一篇請求信,請求信的內容沒有指定,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經歷或社會體驗,設想一位收信人并寫出自己的請求內容。筆者根據Nation的詞匯知識分類標準和書面語料的特點,擬從語料中發現產出性詞匯知識中的負遷移現象。經過語料分析和數據總結,得出以下結果,見圖1。

圖1 語料中詞匯知識類型及負遷移頻數

(二)討論

1.從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習者在拼寫和詞頻方面受母語負遷移影響較不明顯,這一方面說明,對于已經學習英語近十年的學習者來說,已經比較適應英語的拼寫方式;另一方面,由于這次寫作任務類型的原因,學習者所產出的詞匯不論是在英語中還是漢語中基本都屬于高頻詞匯,學習者已經對這些詞的拼寫比較熟悉;再者,由于這次的任務不是在測試環境下進行的。因此,學習者在產出中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輔助拼寫,這一猜測可以從為數不多的拼寫錯誤中發現。正如Nation所說,如果學習者的母語拼寫方式采用的是英語這樣的羅馬字體,那么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一定會覺得較容易接受,這就如同英語是母語的漢語,阿拉伯語或者泰語學習者認為學習這些語言比較困難是一樣的,因為這些外語采用的拼寫字體對于學習者來說都是陌生的。[1]36

同樣,詞頻方面也沒有發現負遷移現象,這可能是由于此次寫作任務的類型和任務條件所造成的。學習者對任務涉及的話題熟悉時,就會選用熟悉的表達方式,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在語言準確性方面,并且有時限的條件加大了任務的難度,使受試者依賴熟悉又簡易的中介語;[6]另外這種現象還有可能和學習者產出性詞匯的復雜性有關,因為這也說明了該受試者的產出性詞匯復雜性主要體現在2 000詞匯內,這一點也補充了筆者之前的研究結果:英語專業學習者的產出性詞匯主要集中在2 000詞頻內。[7]

2.相比較而言,學習者在語法、搭配方面受母語負遷移影響最大。一方面說明高職英語學習者在運用這方面詞匯知識時,主要還是靠尋求目的語和母語之間的對等,將要表達的想法用翻譯的形式表現出來;另一方面也驗證了二語學習者在學習這方面詞匯知識的普遍規律:如果一個詞語出現在外語中的語法模式和它在母語中出現的語法模式是近似的,那么對于該外語的學習者來說將比較輕松;如果外語中的一個詞的搭配可以從母語中猜測出來,那么這個詞的搭配就較容易被習得。[1]38蔡基剛在研究英漢詞匯搭配對比時,就中國學生易犯的幾種搭配錯誤進行了分類[8]222-229,筆者根據這些分類結合語料中的錯誤現象,最終分為四類,見表1。

表1 語料中搭配錯誤類型及例句

從語料中的搭配錯誤類型分析來看,學習者只是在漢語中簡單地找到看似詞義對等的搭配詞語結構,生搬硬套在英語結構中。漢語的構詞方法是分析性的,利用現有語素相加構成新詞,詞語搭配寬松,而英語詞語搭配不僅受語法關系的制約,同時受語義關系制約[8]212-214。加之,中國人對邏輯偏差有一定的容忍能力,以換取語言表達的經濟性和靈活性[8]162。漢語和英語之間這樣的差異,使得學習者在產出時,很容易受到母語的負遷移影響而造成搭配上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從而引發錯誤。

3.二語學習者要判斷使用詞匯是否得當,傾向于在母語中找到對等表達來發現其得體性。通常在以下情況會發生詞語的不恰當使用:當外語學習者在需要使用常見詞時選擇使用了過時詞;不禮貌含義的詞取代禮貌含義的詞匯;英式用法比美式用法更適宜;口語體詞取代書面語體詞。[1]39在本次研究中,筆者發現當英語學習者要表達請求意思時,大多數都只是單一地使用“can” “please” “be willing to” “want to”來表達,而很少會用到符合英語文化和思維的禮貌表達,如“could you please” “ would like to”這一現象極有可能是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因為在漢語表達請求意愿時,用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能”“請” “愿意”“想”所以學習者就會很容易聯想到這些漢語表達的對應英文,而沒有顧及到本族語者實際使用禮貌策略時的一些固定表達。

4.當二語學習者發現某個二語詞匯的詞義可以在學習者的母語中找到時,會在短時間內習得該詞匯的詞義,[1]39但是由于漢英兩種語言間的詞匯差異,筆者在研究中發現學習者在產出詞匯中會產生如下現象:使用籠統的上義詞,如:“I think I’m a good student.”中的“good”一詞,西方人看到這樣的字眼時,一般就會心生疑問“how good?”另外,在表達下義詞時,漢語不是創造新詞,而是在表達屬類的上下義詞前面加上表示具體差異的下義詞[8]212,并且漢語詞語搭配中的同義反復現象十分普遍,由于受到這些母語詞匯知識遷移,語料中出現“teacher coach”表達“輔導員老師”,“Ms Xu Linlin”表達稱謂的用法也就不足為怪了。即使兩種語言中有看似一樣詞義的對等詞,它們有可能在搭配和語法結構中使用不一樣,如語料中出現“I sincerely hope you can approve.” 顯然學習者是把“approve”用作不及物動詞。除此之外,一些英語中由基本動詞構成的動詞詞組,由于絕大多數的意思不能從字面上翻譯,在漢語中又找不到這樣對等的構詞法,因此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對這類表達都很有困難,如在語料中出現“put three days off”作為請三天假的含義來使用,這些由基本動詞詞匯構成的詞組給中國學習者帶來的困擾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有過證實,如有研究者發現中國英語學習者由于受母語的影響大量使用“make+complement”結構,在表達“他們有可能會讓他們的朋友生氣”這句話中,中國學習者更多地說成“They might make their friends get very upset.”而不是“They might upset their friends;”而且中國學生會避免使用那些在母語中很難找到對等用法的“small verbs:be,bring,come,get,give,make,have”等[4]170-171。

三、結語

母語會影響二語學習者習得詞匯知識,也會影響學習者使用詞匯的方式以及嘗試通過構造復雜的二語詞匯彌補相關詞匯知識缺失的方式。其中,將二語詞匯知識和母語對應起來是學習者最常見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策略之一,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引發錯誤。當大腦暫時缺乏地道的表達時, 二語學習者只能根據大腦當前的詞匯信息,在母語結構的基礎上輸出目的語。然而當兩種語言中的看似所指一樣的詞匯有著不一樣的語法上下文時,錯誤就很容易發生。英漢各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差異要求二語學習者熟練把握目的語中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師在詞匯知識教學中,應給予學習者合理的語言對等假說、適宜的補救策略及對中介語中出現的負遷移現象的正確認識,讓學生了解兩種語言的相同之處可以幫助他們加強語言的正遷移影響;同樣道理,如果學生也能認識到兩種語言的不同之處,則可以有意識地降低負遷移作用,事半功倍[9]。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筆者沒能從不同任務類型和條件下的書面語料中對比分析詞匯知識負遷移現象,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深入探討。

[1]ATION I S P.英語詞匯教與學[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MEARA P.Vocabulary acquisition:a neglected aspect of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1980(13):221-246.

[3]STRICK G J.A hypothesis for seman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80,30(1):155-176.

[4]SWAN M.The influence of the mother tongue o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use[M]//In 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Schmitt,N.& McCarthy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OODIN 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29-140.

[6]邵繼榮.任務類型和任務條件對EFL寫作的影響[J].國外外語教學,2003(2):28-34.

[7]龔芳芳.中國英語專業學生口頭作文中詞匯復雜性變化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27(11):139-141.

[8]蔡基剛.英漢詞匯對比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9]張維友.英漢語詞匯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5.

[10]何旭良.大學英語寫作研究現狀及其前瞻[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4,18(1):101-104.

猜你喜歡
二語語料母語
母語
母語
“透視”第二語言習得心理過程*——關于二語加工的一次學術訪談
當代二語習得研究中介語對比分析方法理論與實踐
基于語料調查的“連……都(也)……”出現的語義背景分析
《教學二語習得簡介》述評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二語習得中母語正遷移的作用分析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國內外語用學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