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小學生德育建設的基本方法

2014-01-27 01:29楊建國
新課程學習·中 2013年10期
關鍵詞:道德建設中小學生特點

楊建國

摘 要:道德建設,尤其是對中小學生這一身心還未完全成熟、情感又非常敏感的群體的道德教育更是一項迫切的任務。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中小學生;道德建設;特點;建議

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脫離社會這個大環境而獨立生存。一個人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受不同的氛圍熏陶,個性品質必然不同。一個生活在批評之中的人,往往遇事多用譴責;而一個生活在鼓勵之中的人,往往擁有自信;一個生活在諷刺之中的人,往往更加自卑;而一個生活在關懷之中的人,往往懂得感激;一個生活在恐懼之中的人,往往充滿憂慮;而一個生活在認可之中的人,往往更加自愛。所以說,成長離不開環境,同時,每個人的行為也會對他人及整個社會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為了適當而自發地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們對自己的行為加以必要的約束,引導人的行為向著積極的方面發展,這就產生了對道德的需要。

作為一位中小學德育工作者,認清和明確中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任務,遵循和把握中小學生的成長規律,掌握道德建設特點及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實現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一、中小學生道德建設的特點

道德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亦將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永恒發展。道德與法律不同,它無法以某種標準為尺度,不能靠強制力量來實行,它要求人們將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潛意識中的某種信念來自發地支配其行為。也正是這些特征又使道德具有廣泛性的特點,許多法律無法觸及的領域卻歸屬于道德范疇,受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

道德生活不同于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其特點是不計成本,只講義務,不講權利,是以目標的高尚與否作為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的尺度。因此,道德有時看似是一種高于現實的理想,在人類社會生活中起著種種示范作用,但它又由當前社會經濟基礎決定并受種種社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因此,它往往是理想與現實的結合。

道德學習亦不同于知識學習和技能學習,知識學習強調接受、理解和創造,技能學習強調訓練、熟練和應用,道德學習強調潛移默化、個體覺悟和生活踐履。因此,與之相適應,道德教育也應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道德不是靜態的標準,而是一種隨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和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社會上層建筑,它在受社會各種現實因素影響的同時也會對現實社會產生巨大的能動作用。道德之行和道德之教往往有一種召喚、凈化的功能,使學生具有一種與世俗相抗衡的力量,使他們的心靈有所寄托,作為人的價值得到實現。對于人類生活來說,這種召喚、凈化直指他們的內心深處,是不同于外在約束力量的內在約束力量,以一種不同于外在約束的方式實現對歷史發展和現實生活的社會制衡。

二、中小學生道德建設的幾點建議

教育歷來遵循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抓小學一、二年級德育教育工作,應以學習目的性教育為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抓三、四年級德育教育工作,應以建立“防分化,促轉化”的目標管理為主,為每個學生創造健康向上的發展機會和空間;而五、六年級是學生第一次面臨升學的轉折時期,德育教育工作應以人生觀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為主,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中學生是個性逐步形成、逐步走向獨立的時期,德育教育工作應以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為主,在孩子逆反心理形成初期,提前抓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孩子少走彎路。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各年級各有重點,根據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心理特點,堅持“層次化”原則,既能保證教育的針對性和可接受性,又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實效。

筆者根據多年的德育工作實踐,對如何從事中小學生德育建設有以下幾點建議:

1.優化教師團隊

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熏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率先垂范。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是教師必備的行為品質。中小學是孩子的啟蒙教育階段,學生很容易把教師的一切視為自己效仿的榜樣。學校應定期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正師德、鑄師魂、練師能”活動,如:學習教師禮儀,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看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師風電視電影片;聆聽教育專家做師德師風建設報告會;邀請專家同全校教師共同探討中華傳統文化孕育道德的精深與師德師風的密切關系;在校內組織德育骨干教師進行交流演講;校領導與每位教師鑒定《師德師風責任書》等。通過多種形式來提高教師的素養,優化教師團隊。

2.建立健全團隊和相應的組織

學校要規范地成立少年兒童工作委員會,成立團委和少先隊組織,如果同年級在四個教學班以上,可按年級分別選拔、聘任年級大隊輔導員和團支部,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開展分層教育實踐活動,圍繞新的歷史條件下團隊工作的根本任務和要求,切實把工作聚焦到對少年兒童的德育建設上來。

3.依托節日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活動

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進民族情感,弘揚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養,提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利用系列重大節慶紀念日,讓學生在實踐和學習中成長。如:“三八”節,可以開展關愛母親、報答母愛活動;清明組織學生緬懷革命烈士,珍惜生命活動;“五四”組織學生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六一”開展慶六一文藝演出、書畫科技展或運動會;“七一”利用校園板報、廣播、紅歌賽慶祝黨的生日;“八一”與社區聯合,進行擁軍愛軍和國防教育;九月教師節各班利用主題班隊會進行豐富多彩的感謝師恩教育;“十一”國慶節,有條件的學??山M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十一月利用消防安全宣傳周,學校與消防隊進行“緊急消防疏散演習”,提高學生自護自救的技能;12月4日法制日,各班通過舉行法律講壇,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通過各種節日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成長,在活動中受到教育。

4.重視班委、班級團支部的選舉及培養

在學生眼里,班干部是好學生的象征,是孩子們奮斗的動力,班干部的選舉、班委的成立都應充分考慮全班同學的意見,最好采取不記名投票的選舉辦法,職責和權力應落實到個人,充分調動班委和團支部的組織帶動作用,明確班級工作計劃并確保其貫徹落實。

5.認真開好班會課

抓住每周班會課的機會,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多開展有關政治、時事理論及形勢教育、法制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動。如:開展時政辯論賽、時事有獎競答等來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保持清醒的頭腦及對祖國應擔當的責任,樹立正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6.抓好“學生一日行為規范”的教育和落實

德育辦要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出本校切實可行的“學生一日行為規范”評分標準,充分利用這一手段,嚴格執行并定時進行公布。以此促進學生的紀律、學習、衛生等各方面的表現,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責任感。同時,還要將“學生一日行為規范”作為入團入隊、三好生選舉的標準之一。

7.重視正面宣傳作用

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宣傳教育活動,如: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電視臺、紅領巾記者站、校報等宣傳工具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勤工儉學、公益勞動、校園環保站、文學社、籃球協會、興趣制造小組等活動,陶冶學生情操,促使學生思想品德形成。

8.重視學校德育文化建設的投入

讓校園的墻壁、石頭說話,環境育人。如:可在學校的操場周邊圍墻上繪出經典的成語典故,樓房的面墻上鑲嵌世界、中國、地區地圖。利用長廊展出學生的手功與字畫,教室過道懸掛名人名言,教室內布置團隊陣地等形式,形成一樓一主題、一層一內容的立體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學生提供獲取成功的外部條件。

9.故事觸情

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可以以故事為主。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也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做好準備,通過誘人的故事情節來激發學生樸素的道德情感,使學生從故事中明白事理,堅定信念,提高理性認識。

10.增強與同學的交流

作為老師,首先要愛護和關心學生,和學生交朋友,以自己的潔言潔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就會自然地將老師當做最信賴的人,他們能一吐為快,相信老師能指點迷津。

11.辦好“家長學?!?/p>

以“家長學?!睘檩d體,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子觀、成才觀。建立家長學校組織機構,成立三級家長委員會,定期開展班級、年級、校級家長學?;顒?。舉辦家教講座,交流家教經驗,問卷調查,表彰優秀家長學員,特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組織開放日活動,通過多種渠道,暢通家校聯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互溝通合作的網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一是聘請校外的知名家教人士辦講座,二是開展“教子有方”的經驗介紹,三是讓家長與學生共同走上講臺,交流家庭教育問題的得與失。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之間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三位一體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大效果。學校還要充分利用“校訊通”網絡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地與家長進行手機短信聯系與交流,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優質資源的作用。

12.將德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拓寬德育渠道

如:語文教師結合教學的思想內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通過創設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教會學生做人做事。數學教師通過數學課向學生傳授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在數學發展史上的燦爛歷史,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問題—質疑—解決”的模式,培養學生沉著堅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難、不怕艱苦的心理品質。英語老師要根據教材的總體內容,將外來優秀文化、現代文明融為一體,利用英語格言、警句、祝福語等滲透思想道德

教育。

無論什么課,教師們都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極為豐富的德育資源,恰當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育媒體,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按照學科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指路明燈。它培養著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與品質,它規范著人們的道德行為。道德建設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觸手可及,是一項經常性、長久性、系統性工程,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認為,只要牢記自己的責任,用新時期的教育理念指導學校德育工作,努力地按客觀規律探究學校的德育建設,從點滴做起,從身邊開始,就能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五家渠市第一小學)

猜你喜歡
道德建設中小學生特點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社會道德建設的法律重要性探討與研究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加強員工道德建設的思路與對策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