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學專業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學習的辯證關系

2014-02-05 13:18梁金龍倪師軍
中國地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專業英語基礎考試

梁金龍,倪師軍

成都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地質學專業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學習的辯證關系

梁金龍,倪師軍

成都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本文從地質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尷尬的英語使用狀況入手,分析了造成目前局勢的原因,論證了公共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學習的辯證關系。文章分析指出,結合專業學習和研究,在使用中學習才是提高英語使用效率的出路所在。

地質學;專業英語;辯證關系

最近幾年,筆者在輔導地球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過程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統計16篇本科畢業論文的英文摘要,其中找不出一個既合乎語法規范又把意思表達清楚的句子。筆者逐一詢問,發現這16人全部過了四級英語考試,部分人還通過了六級。筆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其他高校專業老師也有不少與筆者相似的尷尬遭遇[1]。這讓筆者反思,我們的英語教學(包括專業英語)效能為什么如此低下?怎樣能夠在地球科學專業教學方面改變這種尷尬的現狀?

一、英語教學效率低的原因

1.基礎英語教育存在的固有缺陷

目前,在全國高校,無論哪個專業,哪怕是中醫學或古漢語文字學,英語都是必修課。在所有基礎科目中只有英語教學享此殊榮,這就是我們現在奉行的英語必修制度。毋庸諱言,我們的英語教學是為考試準備的,目的非常明確,即通過國家的四六級考試,拿到證書。并且,不少高校將四六級考試結果與學位授予直接掛鉤,四級考試不通過者不被授予學位。這種做法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英語教學的力度和學生學習的投入,并在考試結果上凸顯了其學習的效果。但是,應該看到,這種學習投入的加強,無論從教還是學的角度都有很大的被動性,甚至強迫的意味,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使用效能[2]。27年的英語標準化考試(1987年開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讓學校、學生和有關管理部門都投入了極大的人力、物力。雖然不能說無成績可言,但其最終效果確實差強人意。上述本科畢業論文英文摘要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就是這種教育效果一個縮影,也是這種教學制度宏觀效果的尷尬體現。這些年,以四六級統考為標志的基礎英語教育在社會各界廣受詬病,有識之士甚至提出廢止這種考試。以打勾、畫圈、涂答題卡的方式進行的四六級考試從根本上抹殺了語言本身固有的美感,將生動優美的語言表達碎片化、符號化[3]。把語言教學變成做題和考試,是應試教育功利化的必然結果,也扭曲了教育本來的目的。筆者監考四六級考試時發現,考試內容自己作答恐怕也不及格。但筆者平時閱讀英語文獻、發表英文論文并無障礙。有人甚至實驗,讓沒學過英語的人涂四級試題答題卡,竟有50%的正確率。盡管這些年教育主管部門不斷地對四六級考試方式修修補補,進行一些調整,但教學效果仍無大的起色,而作弊之風日盛[4-5]。每年一到四六級考試,全校上下總動員。教室內監考的,教室外巡考的,大樓外、街道上無線電信號檢測車嚴陣以待,嚴防死守、如臨大敵。

2.專業英語教學的機械化和邊緣化

我國高校真正的專業英語教學始于1995年,由原先的專業英語閱讀轉變而來。與舉國上下基礎英語教學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當前高校專業英語教學的冷冷清清、有氣無力。調查顯示全國有58%的高校未把專業英語教學列入教學計劃當中[6]。即便在開設專業英語教學的學校,由于四六級考試的巨大壓力,教師、學生也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基礎英語的學習上,不重視專業英語的教學。專業英語在各高校普遍是選修課,再加上教學模式陳舊、教材不統一、師資缺乏和質量不高等原因,使業已開展的專業英語教學效果乏善可陳[7]??梢哉f,當下專業英語教育在各高校被嚴重邊緣化,有名而無實,處在一個十分尷尬和無所作為的境地[1]。勉強開課的學校也大多處于學生沒興趣學、老師沒積極性教的無動力狀態[8]。另外,目前專業英語教學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是仍囿于傳統的機械的閱讀+翻譯模式,沒有脫離開基礎英語以語言識記為中心的教學思路,忽略了學科專業知識與語言學習的有機結合[9]。

二、改變現狀的出路

1.強化專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那么,在四六級考試效果不彰、專業英語教學有氣無力的情況下,強調專業英語教學,是否真有必要?其理由何在?回答是很有必要,需要才是學習的直接動力。恩格斯曾說,“社會上一旦有某種技術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碑斍靶枰哟髮I英語教學力度的理由在于:

(1) 國際間學術交流日趨頻繁,而英語是公共交流媒介?,F在國際學術交流幾乎全部以英語為交流語種。我國學者在不少領域都做出了領先成果,但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卻與專業水平不相稱。筆者多次參加地球化學國際學術會議,看到國內參會者在展示自己學術成果時大多采樣展板(Poster)的形式,做口頭發言(Ore Presentation)的極少,這樣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們從初中,甚至小學就開始學英語,十幾年的付出,結果如此,不能不令人深思。

(2)國際學術成果發表大多以英語為主要載體?,F在,SCI論文發表情況是衡量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雖然,近幾年我國高校SCI論文發表的數量有了很大提升,但其質量和被引用率等指標與發達國家還有相當差距。不可否認,我國高??傮w科研水平仍處在一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過渡的階段[10]。SCI論文發表的情況首先由科研實力決定,但是,語言使用的熟練程也構成了相當的制約。研究表明,發表科研成果依賴英語的國際化趨勢十年前就已經形成[11]。但是,我國高校之中習慣于用英語發表學術成果的往往是那些學術研究走到了高端、或者在國外接受過學術訓練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缺乏使用英語發表科研成果的廣泛群眾基礎。這是我們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教學不成功的一個反證。

(3)地學專業的特殊性要求。地球科學是一個典型的泊來學科,其學科構成和主流框架理論均由西方人創立。并且,現在的學科創新和發展也主要是西方人在推動。因此,主要科研成果的發表自然以英語為主。這方面,筆者有十分深切的體會。比如,西方地學界在20世紀60年代創立了板塊構造理論—這一全新的地學理論。而80年代末,筆者上大學時讀的還是被西方拋棄了20多年的陳舊的槽臺學說。筆者意識到這一點已是在大學畢業20年以后。更有甚者,筆者2010年參加某高校的本科論文答辯時還聽到學生在上面講槽臺學說的理論。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高校對互聯網還幾乎未聞,教筆者的老師也幾乎看不懂英文文獻(因為很多人是學俄文的)。筆者出生時,板塊學說正在西方創立,而到2000年筆者在中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才通過閱讀英文文獻弄懂了這個理論的來龍去脈。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沒有利用好英語這個工具,及時跟蹤國外學科進展造成的。另外,筆者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還發現一個問題:國內地學期刊上的文章往往不容易看懂,一篇文章,橫豎看半天,仍不解其意。因為國內學者往往喜歡脫離軌道,隨意“創新”概念。比如,西方教科書把金礦按成因分類,最多不過五六類。而中文期刊中你能看到三十種以上的成因分類,情況比較混亂。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建議學生盡多讀英文文獻。相反,在掌握了專業詞匯后,閱讀英文文獻并沒有什么障礙。作為科技論文載體,英語由于語法、詞義相對簡單,比中文更加合適。

2.實現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有機結合

那么,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里呢?筆者認為:

(1)要轉變思想認識。對于學習英語的認識有三個層次:以應試為目的學習、以識記為目的的語言學習和以工具使用為目的的實用主義學習。對于語言學習而言,第一個層次無疑最低的,第三個層次效率最高。而我們現在的英語教學處在最低的層次,應該向追求高效率方面轉變。專業英語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熟練使用英文文獻、口頭和書面表達為目的。

(2)使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學習有機結合。學習的效果取決于目的性、興趣、意志等方面因素的綜合。其中,學習目的是否明確是第一位的影響因素。雖然,大家都清楚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在于實踐(聽、說、讀、寫、譯)。但是,由于語言環境的先天缺失,我們始終沒法把實踐性學習落到實處。這也是基礎英語最終淪為應試教育的主要原因。雖然,專業英語的學習環境與基礎英語有相似之處,但其實踐性學習的環境要比基礎英語好。比如,使用英語查閱文獻和發表研究成果都是在實踐中學習英語的好機會。這樣的學習解決了目的性不明確的問題。另外,英文文獻質量普遍較高,查閱、下載方便。英語論文發表周期短、不用付版面費等優點,都會促使使用者更多地使用英語作為自己科研信息檢索和成果發表的語言載體。這種以用促學的方法會從根本上扭轉過去應試教育的被動局面,形成以用促學、學以致用的良性循環。

(3)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要實現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有機結合,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上可做如下安排:首先,在第四學期末結束基礎英語學習,從第五學期開始專業英語學習。其次,專業英語教學改變過去那種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不以追求學分為目的,代之以設立專題(最好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設立專題),讓學生圍繞各自專題開展文獻檢索、閱讀、總結、評述、第二課堂討論、讀書報告等以英語為媒介的文獻調研活動。把專業英語的學習變成無課堂、進課題的開放式教學。這樣,學生學習的結果可成為老師科研課題的準備材料,增加了成就感,培養了學習的主動性、自信心和興趣。從教學的角度,則變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為生動活潑的開放教學,變一個專業英語教師的參與為多名專業教師的共同參與。這樣的教學活動必然對教師的專業英語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

三、初步嘗試的效果

基于上述認識,筆者開始在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有意識地嘗試在專業學習和研究中加強英語使用。

筆者選擇15名大三的本科生,分三組參與3個教師的科研課題。結合項目研究,布置學生從英文文獻檢索、調研開始(完全依賴英語文獻,盡量少或不涉及中文文獻),提出存在的問題,寫出研究計劃。實驗一改過去專業英語課堂機械講解、翻譯的做法。不講語法、不講詞匯、不做翻譯、不馬上糾正錯誤。讓學生在已有的英語基礎上自由發揮。用這種“紙上談兵”的方法,經過半年時間,有5名學生能脫離詞典閱讀。一年以后,有11名學生能順利查找、閱讀英語文獻,并完成了研究計劃(用中文寫作)。初次嘗試的結果讓筆者有了信心,也確信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接著繼續進行這種改革嘗試。這次挑選了幾個跟隨筆者做畢業論文的大四本科生。首先給每個人分配好研究課題(結合筆者自己的科研項目),也采用上述紙上談兵的方法對他們進行英語應用訓練。實驗結果:4個本科生中有3個考上了筆者的研究生。入學半年之后,他們基本可以無障礙地使用英語檢索、閱讀文獻。一年以后,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時,每個人的英文文獻閱讀量都在100篇以上。研究計劃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并且,每個人在中期考核時至少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性文章。所引文獻80%都是英語文獻。這個結果令筆者滿意。實踐證明,在原有基礎英語教學的基礎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只要方法得當,大部分學生都能使用英語做為自己專業學習的工具。目前,筆者正在對該方法進行進一步探索和總結。

四、結論

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學習和使用效率低、處境尷尬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語言環境(使用機會少)和目標導向設置(以考試取證為目的)不合理所致。這種現象不會因英語必修制度和與學位掛鉤而改變。改變目前不利處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在大的語言環境不可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盡可能人為地創造使用英語的機會。而結合專業學習和研究,盡可能早地由基礎英語學習過渡到專業英語使用,以用促學,良性循環,不失為一個好的路徑。在使用語言中學習語言才是最佳的學習之路。

[1] 焦述強,陳艷.專業外語教學的幾點看法和認識[J].中國地質教育,2006,(3):76-79.

[2] 王華.四六級考試——花錢買個謊言[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4,(5):6-8.

[3] 崔禮山.大學英語考試的利弊及對策[J].雁北師范學院報(文科版),1997,(1):66-67.

[4] 劉克軍.英語四六級考試制度:是修修補補還是徹底改革[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5):27.

[5] 龍耀, 李雪巖,李娟.中國外語教育制度:問題與改革[J].教學研究,2007,(1):18-23.

[6] 李新,崔學深.盛慧慧.高校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4):51-54.

[7] 譚華容,譚曉明.公共英語教學、專業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的現狀和改革[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1):136-138.

[8] 湯紅斌,李丹桂.專業英語學習動力缺失探析[J].咸寧學院學報,2011,(12):146-148.

[9] 何建菊.CBI教學理念下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09,(1):54-56.

[10] 賀維平,范愛紅.國內外若干知名研究型大學SCI論文的比較研究[J].情報雜志,2010,(9):17-20.

[11] 孫亦棵,徐克敏.通過SCI看期刊的國際化趨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14):9-12.

Title:Relationship between Basic and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Geologic Major

Author(s):LIANG Jin-long,NI Shi-jun

ge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G642

A

1006-9372(2014)03-0059-04

2014-05-26。

地球化學特色專業教改項目(SZH1101ZY02) ;“地球化學概論”精品課程項目(XJP1116)。

梁金龍,副教授,主要從事超高壓變質作用和礦床地球化學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專業英語基礎考試
“不等式”基礎鞏固
城市軌道交通員工專業英語素養構建探討
“整式”基礎鞏固
核心素養下食品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食品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TPACK框架下《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研究
你考試焦慮嗎?
準備考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