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外教育活動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2014-03-22 10:55王云鳳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校外活動家庭教育

王云鳳

摘要:在學校、社會和家庭中家庭處于一個特殊的地位,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責任感教育是家庭情感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校外活動機構應該配合家長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條件,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關鍵詞:校外活動;家庭教育;培養責任感

一、學生家庭責任意識的現狀調查

在家庭生活中許多本應由孩子去想、去做,去負責的事都由家長包辦代替了。當家長的總是怕孩子受罪受累。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受累,經常是替孩子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給安排得無比周到,當家長的總是怕孩子犯錯誤,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少犯錯誤,在問題面前經常是代替孩子做出決定。在家長的培養下,孩子認為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反正有爹媽替自己操心或是認為自己操心半天沒有用,最后還得聽爹媽的。在生活中,孩子的一切都離不開父母,一切都要由父母為他負責任,如此下去,孩子將來如何自立于社會?“責”和“權”是密切相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選擇的權利,他也就不會承擔什么責任。只有把一件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能對這件事情負責。

二、校外教育活動中家庭責任感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1.社區要以家長教育為核心開展未成年人的家庭責任教育。目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三方面還缺乏有機的聯系,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三方各自為政,缺少密切的聯系和溝通,成效上就缺乏一致性,不能形成合力。社區是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細胞,家長是家庭的主導,但從家庭教育來看,由于家長的價值取向不同和家教觀念各異,使家教行為大相徑庭。社區中各有關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優勢,以社區教育為突破口,以未成年教育為切入點,以家長教育為核心,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有關專業人員或社會機構對實施家庭教育的成員從理論、方法、內容和技術等方面進行指導以確保家庭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2.指導家長多給孩子盡責的機會,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家長觀念教育中,要使他們懂得: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過程是一個提供盡責機會,創設責任環境,并促使孩子反復學習、反復實踐負責行為的過程,也是其示身體驗,感受自己行為及其結果所帶來的喜怒哀樂的體驗過程。交給孩子一項家務,實際也是讓他承擔起一份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會遇到困難和麻煩,需要自己開動腦筋,動手去解決,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責任意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和提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教育,認為生活就是教育,做家務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一項內容。從教育角度看,勞動與健康人格密切相關。勞動時間越長,其獨立性越強,越有利于形成愛父母、尊重他人勞動、勤勞勤儉的品德、謙讓精神和合作意識。家長在培養孩子做事的過程中,一定要沉得住氣,一定要學會等待,一定要能夠容忍孩子的不完美。孩子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體驗,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做事所得到的對“責任”的一種寶貴的心理體驗,只有這樣的心理體驗多了,孩子的責任意識才能不斷地得到強化和提高。

在方法指導上,要使家長明白:家庭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負責。從小嚴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孩子逐步養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的良好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要求也應越來越高,在家庭生活中選擇合適的工作崗位,讓他承擔讓他負責。進入初中階段,孩子的自尊心和獨立性越來越強,家長在一些有關孩子前途的大事上,也應多讓孩子做出選擇,而不應包辦代替,不尊重孩子的愿望。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讓孩子來選擇,來決定,來對自己的命運負責,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孩子都能從中得到深刻的體驗,知道“責任”兩字的份量。我們要引導他們不但在家庭中盡責,還要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并由此接觸社會、鍛煉能力。

在家庭教育具體活動中,要提示家長讓孩子品嘗挫折,學會承擔,激發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孩子處于成長之中,對一些事情表現出沒有責任感也是正常的,家長要從孩子身邊的每件小事激發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孩子接受到懲罰的后果,同時承擔能力也就增強了。我們每個家庭難免會遇到困難,這正是培養孩子家庭責任感的好時機。家長可以向孩子講一講自己的苦惱,使孩子懂得父母之不易,產生為家庭擔憂的念頭。

3.校外教育要成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實踐平臺。青春期學生的反叛心理特別容易在家庭生活中表現出來,通過組織活動架設學生與家長進一步溝通的橋梁,在對話中讓學生理解父母希冀背后的家庭責任。呼喚真誠的理解,渴望親情的牽手。社區要協助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

(l)學生與家長的書面交流。家長以“孩子,讓我告訴你”為題,學生以“爸爸媽媽,請聽我說”為題,圍繞家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一主題展開對話,充分利用書面語言表達從容而情感飽滿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家史、知曉父輩走過的路,明白作為家庭承繼者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把自己的人生設計與承擔家庭責任有機結合。

(2)學生與家長的直接對話。在第一項活動的基礎上,由社區中的某一教育機構協助學校組織學生與家長的“風雨同舟”活動,圍繞“我與家庭”的話題,進一步溝通兩代人的情感,使學生理解家庭責任,并把目前的學習與承擔家庭責任聯系起來。

一個具有家庭責任感的人,從小當好家庭的小主人將來才會當好社會的主人。今天為家庭盡力,明天就會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材。因此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同樣擔當起這一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1] 劉世保.責任教育研究與指導.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9

[2] 王煒燁,孫丹. 論家庭責任感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缺失[J]. 科技信息,2011,20:87.

猜你喜歡
校外活動家庭教育
淺談青少年校外活動的作用
校外數學文化活動的價值訴求與實施策略
淺談幼兒園如何組織開展校外活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