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文化滲透與高中英語教學

2014-03-22 10:55王利娟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英美文化文化背景英語教學

王利娟

摘要: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的,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要充分重視中英語文化差異,在課堂英語教學中隨時滲透文化教育,使學生在學英語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

關鍵詞:文化背景;英美文化;英語教學

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的,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要充分重視中英語文化差異,在課堂英語教學中隨時滲透文化教育,使學生在學英語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

一、為什么進行文化教育

(一)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語言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它生動、有趣、知識性強。由于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我們在學習與漢文化不同的英語時感到有不小的障礙。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和巧妙運用,不僅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而且能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

書本知識的獲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識在內的課外知識的介紹和了解也同樣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是培育英語語言環境的沃土。向學生適時、適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能開闊其視野,擴大其知識面,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英語人才。

(三)加深語篇理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讀者如果對語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讀懂英語語篇的內涵,從而導致理解困難,甚至產生誤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3 Unit3 A Million Pound Bank-note 時,我首先讓大家了解作家馬克吐溫和 當時的寫作背景。還給同學們播放了相關的影片片段,大大加深了同學們的語篇理解。

(四)文化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

發展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但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二、英美文化教育的內容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差異及其對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稱呼語

中文名字往往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語中是名在前,姓在后,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我們如果知道對方的姓氏比如Smith,我們就可稱呼某位先生為 Mr Smith已婚婦女為某某太太 Mrs Smith未婚婦女為某某小姐 miss Smith。對于有學銜軍銜、技術職稱的人士可以用“頭銜姓”來稱呼。例如Professor Smith.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也就相應地把“王老師”稱為Teacher Wang。 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贊美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外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別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因此贊美別人發型的很多,贊美別人漂亮頭發的很少。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而中國文化一向視謙虛為美德,并且中國人側重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以及群體力量在面對夸獎時往往不正面承認遵循自謙的原則習慣使用“不敢當”“哪里哪里”、“慚愧、慚愧”,否則會被別人認為狂妄自大不夠謙虛。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3.感謝和答謝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么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們通常習慣于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蕩直率的不同風格。 而這種文化在高考交際用語考察中非常頻繁。

4.隱私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5.打招呼

中國學生對“How are you?” “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很熟練,但實際上說英語國家的人并不這樣打招呼,他們通常會說”How are you going?”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你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

6.節日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 April Fool's Day(愚人節) 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和Christmas Day(圣誕節)等。中西方節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這在人教版 必修四 Unit1Festivals有充分地體現。

7.詞匯的文化內涵

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 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比如senior citizen一詞許多英語學者會理解為“有社會地位的公民”而實際上這里的senior與社會地并無聯系。而西方人崇尚獨立“獨立”被認為是 “老而無用”的代名詞。只注意其字面意義而忽視其文化內涵或社會史化意義就很難真正理解并正確運用。

三、英美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

1.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 、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對此我們也可通過任務式教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做對話,表演情景劇等方式加深印象。

2. 多介紹一些好的英文歌曲,我校積極推進英語文化,積極倡導英語文化進課堂,課前三分鐘,我們英語教師往往會和同學們一起學唱英文歌,

3.多舉辦一些 英語角,英語戲劇比賽,我校每年都會舉辦英語情景劇比賽,通過比賽大大提高了師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4.推薦讀一些適合中學生讀的英文報紙比如21世紀英文報, 從經濟,娛樂,體育等各方面都有介紹,既了解時事,又加深了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留心和積累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知識。

5. 利用英美原版電影和電視劇。電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社會文化和生活的最直觀、最生動的反映。經典英語電影戲劇是了解英美文化的一個窗口,通過劇中的劇情,臺詞等,同學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語言,文化就已經滲透在內了, 另外觀看一些好的影片,還可以幫助同學們建立好的品格,并且啟發他們。我常推薦的影片有:《一路順風》, 《南北戰爭》, 《綠野仙蹤》,《夢幻成真》,《棒球小英雄》等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

參考文獻:

[1] 杜瑞清.《英美文學與英語教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

[2] 雷夫.《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中國城市出版社

猜你喜歡
英美文化文化背景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謠教學策略——以中班語言活動《茶口粉干》為例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引入英美文化問題的研究與思考
淺析英文電影在傳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美文學作品的鑒賞
英美文化大學英語拓展課改革綜述
哈哈鏡
哈哈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