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策略芻談

2014-03-22 10:55周家芬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小說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周家芬

摘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小說文體的閱讀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傳統的小說閱讀教學方法不適于現代的閱讀要求。小說包括人物、情節、環境三個要素,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可以從這三個要素入手,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分析思考,最終把握小說的主題。具有體方法有:圍繞人物設問,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抓住矛盾事件,把握故事情節;把握事件環境,體會小說內涵;把握小說三要素,提煉小說主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小說文體的閱讀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小說,傳統的處理方法和其他文體一樣,也是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提煉中心思想等,這樣的方法經檢驗,被證明無助于學生切實把握小說的精華,不但不能提升學生的小說閱讀能力,反而讓學生面對小說無所適從。很顯然,對于短小的小小說之類的文本,傳統的分段加歸納思想的做法似乎還可行,而面對厚厚的動不動數十萬字的小說,傳統的方法自然就失效了。小說有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引導學生閱讀時也應牢牢抓住這三個要素來展開。下面筆者結合一些實例簡要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圍繞人物設問,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小說必有人物,人物必有特征。而人物的特征,一般主要通過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行為描寫等來實現,也有通過其他人物或事件來側面烘托人物的。在教學中,在學生初讀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緊緊抓住作者描寫人物的語段,圍繞著人物的個性特點設問。比如《一個人的遭遇》一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一些問題:1.作者所說的“一個人”是誰?2.小說當中索洛科夫是什么樣的一種遭遇?3.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憑之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問題拋出后,可以組織學生進一步閱讀和討論。為保證討論的效果,討論前最好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探討之中。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尋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并試著組接這些語句所描寫的狀態,構擬出一個完整的特征鮮明的人物畫面,最終全面把握小說的人物特征。

二、抓住矛盾事件,把握故事情節

對于小說而言,人物形象的塑造還得在情節的展開中實現,因此情節的把握也很重要。如何把握情節呢?這看起來簡單,因為很多人覺得讀了后應該自然知道情節,但實際上并非這么回事。首先,這里講的是閱讀教學中的情節把握,不是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休閑閱讀的情節感知。作為閱讀教學的情節把握,不僅要知道故事梗概,還要知道故事如何展開,各個人物在其中發揮什么作用等。一般而言,小說故事情節展開往往靠一些巧合的矛盾事件來推動,抓住這些矛盾事件,即可一步步理順情節發展脈絡。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就要引導學生搞清楚林教頭作為教頭,為什么落得個“風雪山神廟”的境地?這顯然是一個矛盾。據此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逆推倒溯,最終弄清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前因后果。

三、把握事件環境,體會小說內涵

小說中人物及故事情節的展開必然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的。這里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環境,如故事情節展開時的天氣、地理狀況等,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風雪就是自然環境。二是社會環境,故事進行時,必然有特定的社會環境作為背景,如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读纸填^風雪山神廟》的故事之所以會發生,就在于當時朝政腐敗,高太慰篡權,其子高衙內橫行霸道,因想林沖之妻,故意設計陷害林沖。如果沒有這些社會背景,故事情節的展開也就失去了依憑。在引導學生閱讀小說時,就要注意引導他們把握小說事件展開時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又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事件的。一般而言,作者都會以自然環境來折身社會環境。此外,自然環境的描寫有時是為了烘托人物心態,或烘托小說情感基調。比如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祥林嫂被置于這樣的一個環境:魯四老爺那破舊、陰暗的書房,平淡如水的年年搞,家家弄的祝福,世俗的人們對寡婦的鄙視,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冷漠,等等。這些內容共同構建起了一個悲慘世界,揭示了悲劇對于祥林嫂而言必然發生的殘酷現實。

四、把握小說三要素,提煉小說主題

再長的小說,最終也有一個主題,這是小說的靈魂,不可或缺。但小說主題不是明確說明的,需要通過文本的閱讀予以提煉。如何提煉呢?這就得在全面把握小說三要素的情況下進行。就拿《祝?!芬晃膩碚f,其中祥林嫂頑強而淳樸,但身世遭遇卻十分悲慘,丈夫死亡,孩子丟失,在封建禮教意識隆重的社會環境下,她自然被認為是不吉祥的象征,即所謂“克星”,因此處處遭人嫌棄和迫害,最終以悲劇結束人生。是誰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帶著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一切緣于黑暗的封建社會禮教制度,而這,剛好就是作者要揭示的主題。

小說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在分析把握時可以分開進行,但在小說行文中,三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人物形象特征往往在情節中實現,而情節的展開卻依托于特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比如《林黛玉進賈府》小說選段中,王熙鳳出場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形象很好地刻畫了她精明、能干、潑辣的性格特征,但這種性格特征的刻畫是在故事情節展開過程中實現的,而這些故事情節又以古時大戶人家家庭事務管理需要專人管理的背景來展開的??梢?,在引導學生閱讀小說,把握小說內容時,對三要素可分步把握,但切不可斷了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應注意他們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

小說的閱讀能力,當然非一日之功可成,也非一文所述能及,需要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積極踐行上文所述觀點,以期能以最短時間最高效率培養學生的小說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金炳.例談小說教學應重視的三個問題[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9 (2).

[2] 蘭瑞平.品精嚼華,深度審美——新課程背景下《林黛玉進賈府》美育歷練活動[J].教育藝術,2010(8).

猜你喜歡
小說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閱讀小說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傾斜(小說)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淺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