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提琴左手手指演奏技巧訓練在演奏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2014-03-22 10:55李響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演奏者琴弦音準

李響

在小提琴演奏活動中,演奏者的左右手分別承擔不同的分工,但是正是左右手技巧的協調配合才使得完美演奏成為可能。一般來說與左手主要在右手的運弓技巧支持之上來獲得演奏的動力基礎,具體負責實際演奏中樂曲的音準和旋律等方面的控制與演奏。所以如何更好地提高左手在我們實際演奏過程中技巧發揮,直接關系到整體演奏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對于那些演奏技巧提升正處于瓶頸攻關階段的演奏者來說,更是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小提琴演奏中左手手指技巧分類,依據筆者多年的經驗將其大致分如下幾個部分。首先是手指的垂直起落運動:其與鋼琴演奏著的手指演奏技巧相類似,主要是指手指在琴弦上所進行的抬指與落指運動,這個演奏技巧主要在左手在基本位置和擴張位置上所展開的演奏時廣泛使用,是左手演奏技巧中最常見的技法。其次是同一位置的手指水平演奏:這主要是在保持手型和音質的前提下手指在指板同一位置上所做的水平移動演奏。第三是換弦運動:主要是指在演奏過程中,手指從正在演奏的某根弦上,通過垂直抬落指的水平跑動演奏,更換到另一根琴弦時的演奏技巧,特別是在一些4度或6度音程關系的換弦樂句的中廣泛使用,但是這種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的手指非常靈活干凈且需要一定的指壓來控制琴弦。第四就是變換位置時手指與手指之間共同完成的跑動演奏。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觸弦效果,很多演奏者在左手演奏中對手指過分施加力量,特別是高強力度落指或過分的高抬指等現象非常常見。如果我們這樣來處理手指跑動的話,不僅會對演奏造成畫蛇添足的反效果,同時還會對我們的是手指造成一定的機械性損傷。在具體一些來說,當我們過分地高抬指時會人為地擴大了手指與指板間的運動距離造成速度無法提升的問題,同時過分的高抬指也造成手指緊張造成一種僵硬現象。所以正確的手指跑動應該是,在保證音準和速度的前提下,保持一種帶有適度緊張度的靈活跑動。特別是在實際的演奏中,經常會有要求演奏者根據樂曲要求演奏出一種特殊的音響效果或在某個音上演奏出一種特別的力度效果等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運用一些特殊的指法來進行表現了。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使用剛才在快速跑動樂句中不允許的高抬指演奏技巧了,及通過抬高手指并強力落指擊弦的方法(finger acent)來實現了。所以綜上所述,以上所羅列的幾種技法便是我們在實際演奏中最為常用的集中的手指技法了,但是凡事切不可‘一刀切,對待實際演奏需要我們利用辨證的方法來靈活機動的處理各種演奏技法,即所有的技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的演奏者根據樂曲本身的演奏要求來控制和設計自己的手指技巧。

接下來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學琴的經驗,針對在左手的實際演奏中的常見技法進行簡單的論述。小提琴的手指演奏技法總的來說包括了音樂表現和演奏技術等兩個相輔相成的意義。即演奏技巧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存在,而是為了更好地表現音樂情感;而反過來音樂情感的表現與傳達則必須通過完美的技巧才能夠實現的。這給了我們很多其實,即從小提琴演奏或教學的層面來看,所有的演奏技巧都是需要我們以表現音樂服務情感的前提出發,兩者必須相輔相成有機結合,反之兩者相互對立分離則違背了我們音樂演奏的最終目的。

一、利用手腕的揉弦

這種類型的揉弦技法幾乎全部是利用演奏者左手手腕來完成的。在實際的演奏時手腕越向琴頭延伸手臂就越呈現一個圓滑的弧線造型,所以當我們在練習手腕揉弦練習時,手腕停留在第三把位的位置是最佳練習位置。當我們來分解分析這個動作時,試以演奏A弦上的E音為例,手腕先是向琴頭盡可能延伸,然后再回復原來的位置,但是這時候如果因為手腕向后移動而使得手指沒能把握住原來的位置,而是離開了原位置導致音準發生變化時是絕對不行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手指本身與琴弦的接觸點在手指末梢的指甲與指腹之間做輕微的反復動作,即這樣揉弦時,所揉弦的音起初是比原來的音高稍稍低一些,當手指恢復到原來的音高,同時也恢復到了原來的位置,如此一來揉弦的一個單次分解動作便完成了。在練習中我們還應該注意手臂不要隨意變動,并且手指的某段指尖部分一定要很好的支撐在琴弦之上。當我們剛剛開始聯系的時候可以放慢速度,并要明確自己揉弦反復的次數,在穩定了上述的聯系技巧之后,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速度和增加揉弦的次數。

教師作為小提琴學習者的重要指導者可以積極地介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輔助性練習幫助。當學生在反復練習之后都未能很好解決自己的問題時,難免會陷入一種焦躁的心理情緒之中。這時候教師可以在練習過程中,將琴頭頂在一個固定的物體上(比如說墻上),來幫助學生進行一些輔助練習,一來緩和學生的情緒,而來輔助解決問題。學生們場出現的問題就是在手腕揉弦是往往不是講注意力集中在手腕上,而是不知不覺地將所有注意力轉移到手指運動來幫助揉弦動作的完成,這樣一來則使得手腕揉弦變得更加困難了。即這種揉弦動作中手腕是主動的施動者,而手指則是承擔被動地輔助作用的。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先將學生的手腕放松,并選擇一個最自由舒服的把位,之后教師輕輕的抓住學生手指的指根輕輕地幫助學生感受揉弦反復動作的感覺,以此來幫助學生感受并掌握這種揉弦技術。學生則通過這樣的輔助練習掌握到手腕揉弦的正確演奏技法,并且切身感受到手指被動運動的要點,之后可以在最容易的第三把位上首先練習,等到完全熟練掌握之后則可以向地把位高難度練習挑戰。通過上述練習老師可以很快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上述動作了。

二、手臂揉弦技法

關于手臂練習的原理與手腕練習時所說的內容基本一致,但是揉弦的動力從之前的手腕變成了手臂,而手指還是跟之前一樣主要承擔支撐和被動演奏的作用。同時手指在按住琴弦的時候一定不能滑動,而是要隨著手臂的運動,非常靈活地參與揉弦演奏活動。如同上述手腕揉弦重的內容一樣,手臂揉弦聯系最好也使用又慢到快循序漸進的方法為好。在手臂揉弦技巧中,手腕自然向外彎曲并非常自然放松,并且在整個演奏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這個狀態。至于手臂揉弦練習的開始,是從第一把位開始好還是其他把位開始好的問題沒有定論,一切以學生的自然喜好為主,主要是怎么放松怎么來。

但是從實際演奏的經驗來看,這種揉弦方法相對于低把位演奏,在一些高把位演奏中特別實用。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這種演奏技法可以用來矯正學生們在手腕揉弦時的一些毛病,但是這種矯正不能立竿見影馬上見效,但是隨著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矯正之后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教師一旦發現學生在手腕揉弦時有問題的話,可以指導學生馬上停止手腕練習,重新開始基礎手臂揉弦練習,因為手臂聯系可以很好地放松肌肉,解決演奏時的僵持問題,而手臂肌肉一旦放松則可以影響到手指的放松,由此形成一種很好的良性循環,由此一來手腕揉弦也變得非常輕松自如了。

三、手指揉弦

完美的手指揉弦技巧練習相對于上述兩種揉弦技巧來說,難度會稍微大一些。所以這種練習要盡可能安排在熟練掌握手腕和手臂揉弦技巧之前進行為佳。因為手指揉弦是通過手指本身的靈活運動,特別是利用手指關節的往復運動,而這時手腕則是通過對手指運動的輕柔感知來隨之運作的。這種類型的揉弦的幅度相對其他兩種來說,揉弦的顫動幅度也是最小的。其可以通過在沒有樂器的情況下利用手掌來進行練習。也可以通過在高把位上的練習來這個技巧,手指在所按音位上做松緊相互交替的練習來獲得的揉音效果。為了獲得更加穩定和正確的揉弦技巧,我們在揉弦頻率的問題上可以借助節拍器來進行輔助練習,與之前所論述的揉弦技法一樣,可以遵循又慢到快,循序漸進的方法,等到每個手指都靈活熟練之后,在逐漸加快速度,直到可以熟練運用到自己的演奏活動中即可。

其實除了上述三種常規的揉弦方法之外,隨著樂曲演奏難度的增加,還會出現一種和弦揉弦或者叫做多音揉弦的技巧。但是這種技巧的原理也是萬變不離其中,我們可以先把單個音的揉弦練習做好,之后再增加一個手指,最好能夠達到四個手指一起揉弦。但是這種高難度的揉弦技巧,特別是在演奏兩個手指以上的揉弦練習時,光靠手指的動力是不能完成的,一定要適度的加上手腕或手臂的幫助,這些調整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和表現喜好來進行選擇。

綜上所述,小提琴演奏作為一門有著悠久歷史和廣泛基礎的器樂專業,有著自己獨特的體系化演奏技巧理論。而左手技巧又是其中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難以掌握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決定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提升和強化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技巧,所以演奏學習者和教師應該對此給予高度的重視。學習者通過規范體系化的多樣練習來積累和鞏固自己的演奏技巧,教師則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對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練習指導規劃,并及時幫助學習者在演奏或練習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從直觀的人體生理力學原理和抽象的音準和音色概念入手,全面教授學生,直到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卡爾·弗萊什,《小提琴演奏藝術》,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

[2] 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學的原則》,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3] 楊寶智 林耀基,《小提琴教學法精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演奏者琴弦音準
通過陶笛提高小學中段學生音準有效性的探究
合唱中的音準問題和訓練方法解析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淺析心理活動對鋼琴演奏的重要影響
交響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視奏能力的培養策略
額頭上的琴弦
綠色的琴弦
誰動了我的琴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