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現代主義課程觀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構

2014-04-17 11:18
繼續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課程目標講授

張 娟

(太原科技大學 招生就業處,山西 太原 030024)

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末西方的重要文化思潮,其核心而一致的觀點涵括了否定和懷疑的理論特質、非中心化的解構策略、多元化的思維風格、建設性的創造精神和寄予關愛的全球視野。本文通過立足后現代主義課程觀的視角,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建構探究一些新的思路。

一、后現代主義課程觀的全景概述

(一)后現代主義教學目觀崇尚多元

后現代主義教育觀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多元化的視角主義,這種多元化、多面化視角也意味著可以用更多的方式來認識事物,并且每一種方式都產生不同的觀點。因此,后現代主義的學校的教學目的應從優勢文化決定論中解放出來,肯定個人經驗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既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不強求每個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發展”,甚至可以培養“片面發展”的人,即符合學生自己特點。

(二)后現代主義的課程強調內容的自然生成

后現代主義認為教育過程和人的發展過程都是一種開放式的形成過程,處在不斷進行平衡與不平衡交互之間,教育內容是開放式的,是由實施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其目標是自然生成;是隨著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往過程而不斷展開調整的,是隨著具體實際情況變化而改變的,是動態、鮮活、豐富、大眾的。

(三)后現代主義教學過程拆解教師的話語霸權

傳統教學本質上是教師單向、獨白式的權威教學,即承認并維護教師在知識傳授中的中心地位,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弱勢群體地位,因此,后現代主義主張拆解教師的話語霸權,鏟除對秩序和權威的服從。在后現代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內在于課堂的引領者,而不是“獨裁”于課堂的專制者。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瓶頸

(一)課程目標設置呈現統一,缺少個體差異的人性化關懷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現階段作為公共課,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了課程的教學目標為“通過課程教學,大學生應當在態度、知識和技能三個層面均達到以下目標”。且不論課程在態度、知識和技能三方面的具體要求,單從這一說法中的提到的一個“均”字則可以感受到課程目標的統一性要求。課程目標整齊劃一的要求勢必忽視了課程對象個體差異,人是一個個復雜的個體,人與環境、文化的相互作用必定會形成一個個鮮明特征的個體,而課程目標讓不同學力、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未來職業選擇上做到統一認同,這無疑是缺少人文關懷式的目標引領,也將會導致在隨后的課程講授中知識傳遞、態度感染及技能獲得上缺少差別對待,進而忽視個體需求而降低課程的授課效果。

(二)課程內容系統陳舊而閉合,課程的開放與動態性不足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設置是一門課程的靈魂??v觀現有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內容,理論多于實踐,觀點多于體驗。更多的是關于大學生就業政策與形勢的宣讀、就業程序與途徑的告知、就業法規法律的書面講授等。筆者不否認這些內容在這門課程存在的合理地位,但是結合如今日新萬變的社會需求,就業課程的內容涵括不能只是一成不變的“年年復年年”,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課程的開展就會顯得干癟而缺乏生命力。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它與社會的人才需求趨勢、企業的用工需求、單位具體的人力資源招聘特征、管理策略等密切聯系。所以諸如社會中就業需求信息的不斷變更,需要有專門的就業信息系統的實時捕獲,而當下的就業課程正缺乏這樣一種就業課程的信息更新系統,就業課程的開設中體現出的是“一勞永逸”的陳舊的市場信息,大學生作為這門課程的直接受益者也會因為課程的陳舊與脫節而缺乏“養料”汲取的興趣。長此以往,大學生就業課程就會遭遇大學生培養計劃中“必修“而又“虛設”的尷尬境遇。

(三)課程講授方式單一,多為靜態講授,缺少靈活與多樣性

當前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講授方式仍以課堂教學為主,大多采取大班授課制。在這樣大課堂上,教學因場地大小和設備局限而只能通過教師講授、學生靜聽的傳統授課方式,教師因師生比的巨大差異而被困于講臺,學生因場地的局限被囿于一席座位,師生雙方因課程講授方式的單一不能形成活性互動,呆板的課堂教學勢必會影響課程的開設效果。而且多數高校就業指導課的教師均為學生工作的輔導員等非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相應的職業指導等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訓,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課堂上良好效果的生成。所以,講授方式的單一不能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會使得課堂缺乏生機而瀕臨寂寥的深淵。

三、后現代主義教學課程觀下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構的建議

(一)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目標需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課程評價體系的“異質”建構

大學生就業指導這門課程本身就是為學生的就業服務的,學生未來成為什么樣的職業人本身就存在多樣性,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也肯定存在差異性,所以遵循學生本身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尊重學生對待職業的差異認識,差異性地設置大學生就業課程的教學目標體系。同時,在課程目標的差異設置之下,必然要求課程評價的差異設置,即體現差異的平等,主張使用不同標準來要求和評價不同的對象。

(二)大學生就業課程內容的實時更新,確保整體內容系統的開放與動態

大學生就業課程是一門聯系實際非常緊密的課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變化牽連著各種不同職業需求的變更,因此,大學生就業課程應當是一門動態的、不斷更新的課程。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學習內容的有效,確保這門課程的與時俱進。沒有一成不變的課程內容,只有不斷吸收和更換的課程資源。因此,更新和補充更多、更全面的就業、創業的實時內容、資訊、信息渠道是充實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內容的必要手段。

(三)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方式遵循師生平衡,重視學生對知識獲得的參與和建構

就業指導課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參與性很強的課程,要活化當下就業指導的靜態課程,淡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上教師主導、學生聽從的單方面線性聯系,建立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平衡狀態,視聽、小組討論以及通過行動實踐、場景模擬的教學方法是可以適當融合進課堂教學的,同時嘗試走出校門進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甚至全程采用“參與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全真或者全真模擬的實踐教學環境中體驗,在實踐與互動中感悟,讓學生在課程的“職業試誤”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職業選擇。

綜上所述,后現代主義的課程觀也不是對現有課程觀的全盤否定與拋棄,而是從后現代主義的視角去反觀當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的缺位,從而更多視角、更全面地完善就業指導課程。

[1]方展畫,顏丙峰.后現代視野中的高等教育[J].教育研究,2003(8).

[2]李三福.論后現代主義教學觀[J].外國教育研究,2004(1).

[3]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EB/OL].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2008-02-20.

[4][美]小威廉姆·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5]徐生林,薛 艷.論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13(9).

猜你喜歡
后現代主義課程目標講授
國內外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比較與啟示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從后現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元藝術與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的幻想
我學習和講授世界民族音樂課程的經驗和體會
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做到講授“活”?
淺談后現代主義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歷史課程目標及其分類的探索
淺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