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次工業革命進程中的大學人才培養方向研究

2014-04-29 15:39張文格
中國電力教育 2014年36期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

張文格

摘要: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逼近,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工業發展需要的契合度將變得更為重要。全面參與甚至領跑第三次工業革命成為了可能,未來的關鍵將集中反映在大學如何培養出適應第三次工業革命需要的創造性人才(創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的服務類人才上。

關鍵詞: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性人才;高技能人才;服務類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6-0046-02

近兩年,以美國著名趨勢學家、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杰里米·里夫金為代表的學者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呼聲在全球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很多外國媒體認為,作為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國將是這一場新工業革命的最大受害者。在兩個月前《華盛頓郵報》有一篇報道標題是《為什么現在輪到中國擔心制造業了》?!督洕鷮W人》的雜志預言:由于云計算、以納米技術為代表的新材料技術、3D打印、工業機器人、網絡協作生產服務使得制造企業的組織方式和生產方式與今日都將大大不同,未來的制造業對勞動者的要求將從數量向質量轉變,高等教育培養適合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是決定中國能否跟上第三次工業革命腳步的關鍵。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過后,歐美國家開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回歸制造業以之作為消除赤字、減少失業和挽救國家經濟的法寶。歐美國家轟轟烈烈的“再工業化”戰略和中南亞的越南、老撾、泰國以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想通過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接盤中低端制造業以期望像中國一樣騰飛,而中國在雙向夾攻下隨著勞動力價格的陡然上升不得不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全球制造業競爭重塑世界產業格局的情勢下,什么是真正影響各國競爭實力的中心力量呢?無疑是與制造業最為相關的高技能人才?!霸谖龂业淖⒁饬ι?,21世紀知識經濟中的技能競賽已經與20世紀60年代的太空競賽一樣?!?0世紀60年代的太空競賽使國家強調培養“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也就是社會的精英分子。21世紀的技能競賽將會反過來把整個勞動大軍的知識和技能看做是經濟繁榮、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關鍵。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逼近,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工業發展需要的契合度將變得更為重要?!澳苌嫦聛淼奈锓N,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卻是應對變化能力最強的?!敝袊仨毴鎿肀У谌喂I革命,已有的國民經濟基礎、完善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系統以及龐大的高等教育規模已經為全面參與甚至領跑第三次工業革命成為了可能,未來的關鍵將集中反映在如何培養出適應第三次工業革命需要的創造性人才(創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的服務類人才上。

1.現代科技發展:創造性人才培養

創造性人才,是指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活動中具有發明創造能力的人們。英國生物學家、科學史家和中國科技史家李約瑟于1954年《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首次提出了這樣一個難題:為什么近代科學、亦即經得起全世界考驗并得到合理的普遍贊揚的伽利略、哈維、維薩留斯、格斯納、牛頓的傳統——這種傳統注定會成為統一的世界大家庭的理論基礎——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國或亞洲其他任何地方發展起來的?1969年李約瑟又重述了該難題:為什么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而近代科學技術不是在中國產生而出現在西歐?病榻上的錢學森曾向溫家寶總理坦言:“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边@就是被媒體稱之為“錢學森之問”的教育“天問”,它不僅縈繞在錢學森和溫總理心頭,也是教育界同仁乃至全社會共同的困惑。

一個比較直接的統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至2008年共有14位獲獎者(其中2004年度空缺)。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80歲,大多數畢業于1949年之前。近些年來,盡管我們在國防科技、工程技術、基本建設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真正體現原始創新能力的基礎科學領域,自20世紀80年代初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之后就幾乎沒有達到世界前沿的高水平成果。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和產生,從李約瑟難題到本土科技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缺失再到錢學森之問,引發了中國教育界、科技界、政界、工業界最為廣泛的討論,這也將成為中國能否領跑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創造能代替鋼鐵和金屬的新材料、開發新能源形式以及強大的能源儲存技術、3D打印技術的進一步突破等等引導第三次革命爆發的關鍵技術都需要有杰出人才的創造性來實現……中國若不能取得先導性技術突破并將其產業化,不僅無法占據第三次工業革命制高點,更有可能在全球新一輪的產業分工與財富版圖切割中被邊緣化?!皬哪撤N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沒有少量的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和大量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群體性的崛起,中國的崛起將是個偽命題”。

要培養創造性人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思想和制度。思想,就是要在全國建立一種崇尚發明創造的文化氛圍,讓發明創造成為全民風尚,成為青少年成長的思想底蘊;制度,就是要建立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發展的科研制度,不要給科研以束縛,其根本的意思是學術自由,大學、科研機構的管理實行自治,科研工作不受外部干擾。其次,教育教學方式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問題意識和逆向思維。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因為能成為創造性的科研成果必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在研究過程中必然是建立在創造者想象力之上的。問題意識是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蔽覈F有的教育模式都有讓學生被動接受的習慣,要改變這種痼疾非一日之功。發明創新是人類才能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發明創新需要科學的思維方法,逆向思維就是其中一種常用且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逆向思維是指人們沿著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向探求的方式對產品、課題或方案進行思考,從而提出新的課題設計或完成新的創造的思維方法。逆向思維法具有挑戰性,常能出奇制勝,對疑難問題取得突破性地解決或創造出獨特新穎的產品、方法、理論等。

2.現代制造業發展: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

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深刻改變著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是新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可以說數字制造業將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英國《經濟學家》雜志負責創新與科技報道的編輯、《第三次工業革命》系列報道撰稿人保羅·麥基里稱,“過去的工廠是以制造無數相同產品為基礎的,但未來的工廠將致力于定制生產——可能看上去更像織布工的小屋,而非福特的裝配線”。麥基里在文章中說,“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車輪已經完全轉了起來,它來自‘大規模生產,卻向‘個性化生產的方向駛去”,“它還將簡化生產流程并推動人們學會利用互聯網來分享創意”。制造業的生產方式改變意味著將需要大量的不同于今日的勞動者,數字化制造會對人力資本的要求明顯提高,必須具備駕馭這些數字化和智能化設備的人才。觀察家們普遍認為: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里,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集中經營活動將被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分散經營方式所取代,其標志是合作、社會網絡和行業專家、技術勞動力為特征的新時代。

第一類是大量的高素質的基礎勞動者,即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上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技術的高技能勞動者。在全球制造業競爭重塑世界產業格局的情勢下,什么是真正影響各國競爭實力的中心力量呢?無疑是與制造業最為相關的高技能人才?!霸谖龂业淖⒁饬ι?,21世紀知識經濟中的技能競賽已經與20世紀60年代的太空競賽一樣?!?0世紀60年代的太空競賽使國家強調培養“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也就是社會的精英分子。21世紀的技能競賽將會反過來把整個勞動大軍的知識和技能看做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目前,我國制造業一線工人都是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農民工,這樣的局面必須改變。全球著名的代工企業富士康前不久宣布,面對人工成本的壓力,富士康將越來越多地引入工業機器人。等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實實在在的來臨時,目前近億的制造業從業農民工的工作將被機器人所代替,而現在的大量必須具備駕馭這些數字化和智能化設備的人才。

第二類是相當多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他們不僅要具有普通勞動者的高素質,而且必須擁有創新思維和個性化思維,具有開拓性、創造性,能開創新局面,能對產品、機器、流程進行改善和設計,即創新型人才?,F在的本科教育如同一個巨大的“黑洞”將優秀人才全部吸走了,這些受過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人才不去制造業,而制造業最需要科技創新必須號召中國最優秀的人才去制造業。

3.現代服務業發展:服務類人才培養

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更加強調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與制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將成為制造業的主要業態,隨著服務業活動成為制造業的主要活動,制造業的主要就業群體將是為制造業提供服務支持的專業人士,這就使得二、三產業的相對就業結構朝著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增長方面發展。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趨勢下,低技能的生產工人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下降,高技能的專業服務提供者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由于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專業技能人員組成,所提供服務的價值更高、行業的進入門檻更高、從業人員談判能力更高,更高的技能服務行業需要更多的人具備全球視野和全球思維的人。

第三次工業革命進程中,另外一個顯著的行業就是關愛與體驗產業部門的從業人員將劇烈增加,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從體力勞動中得到解放(大部分體力勞動由機器人替代),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旅游、去做義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因此,也需要培養大量導游、運動教練、老年醫學、護理、營養和心理等關愛和體驗服務等相關專業的人才。中國目前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據預測到2015年老年人總數將達2.21億,其中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人,2030年老年人總數甚至達到4億人。面對人口高齡化發展趨勢,如何增加老年人自理年限,提高其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是國家應該努力的目標。但是,我國目前在老年服務方面尚未設置相關專業,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途徑方面尚處于基本空白的狀態,老年服務的專業人才培養及專業教育體系建立尚未引起重視。高等院校應該設立社會服務相關專業——福祉專業,以加強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培養。福祉專業門類廣泛,有社會福祉、福祉經營、健康福祉、福祉工學、福祉教育和福祉信息技術等專業。

參考文獻:

[1]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M].張體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王祝萍)

猜你喜歡
高技能人才
論技工院校軟件高技能人才關鍵能力的培養
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實施彈性學制學分制的研究與實踐
電子信息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初探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
基于共贏的高職校企合作項目式教學探究
高職院?,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高技能人才培養與輔導員工作創新
淺談鐵路運輸企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淺談鐵路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