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創新視角下促進教師知識共享的專業群建設

2014-04-29 00:06楊紅玲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專業群建設知識共享協同創新

[摘要]教師知識共享是高職院校知識管理關注的焦點,由于知識特性、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三方面原因,教師知識共享存在阻礙。專業群建設能為教師知識共享提供有效途徑和良好平臺、促使教師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對此,在教師知識共享和高職專業群的內涵分析基礎上,從制度、環境、人三方面構建協同創新的職業院校專業群建設體系。

[關鍵詞]協同創新 ?知識共享 ?專業群建設

[作者簡介]楊紅玲(1979- ),女,湖北隨州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與高職教育。(廣東 ?廣州 ?5103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廣東省教育廳“十二五”規劃課題“對高職院校教師隱形知識的探討——以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師資‘共享機制為例”(課題編號:2013JK187)和2013年廣東高職教指委教育教學改革科研課題“專業發展背景下高職教師知識共享的研究”(課題編號:YGL201306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087-02

21世紀,知識資本成為繼財務資本和人力資本后,推動組織發展的“第三資源”。高校是知識傳播、知識創新和知識應用的典型組織,知識是學校核心競爭力和優勢,高校需開展知識管理以增強整體綜合實力。知識共享是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能使教師個體層面的知識升華為學校組織層面知識,實現知識的協同效應,達到知識價值成倍增長,促進知識創新和應用。

協同創新能實現各個創新主體要素互惠知識的共享、優化配置各項資源、行動協調一致等,其有效執行關鍵在于創新平臺的搭建。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能夠有效整合學校各種不同資源,促進不同學科、部門、行業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優勢和特長,實施深度合作和開放創新,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師知識共享。

一、教師知識共享的內涵與特點

(一)高職教師知識共享內涵

知識是指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實、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它可能是關于理論的,也可能是關于實踐的。波蘭尼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指可編碼化的,可以用正式、系統化的語言傳播的知識;隱性知識是隱含經驗類知識,它存在于個體頭腦中或組織的結構和文化中,無法用語言或書面材料進行準確描述,但非常有價值。波蘭尼認為,所有知識或是隱性的,或是植根于隱性知識的,隱性知識比顯性知識多得多。

知識共享是指個體所有知識通過各種溝通交流形式或傳播途徑與其他成員進行知識交流與轉移并上升為組織層面知識的行為過程。高職院校教師知識共享是指職業院校教師的個人知識(包括顯性和隱性知識)通過各種交流方式(如學術報告、聽課觀摩、網絡學習、社會實踐等)為組織其他成員所分享,促使知識由個體經驗擴散到群體層面。

(二)高職教師知識共享特點

1.知識共享的主體。高職院校知識共享主要是學校情景中的教師在日常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過程中與不同個體或群體進行交流分享的過程,主要由教師、學生、科研團隊、產業部門與企業等組成。教學過程中知識共享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主要圍繞知識傳授、教學方法改進,實現教學相長;科研過程中知識共享的主體是相同或不同專業知識結構的教師科研團隊,根據科研項目或任務相互溝通交流;社會服務中知識共享的主體是產業部門或企業,教師與企業積極聯系互動,增強社會直接服務,實現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變。

2.知識共享的對象。高職院校有學校圖書館、教育網絡等設施承載的大量豐富的以學術成果、教案、圖片、教學經驗與心得等形式的顯性和隱性知識。高職教師知識共享的對象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其中隱性知識所占比重較高。職業院校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等顯性知識,又要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等。這些教學和科研經驗、訣竅、技能、心智模式等不易被察覺和衡量,不易被他人理解和掌握,在日常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作用,是較典型的隱性知識。

3.知識共享的途徑。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教育的主要力量,其知識共享又可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類。正式場合有課堂教學、教研活動、學術報告、教學觀摩、論文年會、企業實踐鍛煉、課題研究等;非正式場合包括私下談話、微博、微信、QQ、電子郵件等。隨著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互聯網發展,網絡傳播媒介如網絡搜索、網絡論壇、電子書籍等,跨越時間和空間限制,也為知識共享提供了便捷、快速的交流渠道。

(三)高職教師知識共享的障礙

1.知識特性。知識特性是影響知識共享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教師擁有的實踐技術技能、教學體會感悟等多是來源于經驗和工作實踐中的實踐性知識,是較為隱蔽、難以意會的隱性知識,不易編碼、收集、儲存和轉化,不易實現共享。知識本身的復雜性和模糊性對高職教師知識共享產生阻礙。

2.主觀因素。知識共享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的活動,個體知識分享的意愿、動機、能力和雙方的人際關系等都會影響知識共享行為。高職教師的知識是長期實踐和積累的成果,具有自身的獨特價值和競爭價值,一旦與他人共享,就有可能失去自身優勢。雙方的人際關系尤其是信任程度對知識共享至關重要。雙方關系越緊密、個體關聯度越強,越容易產生知識共享行為。

3.客觀因素??陀^因素主要是指影響知識共享的外部因素,包括學校組織文化氛圍、激勵機制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如學校領導不重視教師知識共享、缺少必要的硬件環境和交流平臺、缺少激勵機制等,都不利于教師知識的擴散、創新、交流、共享。

二、專業群建設與知識共享

(一)專業群的內涵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指出:高職院?!耙鶕袌鲂枨笈c專業設置情況,建立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高職專業群是面向行業、企業人才培養需要,由一個或多個重點專業為核心,若干個專業技術基礎相同或相近專業共同組成的一個集群。緊緊圍繞社會人才需求,積極探索構建專業群建設,是高職教育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形成辦學特色的關鍵所在。

專業群建設有利于專業群內教育各種資源的重新優化組合,相關專業教育資源實現集體共享、協同發展,有效降低專業建設成本,極大提高辦學效益;專業群建設可以設計或增加新的相近專業,重點建設核心專業并形成品牌專業,形成高職辦學特色。

(二)專業群建設對知識共享的意義

1.專業群建設為教師知識共享提供有效途徑和良好平臺。在專業群建設的基礎上,將分散的教師個體合聚為教師隊伍集群。相近領域、相近專業、相近學科的教師主動組合,溝通更為頻繁、學科更加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知識共享的客觀障礙因素,各種不同要素較易達成一致和協調,知識也不斷得到整合、創新和發展。專業群建設直接面向生產、面向企業,促使高職院校教師向行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或專家請教,學習新知識,研究教學、生產新產品,不斷反思、總結和提煉,實現雙方共同提高、共同促進,實現知識共享和協同創新。

2.專業群建設促使教師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加快知識共享。占知識總量80%的隱性知識深藏于大腦中,未能很好地挖掘、管理和利用,培育適合隱性知識表達和傳播的環境極其重要。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提供了集體互動型空間,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師在開放互動的空間中得以完成知識的交換、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個體的感受、經驗、技能和思維模式得以清晰化、明確化,教師緊緊圍繞專業群建設目標和任務主題,廣泛開展討論,促進隱性知識的轉化,加快隱性知識的共享與傳播。

三、促進教師知識共享的專業群建設路徑

高職教師的知識共享是時代和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要求??蓮闹贫?、環境、人三大方面構建協同創新的專業群建設體系,為教師知識共享搭建良好平臺,促進教師知識共享、創新。

(一)制度層面

專業群建設首先要從制度規范入手,制度規范是專業群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和成功實施的強有力保證。它包括專業群的項目管理制度、行為規范制度、薪酬分配制度、績效評價制度、信息交流機制等。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的制度,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防止照抄照搬。專業群制度一旦制定就應嚴格執行。制度建設與制度執行是相輔相成、緊密相關的。專業群制度的執行需要學校各級領導的表率和監督檢查以取得實效。

只有在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保障下,專業群建設才能營造出和諧寬松、公開公正的組織氛圍,教師對組織成員信任度增加、知識共享意愿強烈,分享行為更積極、有成效。

(二)環境層面

1.專業群教學資源共享庫。在現代發達信息網絡基礎上,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成熟的技術,建立專業群教學資源共享庫。專業群教學課程精品資源可由專業群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和討論、共同研制開發,同時滿足師生、員工的網絡培訓和學習,加快知識的傳播、提高和利用率。專業群教學資源共享庫為教師知識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臺,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經濟等多方面限制,實現知識共享。

2.專業群中實訓基地建設。高職院校應從專業群的實踐教學要求出發,有選擇、有目的地建設校內或校外符合專業群各專業職業功能定位的實訓基地,形成“工學”相結合的高職教育模式。校內實訓基地應以專業群內各專業的核心技能訓練和素質培養為基礎,積極建設集成型的綜合性實訓基地,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專業群公共技能實訓平臺。實訓基地通過教師社會實踐、交叉掛職、技能操作等實地學習形式,促進教師與企業專家開展問題討論、交流經驗,充分挖掘教師知識,推動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并在更大范圍內促進知識共享。

(三)師資層面

1.“專、兼、聘”三結合促進教師知識共享。高職院校專業群教師團隊建設要積極利用社會師資不斷探索“專、兼、聘”三結合的模式,促進教師知識共享?!皩!笔侵嘎殬I院校的專職教師隊伍;“兼”即指兼職教師隊伍,可來自相關企業或行業聘請的專業技術人員或科技骨干,或來自其他高?;蚩蒲兴膶I人才;“聘”指外聘教師,如某種熱門專門或急需人才的聘用。在專業群建設中,三種不同師資力量組合,促進專業、行業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提升教師團隊的教學能力和知識協同創新能力。

2.復合交叉協同創新打造專業教學團隊。專業群中相關專業的聚集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傳播、重新組織、提升創造,各專業在充分溝通、相互學習中,產生思想火花。教師共同學習、交流,分散在教師個體頭腦中的知識變成集體智慧,有利于取得學術突破和知識創新、培養復合型高技能的教師團隊。

3.領導骨干教師互聯,鼓勵多向多維交流。專業群師資團隊建設中,可由專業群建設負責人、骨干型教師、普通教師等構成,注重不同學歷、年齡、性別等合理結構搭配。在專業群建設中,領導要認真組織教師團隊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聽取教師意見,對知識共享行為積極肯定;骨干型教師可把課程開發經驗、日常教學反思結果、教學設計技巧等分享、探討;普通教師可把教學科研中的困惑、疑難等問題交流、研討。這樣,不斷激發教師知識分享的意愿和動機,提高專業群教學團隊的整體能力。

[參考文獻]

[1]柯平.知識管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劉鋒.基于知識管理的高職院校知識資源獲取與分享[J].當代教育論壇,2011(10).

[3]袁洪志.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7(4).

猜你喜歡
專業群建設知識共享協同創新
從“專業”走向“專業群”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向專業群建設轉變的分析
西部獨立學院教師知識共享現狀與對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虛擬社區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與版權法的變革
云服務環境下的高校協同創新研究
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高校腦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經管之家”用戶知識共享及社會資本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高職院校特色專業群建設的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