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板效應&破窗效應

2014-05-30 10:48吳賓
中國西部·教育刊 2014年9期
關鍵詞:科任刻板效應

吳賓

刻板效應(Stereotypes effect)

名詞解釋:

所謂刻板效應,又稱刻板印象、社會定型、定性效應,是指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是還沒有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某一類人產生了一種不易改變的、籠統而簡單的評價,這是我們認識他人時經常出現的現象??贪逵∠蟪3J且环N偏見,人們不僅對接觸過的人會產生刻板印象,還會根據一些不是十分真實的間接資料對未接觸過的人產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沖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經商的等等。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父母也是農村人。我的父母在炒菜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先放鹽,原因是擔心最后放鹽導致鹽“不熟”,吃了容易咳嗽??墒乾F實中,很多菜先放鹽有太多的弊端,可幾十年來父母從來沒有改變自己的做法。我小時候,其實也認同父母的做法??珊髞砩狭酥袑W,學了化學,知道了在炒菜過程中,鹽的成分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始終是氯化鈉,鹽也就不存在“熟”與“不熟”的區別。我多次向父母說明,應該后放鹽。用科學原理給父母講道理,我做菜的時候后放鹽讓父母品嘗,引用《舌尖上的中國》的案例等等,可我仍然無法改變父母的想法。

人們一旦對某件事物形成了某種印象,就很難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又稱“刻板效應”。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一旦自己給領導、同事、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就很難改變他們對你的看法,這其實就是刻板效應。同時,我們在認識領導、同事、學生時,也容易產生刻板效應。有個老師告訴我這樣一個例子:畢業之初,一位領導聽了一節他的課,課上他講錯了一個題目,以至于以后幾年的時間內,領導對他講課的正確性一直表示懷疑。

老師在與學生交往時,由于老師所教的班級較多,沒有時間和精力對每個學生都進行深入地了解,只能由為數不多的幾次了解而形成籠統的固定印象??贪逍遣豢陀^的,老師們應該警惕。例如,一個非常懂禮貌的學生,偶爾疏忽了與一位新老師打招呼,這個新老師就會覺得這個學生不懂禮貌,而且很難改變對學生的這種印象。

刻板效應一旦成形,就難以改變。班主任應該深入地了解學生,不要通過簡單的幾次與學生的交往,就給學生的品行下結論。如果班主任刻板地認為某生不是個好學生,該生很有可能向消極的方向發展。對學生的品行有客觀、正確的認識,是每個班主任的常規工作。對于科任老師而言,不能簡單地上好課就行了,而要通過班主任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對每個學生有正確的認識。

刻板效應的產生,一是來自于直接交往的印象,二是通過別人介紹或者傳播媒介的宣傳。一位教師在接手新的班級的時候,往往很注意自己的穿著、談吐,以便給學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如果教師一開始就給學生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工作的阻力就會更大。對于教師,不能僅憑第一印象來評價學生,更要警惕學生以第一印象來評價你。

通常情況下,班主任最先接觸新的班級的學生。如果班主任能在科任老師與學生接觸之前,先對學生簡單介紹每個科任老師,讓學生對科任老師有好的印象,會更有利于班級的整體發展。班主任介紹老師,比其自我介紹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很多學校的宣傳欄中張貼了很多優秀老師的照片和事跡,這對于鼓勵教師之間的競爭意義不大,但對于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好的印象意義很大。即使對老師的介紹中有一些夸大的成分,其余老師也不要有情緒,因為這是學校整體發展的需要。

刻板效應往往是一種偏見。有的老師認為本地學生都很懂事、聽話,外地學生比較頑皮、難管;認為男生活潑好動,女生溫柔文靜;認為中國學生理論性強、實踐性差,而外國學生實踐性強、理論性差。這些印象畢竟只是一種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個體。

對于老師而言,應該如何糾正刻板效應呢?

一是自己多觀察、思考,有意識的尋找與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例如,你聽別人說某個同事品德不高,你就有意識地觀察,看一看他的行為是否像別人所說的一樣。但有的老師寧肯相信別人說的,而不相信自己看到的,結果受人蒙騙,甚至成了同事之間互相打壓的工具。

二是深入到群體中去。了解同事,就要深入到同事群體中,與同事一起聊天、娛樂,你會改變很多對同事的印象。了解學生,就要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參與學生的娛樂活動,與學生聊聊天,到學生食堂與學生一起吃個飯,就會對學生有更正確的認識。

三是多讀書。讀書越少,越容易受書中思想的影響,頭腦中很難再接受別的思想。如果能多讀書,知識面更廣,思維更開闊,頭腦不容易被局限在某一方面。很多老師讀書時,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認真讀了幾本書之后,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就自負起來,認為同事都不如自己。但是隨著書越讀越多,人反而變得越謙虛。

有人把老師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顯然言過其實了,但是,老師應該做到不刻板地看待每一個學生,而又能包容學生刻板地看待自己。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

名詞解釋: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筑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筑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縱火。又或想象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如果無人清理,不久后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因此,破窗理論強調著力打擊輕微罪行有助減少更嚴重罪案的發生,應該以“零容忍”的態度面對罪案。

破窗效應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多次驗證的心理學效應。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詹巴斗曾經做過一項經典實驗。他找來兩輛完全相同的汽車,一輛停在比較雜亂的社區,并且摘掉車牌,打開天窗,結果這輛車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另一輛車完好地停在中產階級的社區,過了一個星期仍然安然無恙。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這輛車的玻璃敲了一個大洞,結果幾個小時后,車就不見了。

在學校里,破窗效應比比皆是。廁所的墻壁上有一個腳印,不久后墻壁上會出現很多腳??;教室的地面有一個紙團,如果沒人撿起,幾節課后地面上會有很多紙團;走廊的開關被人砸壞了一個,不用多久,又有很多開關被損壞;自習課上,有兩個學生竊竊私語,如果沒人制止,很快就會形成這個教室的集體喧鬧。

學生受了環境暗示和誘導作用,違反紀律的行為開始滋生、增長。最好的處理辦法是,當墻壁上第一個腳印出現時,立刻擦拭掉;當地面上有第一個紙團時,立刻撿起來;當第一個開關被損壞時,立刻找人換掉;當自習課上有同學說話時,班干部立刻制止。人是環境的產物,學生的行為是環境的一部分,學生與環境是一種互動關系。學校管理人員、班主任、科任教師等,都應該自覺維護學校的環境和秩序,讓學校環境優美、衛生干凈、秩序井然,就像那輛沒有被破壞窗戶的汽車,學校整體就會有非常好的風貌。

在校園、教室安裝監控后,大大減少了學生違反紀律的可能,學生會感到自己的行為時時刻刻在老師的監督之下,學生很多出格的行為會收斂。哪怕監控是壞的,學生也會受到監控的震懾而收斂自己的行為。有個老師做了一個有意思的實驗,他在教室監控的旁邊貼了一張紙條——此監控已壞。其實,監控是好的,結果學生的“丑態”被老師一覽無余??梢?,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學生的壞品質會嶄露頭角。

在很多學校里,班干部收錢的時候,會讓學生在百元鈔票上用鉛筆寫上自己的名字,等核實無誤后再擦掉。有個學校的一個班長,在臨近畢業最后一次收錢時,沒有讓同學寫名字,結果那一次出現了兩張假幣,而且難以查證到底是誰交的假幣。

以上只是淺層次的破窗效應現象,在學校里還有很多深層次的破窗效應現象。例如,有的老師穿著不嚴謹,舉止很隨便,甚至上課的時候自我嘲諷博學生一樂。結果學生開始不尊重這位老師,侮辱這位老師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學生第一次侮辱老師時,若老師采取了包容的態度,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侮辱老師。所以,教師應當為人師表,作風嚴謹,當學生第一次侮辱老師時,就要嚴厲制止,不要讓這股歪風邪氣蔓延。

在一些寄宿制的高中里,當學生因為打架斗毆行為等嚴重違反學校紀律時,學校有權利開除學生。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都在,學生違反了哪項紀律會受到什么處罰也很明確。當一個學生違反了紀律而被開除,家長又托人說情把學生送了回來,那么所有的校規校紀將形同廢紙。學生會想,有家庭背景的同學開除不了,學校有什么資格開除普通學生呢?此后,違反紀律的學生會驟然增多,而且肆無忌憚,班主任、科任老師越來越難以管理。領導在遇到此類問題時一定要三思而行,權衡一下是否會因為自己講人情而敗壞了整個學校的風氣。

老師接受家長的宴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很多人不知道另外一種現象:有的老師經常接到家長的宴請邀約,家長請老師吃飯需要排隊,老師每個周末都要赴宴;而有的老師,一年到頭都沒有家長宴請。有的老師會說,家長實心實意地請老師,接受一次家長宴請不是什么大事??墒?,接受了一次宴請,就好像打破了車玻璃,破壞了社會風氣,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效仿,助長了不正之風。而老師若能在家長第一次提出宴請的要求時,就予以拒絕,就能很好地遏制住這股邪氣。

無論是學校的領導還是普通老師,都不要輕易地打破任何一扇窗戶,因為打開的缺口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后面可能結局難以預料。如果萬一不小心打破了一扇窗戶,就要立刻及時修補,以防微杜漸。

猜你喜歡
科任刻板效應
科任教師的課堂紀律,誰維持?
一拉二掛三點贊,讓學生愛上科任教師
十宣放血療法在自閉癥刻板行為治療的臨床觀察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民眾服務區“蝶變”新生:顛覆傳統服務區刻板印象
懶馬效應
秉持五個“一” 形成教育合力
刻板印象提升與刻板印象促進*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科任教師如何與班主任搞好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