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威尼斯商人》

2014-07-12 15:06
短篇小說 2014年9期
關鍵詞: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夏洛克

王 勤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威尼斯商人》

王 勤

在國內外學術界,對于莎士比亞的 《威尼斯商人》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過,多數情況下,學者都會從作家或者作品的角度去審視,很少有人從讀者的角度去進行解讀,尤其是劇本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因此文章倡導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再次解讀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形象。

一、接受美學理論的概況

(一)接受美學理論的誕生

處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期間,由于信息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媒體資訊爆炸式的信息時代來臨,給予文藝界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西方文藝理論界的學者和專家意識到以傳統的文本獨立主張理論和形式主義美學的方式去解讀文學作品已經不能展現其社會效能了,需要全新的視角去進行文藝的解讀。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受美學理論應運而生。聯邦德國康斯坦丁學派的文學史學家、文藝美學家姚斯和伊澤爾致力于美學研究多年,主張將注意力放在讀者對于作品的閱讀過程、接受過程、審美經驗和接受效果上,在此基礎上實現對于社會的影響。這樣的構思打破了傳統的二元理論,將讀者納入到文藝解讀視角體系中去,形成文學研究的新模式——三位一體。

(二)接受美學理論的內容

接受美學理論主要涉及到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倡導讀者中心論,反對以往的歷史客觀主義觀念,主張以動態化視角去解讀文學,認為作品意義的展現是通過讀者的閱讀起作用的,讀者才是文藝文學作品效能發揮的中心所在;其二,期待視野理論,具體就是讀者往往會在閱讀文藝作品之前對其形成初步期待,并且這個初步期待會引導讀者去解讀和評價作品,由此挖掘出作品中的種種意蘊,也就是說讀者的解讀視角和深度受到其初步期待的影響;其三,文學文本的閱讀接受可以將其界定為創作過程的繼承和發展,也就是說,雖然文本有著自己的固定結構,但是讀者在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協助下可以進行再次構想、創作,使得文學作品更加完整;其四,召喚結構理論,其認為文本和讀者是文學作品接受的兩極,讀者的閱讀反應,作家設計的召喚結構都是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而召喚結構會成為影響讀者閱讀反應的引子,產生出很多不確定性的元素,從而使得閱讀過程認識也表現出不確定性的特點。

二、接受美學視角下的 《威尼斯商人》解讀

從接受美學理論來看,作家在進行作品構思的時候就已經將讀者的期待視野納入其中,所以讀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會對作品的理解程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去探析接受美學視角下的 《威尼斯商人》。

(一)反猶情緒彌漫,留下文本空白點

首先,從作品創作的時間來看,伊麗莎白時期的英國,社會上彌漫著濃厚的反猶情緒。莎士比亞深知這一點,因此在塑造夏洛克人物形象的時候就將這樣的元素考慮進去,夏洛克這個信仰猶太教、殘忍冷酷、從事高利貸行業的人物就躍然紙上。其實,在西方歷史中,反對猶太的情緒一直存在著,從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塑造都可以看出來,無論是馬洛的 《馬耳他的猶太人》,還是龐德的 《詩章》,都將猶太人界定為丑惡、冷酷、殘忍的化身。處于這樣文藝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莎士比亞也難免受到反猶太主流意識的影響,因此夏洛克人物形象的誕生之時就注定了是一個妖魔化的高利貸者。從人物對話中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的傾向。安東尼奧與巴薩尼奧的對話,指責夏洛克用圣經故事索取利息,是惡人、奸徒以及華而不實的蘋果;夏洛克的仆人朗西洛在逃離時刻也表達了自己對于主人的看法,以惡魔的化身、地獄指責主人的行為,認為這是猶太人的本性。在這樣的對話結束之后,讀者往往會由此將夏洛克界定為眾叛親離、人人厭惡的惡魔,這也是作者引導的緣故。但是此時就使得閱讀者產生了疑問,為什么自己的女兒還將自己的家庭看做是地獄呢?作者沒有一一向讀者解釋,形成了文本的空白點,往往需要讀者更加深入地去閱讀,才能夠深刻理解其中緣由。

(二)解讀文本空白,構建召喚結構

第三幕中,夏洛克對于自己女兒的背叛進行了訴苦、抱怨,更加準確地說是詛咒。在得知自己的女兒與情人私奔,還偷走了家中的錢財的時候,他隨即派人四處尋找,都沒有任何音訊。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頓時感到自己損失慘重。當然從字里行間我們看到的不是父親失去女兒的傷心難過,而是因為女兒偷走自己錢財的憤怒和詛咒,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此時的夏洛克派人去尋找的不是自己即將失去的女兒,而是即將丟失的錢財。他憤慨地詛咒自己的女兒,希望她死在自己的腳下。此時此刻,讀者才深刻理解到上述文本留白中的緣由,對于夏洛克也就不會出現同情,更多的是增加了對其的厭惡之情。夏洛克無視親情,一心想到的都是自己的錢財,甚至詛咒自己的女兒去死,這種冷酷無情的守財奴難怪會被骨肉親人說背叛。在這樣的文本解讀過程中,上述的空白點得以填補,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欣然地接受作者的意識。從接受美學視角來看,這就是典型的召喚結構,成為作者創作意識和讀者閱讀意識的橋梁。

(三)合理設計技巧,調整自我期待視野

從人物形象樹立的角度來看,夏洛克的負面形象是受到社會反猶氛圍的影響,也就是說,他也是受凌辱、遭排擠的人物。即使在經濟社會發達,國際往來頻繁,崇尚法治和民主的威尼斯城市中,猶太人的地位一直處于底層,無論夏洛克以怎樣的手段成為富豪,也一直改變不了這樣的現實。在文學作品中,我們看到安東尼奧多次當眾辱罵夏洛克,甚至做出很多過分的動作,夏洛克都沒有進行反抗,而是選擇了忍氣吞聲,因此,他極力去尋找與基督教和解的途徑,在安東尼奧需要借貸的時候,他還是選擇忘記以往的仇恨,積極給予其借款,并且承諾不收取利息。此時此刻,我們依照接受美學理論來看,作為接受主體的獨奏者,其期待視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改善,作者抓住這樣的規律,積極設置合理的技巧,使得讀者在進行文本閱讀的時候,慢慢地依據作品的情節去調整自身的期待,使其更好地與作品實現融合。因此,我們對于夏洛克人物的看法轉變是從他作為猶太人被歧視、凌辱的時刻開始的,尤其是夏洛克決定要想基督教進行無情報復的時候,將安東尼奧身上的肉割去,并且對于自己的遭遇進行了訴苦,表達了自己作為猶太人的苦楚,表達了自己對于基督教的憤恨,指出作為猶太人也應該有情感,有尊嚴,也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此時的夏洛克作為猶太弱者形象,其實滿足了西方讀者的期待視野,但是在此過程中,不同讀者會對夏洛克的苦楚產生同情,并且積極改變自己的期待視野,也迎合作品情節的發展。

(四)多角度形象,迎合閱讀期待視野

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夏洛克除了上述的喪失人性、過于在于錢財之外,還表現出殘忍、極端、復仇等特點。由于安東尼奧在海上出事,難以將具體的債務還給夏洛克,按照簽署合同的規定,如果安東尼奧不能按照時間履行債務的話,就要在心臟旁邊割下一磅肉作為補償,不然的話就要他的命。在法庭上,所有人都千方百計地希望勸說夏洛克放棄這樣的要求,寬恕安東尼奧,但是夏洛克無視大家的勸說,極力要求執行合同規定的內容,由此可見,夏洛克的鐵石心腸是難以被言語所打動的,就算以數倍的錢財去還債務,夏洛克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意愿。因此,他打著威尼斯法制精神喪失的借口,要求法庭執行合同規定的內容,這是典型的猶太教做法,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形象也極好地滿足了西方讀者的期待視野,因為其對于猶太人本來就存在這樣的偏見。

三、如何更好地培養接受美學視角

接受美學視角理論可以廣泛地使用到很多文學作品的解讀中去,由此實現讀者自我作品的解讀體系。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我們應該積極培養自身接受美學視角。具體來講,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全面系統地去研究接受美學理論的歷史、基本內容、特點和價值取向,形成健全的接受美學視角理論體系;其二,依據具體文學作品的特點,研究其時代背景、文本留白、期待視野,召喚結構的具體位置,聯系上下文,形成更加全面清晰的接受美學視野;其三,尊崇接受美學理論的精神,主張從讀者的期望視角出發去探析文作品的真諦,實現文藝精神的自我理解,從而更好地發揮其社會效能;其四,反復咀嚼文藝作品的構思、表達、語言、人稱等信息,以不斷增加文本的熟悉度,為打開接受美學視角打下夯實的信息基礎。

四、結 語

綜上所述,接受美學表現出來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能夠更好地實現作品的解讀,使得讀者成為文學作品意義的構建者,由此給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解讀視角,給予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以接受美學視角去探析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形象,使得我們不僅僅看到了反猶太讀者的解讀,也看到了同情猶太人的思考,無論夏洛克是一個奸詐的守財奴,還是基督教統治下不滿足現狀的復仇者,都不存在不合情理之說。因為,從接受美學視角來看,讀者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解讀視角,其應該處于動態的變化過程中,而不是將其界定為某一個傾向和含義,只有這樣的文藝作品的時代意義才會更加的深刻,更加有影響力。

[1]曹慧慧.“玫瑰花”的召喚——從接受美學視角淺析《獻給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0(05).

[2]韓苗苗.夏洛克形象解讀[J].青年文學家,2011(13).

[3]柳士軍.接受美學視野下的朗費羅詩歌研究——以《箭與歌》為個案[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

王勤(1974— ),女,上海人,碩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基礎教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

猜你喜歡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夏洛克
危機中如何展現領導力
誰殺了鎮長
互文變奏的和弦:論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論《威尼斯商人》中安東尼奧憂郁的經濟根源
看穿假象
快車上的訛詐
淺析戲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電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劇美
致命的瀆職
夏洛克·福爾摩斯怎樣改變了這個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