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解剖學“肝臟”說課設計

2014-08-15 00:54王士珍
科技視界 2014年35期
關鍵詞:解剖學膽汁膽囊

王士珍

(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淮安 223300)

1 教材分析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李雪甫、王俊幟、鹿艷存等主編的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本教材與傳統相關教材相比,緊扣培養目標,著眼于培養實用型、技術型高級護理專業人才,為學生學習其他醫學基礎課和臨床護理課程打下堅實基礎。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本教材內容簡練,語言通俗易懂,中文英文結合,圖文并茂;版面新穎、生動、具有可讀性、趣味性?!案闻K”是消化系統一個重要章節,學好本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利用肝臟相關知識對肝硬化、膽囊炎等相關疾病進行相關解釋。

2 學情分析

我的授課對象是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一年級新生,人體解剖學是他們接觸的第一門醫學課程,他們充滿好奇,學習興趣濃厚,參與欲望強。他們已完成了基本組織、運動系統共二章的學習,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形態學學習方法。而且通過初中生物的學習,他們已對肝臟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但新生入校之初利用心理軟件進行心理測量,其結果顯示,所授班級80%的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一般或較差,抽象思維能力比較薄弱。

3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并結合臨床護理崗位能力需求及《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大綱》,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3.1 知識目標

在標本、模型上準確辨認肝臟重要結構;在顯微鏡下準確辨認肝小葉、肝板等組織結構;能夠繪出空腹和進食狀態下,膽汁的流通路線圖。

3.2 能力目標

通過圖文歸納,提高形態學課程的學習能力;在活體上準確定位膽囊底的體表投影。

3.3 情感目標

培養和樹立“器官捐獻”意識;合理飲食,多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注人類肝臟健康。

3.4 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肝的位置和形態,膽汁的排出途徑。教學難點是肝的組織結構。

4 教學設計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形態學科,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為更好達成教學目標、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本次教學環境為數字解剖教室。教室內不僅擁有教學所需的標本、模型、計算機、顯微鏡等,而且學生可通過解剖智能在線學習系統查看相關圖片。在教學中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并拓展臨床相關內容,服務專業、對接崗位,強化知識應用。運用圖-文歸納法、模型直觀法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歸納總結,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職教理念。

5 教學實施

教學實施遵循以下主線,新課導入、新知構建、課后拓展。其中新知構建又包括肝的位置和形態、肝的微細結構以及膽囊和輸膽管道??己嗽u價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融教學做評為一體。

5.1 導入新課

過PPT展示新生入學時進行肝功能檢查畫面。自然過渡到肝臟在我們人體上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關注肝臟健康,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5.2 新知構建

5.2.1 內容一:肝的位置和形態

首先,利用解剖智能在線學習軟件上相關肝位置圖片和教材,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方式歸納肝的位置和上下界的體表投影。利用圖文歸納法讓學生自主探究肝的位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接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模型、標本、新鮮豬肝,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真切感受、積極總結肝的形態和質地。最后,聯系臨床—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教師以講授法講述引發脂肪肝的最主要的原因,預防肝硬化的幾點提醒。脂肪肝的例子引導學生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注人類肝臟健康。及時評價:每組選一名代表,利用肝模型上臺展示肝在我們人體上的位置并指出其上重要結構,組內互評,教師點評,檢測學生在本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

5.2.2 內容二:肝的微細結構

肝臟的微細結構肉眼看不見、摸不著,是本次課的難點。首先,教師結合肝的組織結構模型、圖片點撥其微觀結構,學生認真聆聽。接著,學生基本掌握肝的組織結構后,安排學生顯微鏡下觀察肝的組織切片,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通過數碼顯微互動系統示教并動態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講述“割肝救母”真實實例,22歲的廣州赴美留學生彭斯,聽聞母親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進行肝移植手術,馬上放下學業,從美國回到廣州,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臟移植給母親,挽回了母親的生命。引用割肝救母的故事啟發學生愛惜生命、關愛他人、勇于奉獻的精神。

5.2.3 內容三:膽囊和輸膽管道

我們知道肝臟有產生膽汁消化食物的作用,食物在消化管內,那膽汁是如何進入消化管來行使消化食物呢?從而引入膽囊和輸膽管道的學習。環節一、膽囊: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肝模型、標本、Flash動畫歸納出膽囊的位置、分部和作用。以圖片的形式展示膽囊底的體表投影。引導學生描述其位置。展示臨床膽囊炎時Murphy征檢查的圖片,教師解釋其臨床意義,膽囊炎時,按壓此處有明顯的壓痛。要求學生活體上準確定位。環節二、輸膽管道:結合標本模型、解剖智能在線學習軟件相關圖片,引導學生找出膽汁從肝臟排除后,經過哪些結構最后進入十二指腸的,即是探究輸膽管道的組成。設疑,如果空腹時,肝臟產生的膽汁要排到那里去呢,是不是要暫時儲存起來,儲存到哪里呢?如果進食后,膽汁又是如何流動呢?小組討論,達成共識。及時評價,畫出輸膽管道模式圖;總結空腹和進食兩種狀態下,膽汁的流通途徑。

5.3 課后拓展

任務一:制作宣傳畫報,到公園、社區介紹脂肪肝的預防措施。作為社團進社區進行健康教育的資料之一。任務二:利用網絡資源,對照學案上的考評記錄,有的放矢、進一步強化提高。課后拓展任務有利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健康。

6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設計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提供了豐富的標本、模型等直觀材料,使知識得以“可視化”,符合形態學的課程特點,既利于學生構建立體思維模式也利于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整個教學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究者,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同時絲毫沒有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新知,通過即時評價實時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聯系臨床對接了崗位,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職教理念。

[1]蔣鶴生,計惠民.教師說課的意義及主要內容[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1,9(1):60-61.

[2]方凱,張昌宋.“說課”:提高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手段[J].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教學與研究:綜合版,2009,5(1):25-28.

[3]趙克芳,王振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課程說課探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0):65-66.

[4]孟憲輝,劉殿輝.淺議解剖學實驗說課[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9(4):42-43.

猜你喜歡
解剖學膽汁膽囊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唐映梅:帶你認識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
膽囊切除術后膽囊殘株內鈦夾超聲誤診結石1例
CBL結合微課在神經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在膽汁瘤治療中的應用
膽囊切除術中經膽囊管膽道造影的臨床意義
膽汁淤積性肝病問題解答
解剖學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并發癥防治
中西醫結合治療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6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