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的無欲不符合社會的本質

2014-08-15 00:43李宗巖
關鍵詞:寡欲美德老子

李宗巖 楊 柳

(1.長春財經學院 科研處,吉林 長春 130122;2.吉林財經大學 馬列部,吉林 長春 130117)

一、人生有欲天經地義

在老子的人生哲學中,他主張無欲或寡欲。這種思想也影響了中國社會幾千年。實際上,人的天性不是“無欲”和“寡欲”,而是“人生有欲”,英國思想家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中指出:“美德的性質不是必然被限定為這些感情中的某一類或其中的一部分。我們的感情大致分為自私的感情和仁慈的感情。因此,如果美德的性質不能無差別地歸結為在合宜的控制和支配下的所有的人類情感,它就必然被限定為以自己的私人幸福為直接目標的那種感情?!保?]亞當·斯密在這里不是要求人們“無欲”或“寡欲”,而是要滿足人們欲望,滿足人們的欲望并不能使社會陷入混亂,相反,欲望得到滿足會使人們感到生活的美好。

但是《老子》書中有些思想讓人們感到很困惑?!独献印な苏隆窂娬{:“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奸臣?!保?]老子認為,大道被廢棄了,才有人提倡仁義德行;智慧產生了,才有人做出來大的作為;六親不和,才有人要求子孝父慈;國家混亂,才出現奸臣。這種思想是沒落貴族知識分子對當時廣泛興起的土地私有權反抗的一種表現。在當時新興的封建經濟中,土地所有者是“所有過程及全社會生活過程的指揮者支配者”。[3]這對破產沒落的舊貴族和知識分子來說是難于習慣的新形勢。不論無欲或寡欲都是反對占有財產。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無欲是根據他們的世界觀發展出來的。

萬物的來源是“道”,“道”生長萬物,是沒有欲望,沒有意志和沒有目的的。道雖然產生萬物,但它并不占有萬物,支配萬物,即所謂“生而不有,為而不侍,長而不宰?!保?]世界本身能夠長久存在,就是因為它沒有想求生存的欲望,故《老子·三十二章》說:“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定?!保?]老子把這樣的價值觀應用到社會經濟生活中來,也應以無欲為最高要求?!安灰娍捎?,使民心不亂”?!拔覠o欲而民自樸”。老子認為事物發展是有規律性的,有欲即違反規律,會使民心生亂。如果無欲,則人民自會返于“樸”。樸是自然的本性。他們認為嬰兒最能反映這樣的品質。人們應該“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崩献诱J為寡欲的具體體現是“知足”,老子把知足看的特別重要,以為知足可以決定人們的榮辱和禍福。

《老子·四十四章》云:“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2]接著,《老子·四十六章》又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保?]老子將主觀知足作為分辨對錯的標準。如知足,雖然客觀上財富不多,而主觀上亦可自認為富有,這是一種對的感覺,“知足者富”,“富莫大于知足”。因為“知足”所以知足,則常足矣,常足當然可以看做是富裕。反之,客觀財富雖多,由于主觀不知足,貪得無厭,則釀成極大的禍害。

從這里可以看出《老子》一書的財富觀決定于主觀的知足與不知足,亦即決定了“欲不欲”這種思想產生于當時那個年代,使老子看到物欲對人的刺激作用。因此,《老子·二十二章》說:“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保?]老子把無欲和知足說的十分美妙,能彎曲則將能保全,能委屈則將能伸張,地低洼則將能轉為豐滿,物破舊則能將轉為重新,少取則可能而有之,多取則迷惑而盡失之。圣人掌握這個道理,作為天下的范模。他不自我表現,所以高明;不自以為是,所以顯著;不自夸耀,所以有功;不自驕滿,所以長久。正因為他知足不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與他相爭。這就是老子知足、不爭、無欲和寡欲的邏輯。

二、欲望不可以沒有節度

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關于倡導“無欲”還是“有欲”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秴问洗呵铩で橛愤@樣說:“天生人而使有貪,貪有欲。欲有情,情有節。圣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故耳之欲五聲,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貴賤愚智賢不肖欲之若一,雖神農、黃帝其與桀、紂同。圣人之所以人異者,得其情也。由貴生動則得其情矣,不由貴生動則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保?]以《呂氏春秋》的觀點看,天生養人就使他有貪心,有欲望,欲望產生感情,感情具有節度,圣人練就節度以克制欲望,所以才不會放縱自己的感情。耳朵想聽音樂,眼睛想看色彩,嘴也想吃美味,這些都是情欲。這三方面,人們無論是高貴的還是卑賤的;愚笨的還是聰明的;賢明的還是不孝的都是一樣的。即使是神農、黃帝也跟夏桀商紂相同。圣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由于他們具有適度的感情。從尊生出發,就會具備適度的感情,不從尊生出發,就會失去適度的情感。而這種情況是決定生死存亡的根本。對于欲望,特別是發財致富的欲望是任何社會都無法限制的。

當然,人們在滿足自己的欲望時,總覺得有人做得不優雅適度。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指出:“在許多政府里,最高職位的候選人都凌駕于法律之上;因而,如果他們能達到自己的野心確定的目標,他們就不怕因自己為獲得高職位而采用的手段而受到譴責。所以,他們不僅常常通過欺詐和撒謊,通過拙劣卑鄙的陰謀和結黨營私的伎倆,而且又是通過窮兇極惡的罪行,通過謀殺和行刺,通過叛亂和內戰,竭力排擠、清除那些反對或妨礙他們獲得高位的人?!保?]在如今我們生活的社會里,有些人追求財富,常常放棄通過美德的途徑。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與通往財富的道路方向不同。一些私心膨脹的人,他們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品德,這就是老子反對的,他們背離了“道”。

客觀的講,老子之所以倡導“無欲”或“寡欲”,是他看到一些貪得無厭的人為了自己的欲望其所作所為太可恥,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保?]任何人在追求自己私欲的時候,不可以泯滅人性,仁慈美德的性質不是必然被無差別地歸結為人們的各種得到適當控制和引導的感情。近而必然被限定為這些感情中的某一類或其中的某一部分。我們的感情大致分成自私的感情和仁慈的感情。因此,如果美德的性質能無差別的歸結為在適宜的控制和支配下所有的人類感情,它就必然被限定為以自己的私人幸福為直接目標的那些感情,或者被限定為以他人的幸福為直接目標的那些感情。因而,如果美德不存在適宜性之中,它就必然存在于謹慎之中,或者存在于仁慈之中。除此三者,很難想象還能對美德的本質做出別的解釋。正因為這些大惡都因“可欲”而起。因此《老子·四十六章》說: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保?]老子這種結論是消極的,有時造成人性的泯滅,是任何人都不愿見到的。因此,人們需要欲望有度,如果欲望沒有節度,也許會亂生于此。

三、任何社會都要滿足人的欲望

在不斷進步的人類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沒有欲望是不可能的。人生某種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其實就是欲望的滿足。但老子的有些觀念不符合人性的基本觀念,沒有欲望驅使怎么能產生創造財富的沖動?怎么能創造出文字和科學發明?怎么能完善人類社會的生活秩序?老子自己怎么能寫出《道德經》?孔夫子怎么能編寫出《春秋》、《論語》,周文王等先賢志士怎么能寫出《易經》等等。其實,人類社會的任何進步都是在欲望和滿足欲望的追求中產生。

美國著名的思想家馬斯洛在他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說:“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數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態。一個欲望滿足后,另一個欲望迅速出現并取代他的位置,當這個滿足了,又會有一個站到突出的位置上來。人總是在希望著什么,這是貫穿他整個一生的特點?!保?]這種需求和欲望在老子看來是會經常引起問題的。其實問題不可能不在,但只要人類社會恰當地、不斷地解決這類問題,整個社會就會在這種不斷出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中走向進步。因此,欲望推動人們建立彼此之間的聯系和相互關系。這種欲望的出現,不斷地激起人們的行動,以及因目的滿足和獲得內心舒暢而感到快慰,這種欲望把整個人類社會編織成一張碩大的網,每一個人都在這張網中找到自己的節點。

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也說:“在財產問題上我們也得考慮人生的快樂和品德這兩方面。某一事物被人們認為是你自己的事情,這在感情上就發生巨大作用。人人都愛自己,而自愛出于天賦,并不是偶爾發生的沖動,人們對于自己的所有物感覺愛好和快意,實際上是自愛的延伸。自私故其應該受到譴責,但所譴責的不是自愛的本性而是那超過限度的私欲,譬如我們鄙薄愛錢的人就只因為其過度地貪財,實際上每個人總是多少喜愛這些事物(自己以及財貨或金錢)的?!保?]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一生下來,就對這個世界產生了要滿足他們生活的一切需要和要得到某些幸福的愿望,并且努力具備使他們滿足這些需要和愿望的本領。這種本領是對財富的創造,也是對財富的積累,同時又是滿足自己的欲望。人們之所以能讓自己享有財富的一切,都是由自己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這辛勤也是欲望的促使。人們所創造的一切,都應該滿足自己的需要或自己的愿望。

當社會滿足人們欲望的時候,社會經濟就快速發展?!犊脊び洝た傂颉罚骸疤煊袝r,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嵵?,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之氣然也。燕之角,荊之干,妢胡之箭,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也?!保?]這里說的是春秋時期獵國手工業的發展,此時人們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欲望要改變自然資源和利用自然資源,使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都成為一些地方有特色的名牌產品,這些名牌產品推動技術上的進一步革新,人們的欲望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滿足。

四、結語

當人類社會踏入文明時代門檻的時候,出現了越來越細致的社會分工,人們通過從事各種各樣的商品交換,從而進一步滿足人們的欲望推動商品交換的發展。隨著人們更多欲望的滿足,出現了農業、牧業、手工業、商業等等。所有的發明和創造都是在欲望的驅使下產生的。因此,《國語·周語上》:“芮良夫論專利曰:夫利,萬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或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胡可專也?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能久矣?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其極?!保?]古人這時候就已經看到了利益和欲望的驅動有多么大的作用。當今社會,我們更需要滿足人們的欲望,這是推動社會經濟前進的原動力,這種動力永遠是驅動社會進步最強大的力量。

[1]〔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衛廣來,譯注.老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3]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4]〔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5]〔美〕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6]〔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7]周自強.中國經濟通史先秦(下)[M].北京:經濟時報出版社,2007.

[8]〔春秋〕左丘明.國語[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寡欲美德老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誠實是美德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期待美好
期待美好
她是自立自強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簡單悟語
助人為樂是美德
智者老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