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閱讀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意識

2014-09-17 02:54張富貴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關鍵詞:審美意識文學作品閱讀

摘要:審美意識應貫穿于閱讀文學作品的始終。從生活實踐中培育審美意識,因此只有善于生活的人才能發掘生活的藝術,提升審美水平。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大量閱讀好的文學作品,對提讀者的審美意識很有裨益。

關鍵詞:文學作品 閱讀 審美意識 生活

提高語文讀寫能力需要有高尚的審美意識、豐富的感情。情感情感,顧名思義,“多情而善感”?!扒椤睆摹案小敝械脕?,“善感”才能“多情”。在文學作品閱讀中,要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豐富讀者的審美情感。

一、正確理解生活實踐與審美意識

1、藝術來源于生活,要善于生活。

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現。大而進退取予,小而聲音笑貌,都沒有一件和人格相沖突。下獄不肯脫逃,臨刑時還叮嚀囑咐還鄰人一只雞的債,是蘇格拉底的生命中所應有的一段文章,否則他便失其為蘇格拉底。這種生命才可以使人把它當作一幅圖畫去驚贊,它就是一種藝術的杰作。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顰眉,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東施沒有心病,強學捧心顰眉的姿態,只能引人嫌惡?!帮L行水上,自然成紋”,文章的妙處如此,生活的妙處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樣的人,感到怎樣情趣,便現出怎樣言行風采,叫人一見就覺其諧和完整,這才是藝術的生活。

2、認真地生活才有藝術

朱晦庵有一首詩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彼囆g的生活就是有“源頭活水”的生活。善于生活者對于生活也是這樣認真。曾子臨死時記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門人把它換過才瞑目。吳季札心里已經暗許贈劍給徐君,沒有實現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鄭重地把劍掛在徐君墓旁樹上,以見“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風誼。像這類的言行看來雖似小節,而善于生活者卻不肯輕易放過,正猶如詩人不肯輕易放過一字一句一樣。小節如此,大節更不消說。董狐寧愿斷頭不肯掩蓋史實,夷齊餓死不愿降周,這種風度是道德的也是藝術的。

3、藝術人生源于善于生活

蘇東坡論文,謂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這就是取舍恰到好處,藝術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對于世間一切,也拿藝術的口胃去評判它,合于藝術口胃者毫毛可以變成泰山,不合于藝術口胃者泰山也可以變成毫毛。他不但能認真,而且能擺脫。在認真時見出他的嚴肅,在擺脫時見出他的豁達。孟敏墮甑,不顧而去,郭林見到以為奇怪。他說:“甑已碎,顧之何益?”哲學家斯賓諾莎寧愿靠磨鏡過活,不愿當大學教授,怕妨礙他的自由。王徽之居山陰,有一天夜雪初霽,月色清朗,忽然想起他的朋友戴逵,便乘小舟到剡溪去訪他,剛到門口便把船劃回去。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边@幾件事彼此相差很遠,卻都可以見出藝術家的豁達。

二、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增強審美意識

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葉圣陶說過:“我們鑒賞文藝,最大目標是接受美感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弊骷谊惔逭f:“語文首先是美育?!敝袑W語文教學為學生打開一扇美的窗戶,讓他們領略文學百花園的姹紫嫣紅。我們以一貫之地創設藝術化的情境,創造良好的教學藝術氛圍,就是創造一種審美的氛圍,讓美的形式作用于學生的興趣與情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聆聽到美的聲音,體會到充滿激情、意蘊深刻、清詞麗句、聲情并茂的美。

1、無聲勝有聲之美

許多文學作品中對聲音的描寫是“無聲、無語”的描寫。描寫聲音之美,按一般思維應正面描寫其悠揚、嘹亮、清麗、幽怨、嘈雜、冷酷等,但高明的作家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不寫有聲,而極寫無聲。白居易《琵琶行》中“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耐人尋味。表面看來是平靜無語的,內心深處卻流動著“幽愁暗恨”,這樣的情感也許可從眉尖、眼角、唇邊覓到,但絕對不能用耳朵捕捉到,也許只能用心靈去感受、去體驗?!盁o聲”是“空白”,但又不是“空白”,它是一種獨特的意境,滿蓄了一片只有同為天涯淪落人才能感受的深情。而這里的“無聲”,又襯托了下文“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有聲”,更能表達出琵琶女的幽愁暗恨,虛實結合,有無相襯,使聲音的描寫具有豐富性和立體感。正如詩句所說“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更能喚起欣賞者的想象,更能使欣賞者感悟到詩人獨特的心境。

2、動靜互襯之美

人的感官中作為審美的感官主要是視覺和聽覺。欣賞大自然的美、社會生活的美以及各種藝術的美,都離不開視覺和聽覺的直接感受。

朱自清先生寫月光下的荷塘,以對美的贊頌追求來排遣心中的哀愁。寫荷葉、荷花、荷香、流水,寫得形(舞女的裙)、味(清香)、色(白、碧)、聲(渺茫的歌聲)俱全。月下荷塘是幽靜的,但作者筆下的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物靜而情動,動靜得宜、虛實相生,寫出了靈動的生命之美。揣摩后我們可以發現,寧靜幽閑的境界中并不完全摒棄聲音的描寫,這種構思往往創造出靜中寫動更幽靜的情境。

3、形聲描繪之美

描寫千姿百態的景物,人們常常是抓住特征,用描述性的語言來寫,此外,一些人善用動詞,通過動作來繪形。如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用“伏”寫黃蜂的肥胖,用“竄”寫叫天子的“輕捷”。更多的人用其他景物的形態作比較或打比方來繪形,如“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椏間”句中用“小舟”繪出新月的形,讓人讀后如見其形,如臨其境。老舍先生寫五月的青島,一句“清晨便聽到賣花聲”,就使五月的青島到處是鮮花的美景的畫面生動起來,使讀者身臨其境,賞其形、觀其色、聞其香、聽其聲。生活中若要探出山谷、洞井的深度,人們常會撿起一塊石頭扔下去,通過石子落到谷底或井底的“咚”的聲音的時間長短來判斷。借用到文學創作中,這就是以聲繪形。以聲繪形的表達方法往往使作品產生一種獨特的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啟發學生效仿,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審美情趣。美就是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聲音之美只是美學海洋中一朵平常的浪花,識得這朵浪花,也就如同尋到了航行美學之海的一葉扁舟。學會做“有心人”,美麗的風景會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

張富貴(1977--),男,漢族,甘肅隴南人,中學二級教師,漢語言文學專業。

猜你喜歡
審美意識文學作品閱讀
我們為什么要文學
文學作品與電影文學作品間的對比分析
文學作品與數學
談高中美術教學滲透健康審美意識之優化策略
世紀末的贊歌——比亞茲萊插畫藝術風格分析
淺論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
于堅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意識價值體現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