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服務與素質教育關系研究

2014-10-21 11:07李康劉巍王修彥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志愿服務調查研究

李康 劉巍 王修彥

摘要:作為一支不斷發展壯大的隊伍,青年志愿者群體開展服務,對于促進青年成長與社會和諧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調查選取某高校青年志愿者協會以及全校各學院志愿服務基地,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對志愿服務做出科學評估與督導,積極探索青年志愿者協調共進、科學發展的組織模式與運轉機制。

關鍵詞: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務;調查研究

引言

我國青年志愿者活動于1993年逐步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國志愿服務工作已經取得長足發展,志愿者規模逐年增長,服務項目不斷完善。作為一支不斷發展壯大的隊伍,青年志愿者群體開展服務,對于促進青年成長與社會和諧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志愿服務隊伍中,規模最大的群體是大學生。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入研究探索志愿服務與學生素質教育的關系,既是對志愿服務的工作意義、發展方向、實施策略的深入挖掘,也是對學生素質教育新平臺、新機制的積極探索。目前,青年志愿者及志愿服務組織做了很多努力,在人員招募、項目實施、社會影響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礎,對于促進青年志愿者自身成長、服務社會發展做了重要貢獻。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青年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對此,我們選取天津市某高校為案例,通過實地調查,研究青年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基本狀況、基本做法、基本經驗,以及目前在功能定位、組織結構、活動體系等方面的問題,并積極尋找對策措施,推動青年志愿者更好參與志愿服務。

一、調查過程與樣本分析

本次研究按照對于志愿服務的介入層次,將調研對象分為普通志愿者和志愿服務工作的組織者兩個群體。問卷采取網絡調查與線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簡單隨機抽樣進行調查。其中志愿者調查問卷共回收問卷176份,志愿服務組織者調查問卷共回收問卷151份,填答者覆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以大一大二學生最多。樣本多為注冊志愿者,男女比例均衡,家庭出身均勻分布在直轄市或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鄉鎮、農村各個層次,志愿服務時長從10小時到200小時不等,具有比較好的代表性。

二、基本統計

研究主要從參與動機、主觀感受和客觀所得進行了考察,并對學校志愿服務組織工作的開展狀況進行了關注,具體的分析如下。

(一)志愿服務參與動機。問卷將志愿服務動機分為責任動機、快樂動機和自我發展動機三類,如圖1所示,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一項得分高達7.22,占所有選項中的第一位,排在其后的則是“尋求自我滿足感”和“獲得新的生活體驗”,“擴大交際范圍,積累人脈資源”“個人升學和發展的需要”排在更后。由此可見,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動機仍然是責任感和個體的滿足感,而一些比較偏于功利性質的動機則不占主要地位,這與學生參與其他一些學生活動相比存在動機上的差異,也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志愿者更多地傾向于服務社會、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訴求。

圖1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動機

問卷第13和14題涉及志愿者的父母和寢室周圍同學對于志愿者所做的志愿服務工作的態度,超過70%的填答者表示父母和同學非常支持。這也反映了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社會氛圍和認同度較好。

(二)志愿服務主觀體驗

志愿服務對于學生素質培養的影響突出地表現在價值觀和道德感上。志愿者對于志愿服務活動的收獲,排名最高的兩項與志愿服務參與動機相似,分別為“了解了社會現實,增強了社會責任感”(4.03分)和“獲得了成就感和滿足感”(4.01分),此外,“溝通能力得到提升”也得到了很多同學的認可。而“為升學、出國等積累了資本”的得分只有2.63??傮w來說可以看到,志愿服務主要的作用是在大學生脫離高中之后為其提供更好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并且實現價值觀的改變與提升。

從一些關鍵詞來考查志愿者對于志愿服務的主觀感受(如表1),其中“奉獻”占據了第一位,“責任”和“公益”則緊隨其后。從上述情況來看,志愿服務在大學生志愿者的觀念中考慮回報的情況并不多,更多地體現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

表1 志愿服務相關詞匯認同度統計

85.43%的填答者認為志愿服務活動在其大學生活中占據很重要或比較重要的地位;98%的填答者表示在工作后會繼續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并有13.16%的填答者表示在畢業后會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專門從事志愿服務工作,甚至于進入NGO成為專職工作人員;71.05%的填答者相信志愿者的努力會讓社會更加美好。從這些情況看,大多數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之后有著良好的主觀感受,并且強化了責任意識和道德觀念,奉獻互助的思想深入內心。志愿服務對于德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三)志愿服務客觀所得

志愿服務客觀所得(如技能提升、各類獎項、加分項等)是學?;蛏鐣用鎸τ谥驹刚叩目隙ㄅc鼓勵,對于志愿者客觀所得的重視實際上是對志愿者激勵工作的重視,合理的志愿者激勵能夠有效促進志愿服務品質和規模的提升。

從志愿者接受的技能培訓以及志愿服務與專業知識上看,高達85.53%的填答者表示參與志愿服務之前接受了簡略的技能培訓或活動介紹,僅有3.95%的受訪者表示接受過系統的技能培訓課程;表示志愿服務中應用到了大量專業知識的填答者僅占5.26%,有48.68%的填答者表示涉及到了一些基礎的專業知識,還有46.05%的填答者表示并沒有涉及到任何專業知識。由此可見,志愿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獲得的技能或專業上的提升并不多,同時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映出了對于專業化程度高的志愿者的需求。

從對志愿者的獎勵情況看,有64.47%的填答者表示沒有獲得過有關志愿者的獎項,而在獲得過獎項的填答者中,59.26%的人獲得的是院級的志愿者獎項。這可以看出,當前志愿服務對于志愿者的激勵力度仍然有待加強。第38題中70.37%的填答者表示其所在的學院在保研、評優中志愿服務經歷并不能加分,這可能與部分理工科學院以成績和科研為先的性質有關,但仍然反映了對于志愿服務重視程度的不足。但在志愿服務組織者的問卷中,33.33%的填答者表示志愿服務工作作為學生工作的重要部分被納入了考慮。

志愿者對于學校志愿者激勵方面的改進建議中,表現出了對于更多更優質的志愿服務項目和更專業的培訓課程的需求,對物質獎勵的需求并不明顯(僅占19.74%)。在志愿服務組織者的問卷中,本題的答案也集中在志愿服務項目和培訓課程的提供上,可見無論是從志愿服務組織者的視角還是普通志愿者的視角來看,項目和培訓都是值得期待的。

(四)志愿服務組織方的相關工作

志愿服務組織方承擔的是資源的聯系、人員的管理、項目執行保障和后期跟進等等工作,組織方工作的好壞與整個志愿服務環境的好壞息息相關。在進行調查中,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者們也反映了一些問題。

對志愿者參與過的志愿服務種類和希望多提供的志愿服務活動機會的統計顯示(如圖2、圖3所示)。有68.42%的填答者表示他們參與過弱勢群體服務(照顧孤老病殘、關愛農民工子女、幫助貧困家庭等),50%的填答者參與過社會公益服務(大型賽會、應急救災、普及法律法規等),但有76.32%的填答者表示了對社會公益類服務的需求,只有42.11%的填答者表示了對弱勢群體服務類活動的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之后學校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參考。

圖2實際參加的志愿服務類別

圖3希望學校側重提供的志愿服務類別

志愿者參與過的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單位中院級和校級的志愿者組織得分最高,尤其是院級的青年志愿者組織,表現出了學校青年志愿者組織的覆蓋程度的工作成果,但是也反映出了各院青年志愿者組織所承擔的責任之重。

志愿服務經費問題的統計顯示,57.89%的填答者表示志愿服務中產生的費用需要由自己承擔,但在能夠報銷的填答者中費用的報銷比例一般都在70%以上。

另外,93.42%的填答者表示了對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和執行情況的滿意,而在志愿者的權益保護方面,選擇有明確權益保障規定、有規定但不能認真落實和沒有規定但不影響活動進行的各占三分之一,可以看出權益保障工作在當前的志愿服務中其實還沒有受到重視。

在志愿服務組織者的調查中,組織者們認為當前志愿服務組織的主要問題是“存在掛名不做事現象,人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66.67%)“部門分工不明,組織松散”(45.1%)兩方面,可見當前志愿服務組織的組織建設工作還需要加強。58.82%的填答者認為當前志愿服務組織在學校各組織當中的地位一般,重視程度還需加強。

在考查志愿服務的指導教師的問題時,74.42%的填答者表示指導教師在志愿服務組織建設上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行政資源的支持和對志愿服務組織骨干人員的指導上也比較充分。在指導教師改進方向的詢問中,填答者表現出了對物質資源和社會網絡資源(與社會NGO、企業、兄弟院校的聯系等)的需求(如圖所示),這也是學校方面在以后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方面。

圖4 指導教師當前的工作情況統計圖

三、現狀總結與對策分析

在中國,青年志愿者活動往往成了“雷鋒精神”在現時代的延續,人們過多地強調奉獻和社會責任,對志愿者本身的發展、素質教育強調不足。從以上的調研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志愿服務在大學生志愿者的道德發展和責任感培養中已經顯現出了作用,參與志愿服務的人往往表現出一種更加柔和的處世態度和更高的道德水平。但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到當前志愿服務的一些問題。

(一)專業化程度不高

高校志愿者的項目大多都以關愛弱勢群體或社會公益項目為主,而很多志愿者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有些時候參加志愿服務,并沒有感到自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能作為旁觀者或者做一些諸如聊天、陪伴的事情,在受助對象自身境況的改善上幾乎不能起什么作用,所以對此類志愿服務的社會效益產生了質疑。實際上,志愿者完全可以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如醫學、外語、法律等等。

(二)志愿者培訓力度不足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志愿者培訓還處在簡單的技能講解上,這與結果中表現出的對于專業化的志愿服務培訓的大量需求是不匹配的。這是提高志愿服務質量的需要,更是志愿者自身素質提高的需要。

(三)志愿服務參與管道不足,社會參與面不廣

志愿組織的社會動員能力不強,志愿服務的參與渠道狹窄,參與管道單一,社會參與面不廣。結合學校的情況就是參與的多為大一同學,大二大三大四參與度不高。參與渠道多為院青志協組織,管道單一。

(四)志愿服務網絡不完備,志愿資源浪費嚴重

數據庫建設相對滯后,軟硬件設施不甚完善,網站信息量少、內容更新緩慢,管理中各自為政、相互分割的現象比較嚴重。志愿服務網絡不完備,資源共享機制不健全,缺乏統一的網絡協調與管理機制,導致跨系統、跨區域、跨行業的資源流動和整合非常少,容易造成志愿服務的重復和志愿資源的浪費。

(五)高校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和管理體系有待創新和完善

目前各高校對志愿者的組織和管理主要通過高校青年志愿者協會,一方面,我國的青年志愿者協會起步晚,各方面建設有待完善,另一方面,我國的志愿組織帶有濃厚的官方色彩,我國志愿組織這種“官民二重性”特性,使志愿組織的獨立性受到限制,自我管理與自我發展能力不夠強。同時,高校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比較缺乏,另外,大學生志愿服務缺乏事后的總結和思考,對志愿服務的后期不重視,使得志愿服務的銜接不夠緊密,導致了學生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問卷中關于是否有必要建立志愿服務雙向反饋機制一題幾乎百分之百的肯定也印證了這一點。

針對現存問題,要推動形成青年志愿者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良好格局需要多部門協同、多層次介入、長效化實施。

(一)明確志愿服務定位,加強校地密切對接

志愿服務要積極打造清晰、積極向上、鼓勵參與的形象定位,將志愿服務任務與青年成長結合起來。主動與青年志愿者集中的單位(如高校)等密切對接,建立有效銜接、穩定通暢的溝通機制,推動志愿服務定位在社會形成共識,獲得認同。

(二)加強志愿服務組織建設,形成有力支持體系

加強志愿服務組織建設,形成有力支持體系。要加強志愿服務組織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積極推動網上注冊、信息發布、跟蹤反饋等新做法,方便志愿者進行注冊、獲取信息、表達訴求。同時,根據專業特色,加強志愿者培訓工作,建立志愿服務組織者培訓制度,形成高素質志愿者及組織者隊伍,為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信息、能力支持。

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一方面要不斷拓寬志愿服務渠道和志愿服務類型,促使志愿服務和志愿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充分了解志愿者的需求,同時提供多渠道、多樣化、多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另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務網絡,健全資源共享、網絡協調與管理機制,從而促進跨系統、跨區域、跨行業的資源流動和整合,降低志愿服務的重復和減少志愿資源的浪費。

(三)健全職院服務培訓體系,完善志愿服務項目形式

健全培訓制度,堅持兩條原則:一是志愿者正式注冊后必須進行系統培訓,二是志愿者實施具體服務項目前必須進行專業培訓。對志愿者的培訓經歷應建立專門的檔案,各類培訓的小時數應有明確的要求,培訓情況要作為志愿者考核的重要依據。要不斷創新和完善培訓內容,結合各類志愿服務的特征進行科學歸納,參考其他領域專業化的培訓課程,做到統一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在新形勢、新條件下,志愿服務面臨新任務、新挑戰,必須主動適應,主動作為,主動完善。從項目上突破,逐步打造有實效性、影響力、帶動性的品牌項目,充分發揮項目的載體、平臺作用。同時,要不斷創新動員機制,利用新媒體,搭建新平臺,創新形式、載體,宣傳志愿文化,通過創新實現新突破。

(四)做好志愿服務保障,推動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學校當前對志愿者的激勵仍然不足,例如一部分學院在保研等活動的加分項中并沒有列入志愿服務,志愿服務工作整體在學校的行政系統中并沒有受到高度重視等。因結合學校本身特點,一方面加大對志愿服務精神的宣傳,鼓勵同學們投身于志愿服務事業,轉變同學們的認知,確立對志愿服務的科學的認識,另一方面,學校在發展志愿服務的同時要注重把志愿服務和學生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志愿服務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要加強對志愿服務的支持力度,形成穩定投入機制,滿足志愿服務在交通、基地建設、組織建設等方面的經費需要。要探索形成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充分挖掘典型,做好宣傳推廣,形成帶動示范,弘揚志愿精神,凝聚、傳播強大正能量,切實推動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參考文獻:

[1]丁元竹等.中國志愿服務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M],2007.

[2]吳江.1994—2007中國志愿服務的文獻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8,01:85-89.

[3]譚建光,朱莉玲.中國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分析[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03:19-25.

[4]彭華民,陳學鋒,高云霞.服務學習:青年志愿服務與大學教育整合模式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9,04:87-91.

[5]蔡建淮,李榮志.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以南京N學院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1,03:55-57.

[6]李茂平.志愿服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J].社會主義研究,2012,04:27-30.

[7]張勤,武志芳.中國志愿者發展問題研究的新視角[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06:52-56.

[8]翁鐵慧.青年志愿者活動:大學生德育踐履的良好方式[J].中國青年研究,2002,06:68-70.

[9]馬海韻.中國公民志愿精神:價值愿景、成長現狀及培育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1,12:86-91+104.

猜你喜歡
志愿服務調查研究
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課外體育活動的調查研究
企業管理視角下村級財務人員素質研究
新媒體時代的高校紅十字建設
西安體院學院體育專業學生人生規劃研究
西安市體育旅游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關于技工院校學生德育課堂學習興趣的調查與研究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