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性學習的指導策略

2014-10-27 03:30張華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拿破侖創設歷史

張華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以后的新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法,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小組合作,從而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歷史課的教學中同樣可以很好的運用探究性學習。

一、創設歷史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歷史教學情境,教師教師把教學信息置于一個奇特、新穎、有趣的特定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歷史課的故事性強,情境創設就可以充分利用歷史知識特有的趣味,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讓學生“學得幸?!?。

1.用問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意識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于問題,也能在問題中得到發展。所以老師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出疑問并呈現難題,把學生引導為探究的主人,讓他們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例如在學習《唐朝的對外交往》一課時,我利用《西游記》唐僧引出玄奘后提了這樣的問題:《西游記》中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難”暗示玄奘西游的什么困難?玄奘是不是就是唐僧?七年級學生對《西游記》的興趣是顯然的,他們馬上就興致勃勃的展開了討論、探究,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后,我提出了玄奘西游的路線和絲綢之路的關系,加深了問題的難度,起到了溫故知新的作用。下課時留了拓展延伸的問題,讓學生下去查一查火焰山是不是真的,激發了學生極大的探究問題的興趣。

2.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意識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能夠為學生提供功能各異、形式多樣的歷史資料。在課堂學習中適當的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的圖片,播放視頻,把歷史事件真實的再現給學生,學生就會主動的探究,積極參與,達到愿學、樂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

一課時,播放了一段《長征》電視劇里面飛奪瀘定橋的視頻,讓學生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探究什么是長征精神。

3.用歷史故事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意識

教師可以給學生將一些歷史故事,讓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要探究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誘發他們探究的興趣。我給學生將了商鞅車裂的故事后,學生馬上就問商鞅變法不是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嗎,為什么還會落這樣悲慘的下場?我就引導學生認真研究商鞅變法的內容,想一想是誰把商鞅推上刑場的?結果一下子就得出了是“廢除舊貴族的特權”惹的禍,學生都唏噓不已,明白了改革是新生事物,需要承擔風險:學習商鞅勇于變法創新,不畏艱難的精神,樹立為中華振興而發憤讀書的信念,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總之,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為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采用多種途徑感知歷史,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歷史課學習中采取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不僅能促進學生學會從當時的歷史條件理解歷史上的人和事,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理解歷史問題的價值和意義,并嘗試體驗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通過搜集資料、掌握證據和獨立思考,初步學會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嘗試反思歷史,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

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

教師要善于挖掘歷史教材的豐富內涵、開放性的內容,開發多種信息渠道,適當的開展課堂討論,甚至可以組織辯論會,引導學生探究歷史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引導學生客觀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對歷史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解釋和評述力求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例如在學習《人類的形成》時,我用“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導入,提出問題:人類的出現果真如此嗎?學生討論中,出示有關古猿進化的圖片,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看圖片討論,很容易得出人類起源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猿類,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然后就“動腦筋”中的問題:“‘直立行走和‘火的使用哪一個在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展開辯論,學生積極發表意見,暢所欲言,得出結論: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直立行走使雙手解放出來,這就為古猿學習制造和使用工具,從而促進大腦的發育提供了可能。這樣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掌握的輕松愉快,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充分運用教學掛圖、幻燈、投影、故事、影片等手段

學習手段、學習方法的多樣化能夠使歷史課更加形象生動。例如在學習《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我出示了法國埃菲爾鐵塔圖片,提問:這是法國象征性建筑物,同學們了解它的歷史嗎?學生對埃菲爾鐵塔比較熟悉,但是對它的歷史基本不知道,我告訴他們:埃菲爾鐵塔建于1889年,是為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而建。塔高320米,塔重7000多噸,氣勢宏偉、壯觀。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對法國的興趣。我就勢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教材,思考:法國大革命為什么會發生?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法國等級制度》《深受壓迫的法國農民》兩幅圖,討論探究問題得出結論:第三等級對封建統治者普遍不滿。培養在拿破侖和他的帝國的學習時,播放了影片《拿破侖》中他加冕的一段視頻,并講了他加冕稱帝的趣聞故事,提出問題:我們能從中得出什么結論?學生回答:這種迫不及待的舉動恰恰說明拿破侖想當皇帝的野心,拿破侖帝國建立,取代了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指導學生看書歸納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后,看《極盛時期的拿破侖帝國》地圖,指出此時的法國疆域拓展了近3倍,但是顯赫一時的帝國只存在了十年,原因何在?把這個問題布置為課后拓展訓練,在第二節課上學生把他們課后查找的資料展示討論后,得出帝國覆亡的原因,再次論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評價拿破侖。歷史人物評價能力是較高標準的綜合性能力,其基本方法是論從史出,結合他的活動、歷史背景和時代的需要來評價歷史人物,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客觀、實事求是地評價。對拿破侖的評價我們也要遵循這一原則:他是法國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戰爭狂人和獨裁者。我把這樣評價拿破侖的理由交給學生去探究,以提高他們史論結合的能力。這樣學生通過圖片、故事、影片中學會了從圖片中獲取知識和探究總結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要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在學習時進行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猜你喜歡
拿破侖創設歷史
拿破侖的“理想之星”
“拿破侖大軍”
創設未來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