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歷史新課改下對歷史新教材的幾點認識

2014-10-27 03:30馬雪巧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新教材高中歷史教學

馬雪巧

摘 要:歷史教科書是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在歷史教學中處于最基礎地位。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內容的變化,如跨度大、跳躍大、難度高,內容多、課時少等。所以,我認為:歷史教師所持的教材觀、處理教材的能力、處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將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的效果。本文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高中歷史新教材的認識。

關鍵詞:高中歷史 新教材 教學

進入21世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課程改革也勢在必行。史學理論也實現了與時俱進,不斷更新。這次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是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指導之下進行的,通過改革高中歷史教材出現了一標多本的局面。這給改革中歷史教學在教材使用方面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又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就高中歷史教材,談談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可讀性不太強

新課本簡化了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強化了對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和意義、影響的分析,增強了對重要歷史人物的全面評價,增加了圖畫、材料和思考題,旨在提高能力上的目標要求,其用意是很好的。但是,可以看到:新課本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發展過程敘述過于簡化,有些過程的敘述就相當于綱要提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課本的可讀性,給教學中實現教學目的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離開了對歷史發展過程生動形象的敘述,歷史結論、歷史規律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歷史本身是有血有肉、有聲有色、豐富多彩的,對歷史發展過程的敘述過于簡單,歷史背景、意義和影響便顯得枯燥乏味。這種情況必然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兩種后果:一是課本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二是違背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的認識規律,給學生理解歷史理論、掌握規律性的歷史知識帶來了困難。

二、能力要求偏高

與舊課本相比,新課本能力要求高是個明顯的特點。在能力上高要求,這對于學科功能的發揮,對于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高智能的人才,無疑是有益的。但是,就青少年的學習生涯來說,他們要經歷小學、中學、大學三個主要階段,有的還要讀研究生,因此,能力培養要分階段,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地進行。對高中生的能力要求,應當講究適度。歷史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它所涉及的理論之高深、知識之廣博、邏輯之嚴密,是其他任何一門社會科學所無法比擬的。歷史科學要人們去“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要真正做到“究”與“通”,沒有廣博的知識,沒有深透的理論,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是不可能的。為什么社會上有二十幾歲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但卻很少有二十幾歲的史學家?根源就在這里。高中學生僅僅是一些十六七歲青少年,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但知識還不寬廣、不扎實;他們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這種思維能力還較弱;他們接觸過一些理論,但只是一些簡單的理論;他們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但閱歷還比較浮淺。嚴格說來,在歷史老人面前,高中生還只不過是個充滿好奇而帶稚氣的孩子。根據高中生的以上特征,根據高中生的學業負擔和高中歷史的課時安排,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真正實現新課本中所提出的各種能力目標,這既為難了學生,也為難了教師。誰不希望祖國的青少年早日成才呢?但心急不能喝熱湯,欲速則不達。能力要求偏高,會使學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只求高深、不求扎實,囫圇吞棗、拔苗助長,這是教學之大忌。

三、人物形象不太鮮明

人類歷史是由人類共同創造的,但重要的歷史人物往往對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杰出歷史人物的思想、行為對青少年的成長又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對重要的、杰出的歷史人物活動的講述,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這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新課本中,一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非常有利的歷史人物,如克倫威爾、華盛頓和拿破侖等,內容顯得比較單薄,因而,人物形象也就比較蒼白。由于材料較少,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采用以人帶事的方法,或是采用以事帶人的方法,教學活動都不便展開,致使人物個性、人物思想、人物形象都不太鮮明,人物評價也難以全面。在重要的、杰出的歷史人物中,他們的經歷、思想、行為往往有許多動人之處,課本應予以敘述;有些堪稱千古絕唱的情節,課本應當濃筆重墨地描述,因為,青少年從歷史人物活動中受到的啟發教育,比單純的理論教育要生動得多、深刻得多。

四、重要的問題缺乏充足的說明材料

在歷史教學中,對于一些重要的問題,如果缺乏材料,或是材料不充分,分析便深不下去,結論也很難形成,新課本有些地方也有這種情況。比如,在第二章第四節中,對于波及歐洲、影響世界的啟蒙運動,新課本卻沒有專門的材瓣!獨立的段落說明它產生的背景,從而使啟蒙運動的出現顯得很突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也就不明確。又如,在第二章第一節中,課本用了較多的篇幅敘述英國內閣制的形成過程,但有助于形成內閣制概念的材料卻不多,而內閣制定義則沒有,致使學生掌握這段歷史較為費力。再如,在第二章第二節中,對奧地利改革收效不大的原因,新課本講是“由于它限制了封建地主的某些特權,遭到激烈阻撓,收效不大?!边@種解釋很難使人信服。因為當時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主的特權,為何其他國家的改革沒有遭到封建地主的激烈阻撓,偏偏在奧地利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這里,如果充實一些材料,說明奧地利在改革時,由于中央權力較弱,對地方封建割據勢力打擊不力,加上改革沒有處理好民族矛盾,沒有采取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政策等原因,學生理解起來就更為方便。

總之,何一次教材的革新,必然伴隨著美麗與痛苦。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形式多樣的優點,也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閱讀和選擇空間。但是新教材對許多編寫者來說,畢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面對新教材時,少一些抱怨,多一點揚長避短的精神,多一些對教材處理方法的創新。

猜你喜歡
新教材高中歷史教學
地理新教材封面圖像解讀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課本之中的“樹”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