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及影響分析

2014-11-03 06:41唐曉純王志剛張星聯
軟科學 2014年10期
關鍵詞:農村居民食品安全影響因素

唐曉純+ 王志剛 張星聯 等

摘要:通過全國8省市602份農戶的調查統計發現:有7成以上的農村居民表示關注食品安全信息,對嬰幼兒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的標簽信息最為關注,對市場準入、禁用劇毒農藥等相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食品安全法的知曉率不到3成。對食品安全信息傳播途徑、傳遞內容和服務訴求方面雖然存在明顯差異,但是農村居民對政府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較高?;貧w顯示,對農戶食品安全信息服務訴求的顯著影響因素中,女性比例、食用油標簽信息關注度呈負相關性;6項監管措施認知、嬰幼兒食品標簽信息關注度、標簽營養成分的關注度為正相關性。

關鍵詞:農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6.6;F407.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409(2014)10-0032-07

隨著國家對農村信息化建設投入的不斷提高,農民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愿不斷增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指導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果,農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近年來,一些學者在信息服務方面做了相關研究,例如鄭風田、許竹青以手機載體為例,進行了信息溝通技術對漁民收入、社會角色的研究等[1~3];吳元元研究了以信息為基礎的公共治理[4];王可山探討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經濟學屬性[5];張莉俠、劉剛發現上海市民最信任政府信息[6];何坪華、焦金芝、劉華楠等研究表明消費者安全意識程度和電視信息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關注度顯著影響[7];周應恒、霍麗、彭曉佳認為信息強化對消費行為具有影響等[8]。然而,隨著近年來非法添加劑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爆發,食品安全問題正在向邊遠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部轉移,使原本食品安全監管就很薄弱的農村地區,更易發生重大問題[9],而現有文獻鮮有對我國農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的研究。關注我國農村居民利用信息技術獲得食品安全知識的狀況,特別是《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我國農村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服務的需求,成為我國農村現代化和信息化進程的現實問題之一,為此,本文擬以實證分析方法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4總結與思考

通過研究可以得到三點結論。第一,目前我國農村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關注在增強,對食品標簽信息中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營養成份表最為關注,并重視觀察嬰幼兒食品、食用油和乳制品的標簽信息,但是對致敏成分、轉基因產品的標簽等關注度較低。大多數的農村居民能夠了解禽流感疫情、禁用劇毒農藥等安全監管政策,對下架、準入等食品安全監管手段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對食品安全法的知曉率較低。第二,農戶期望的信息途徑首選電視傳媒,表明信息傳播工具的普及性和傳遞內容的呈現形式影響較大。同時,對信息傳播主體的信任度也是主要影響因素,例如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和專家學者。農戶迫切需要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內容有食品營養知識、質量認證知識和投訴渠道。對政府提供信息服務的第一訴求是有效打擊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第三,農戶對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的顯著影響因素為女性比例、監管措施認知、嬰幼兒食品標簽信息、食用油標簽信息和標簽營養成分信息。

由此,針對現階段農戶的信息需求來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務水平,可以從兩個方面加強。一是針對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和新的風險變化,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及時為農民提供規范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農民識別和規避不安全食品的風險防控能力;二是進一步利用農民信任的信息傳播主體和媒介如專家學者、電視廣播等,尤其是政府的信息服務渠道以及村委會的作用。鑒于農戶對政府及權威部門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具有一定的信任程度,國家在加大公共信息監管的基礎上,增強鄉鎮農村的信息化網絡覆蓋能力,利用手機、政府微博等新媒體拓展食品安全信息服務,使農民在伴隨著數字化技術進步的同時,提高對食品安全的法制認知以及食品安全的風險防控能力。

本文在信息中引入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食品下架等新的政策法規和監管措施,并加入致敏物質、轉基因產品、非法添加等風險因素,以及手機、互聯網、公共移動媒介、政府官網微博等新媒體載體,是對已有的農村居民食品安全認知和信息化建設方面研究的新拓展,研究結論和政策含義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討論樣本區域的差異影響,以及在食品安全信息方面適當增加食品安全標準、風險預警信息等要素。

參考文獻:

[1]鄭風田,許竹青,羅丹等.農民信息供需態勢及其功能拓展:634個樣本[J].重慶社會科學,2012(3):5-14.

[2]許竹青.信息溝通技術對我國農民的影響研究:銷售價格、市場參與及農民的社會網絡[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2.

[3]許竹青,陳潔.手機使用對我國養魚戶收入和銷售價格的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內蒙古和安徽兩地的300份調研數據[J].蘭州學刊,2012(1):89-94.

[4]吳元元.信息基礎、聲譽機制與執法優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視野[J].中國社會科學,2012(10):115-133.

[5]王可山.食品安全信息問題研究述評[J].經濟學動態,2012(8):92-96.

[6]張莉俠,劉剛.消費者對生鮮食品質量安全信息搜尋行為的實證分析——基于上海市生鮮食品消費的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0(2): 97-103.

[7]何坪華,焦金芝,劉華楠.消費者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關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9市(縣)消費者的調查[J].農村技術經濟,2007(6): 4-11.

[8]周應恒,霍麗明,彭曉佳.食品安全:消費者態度、購買意愿及信息的影響——對南京市超市消費者的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 53-59.

[9]武文涵,孫學安,唐曉純.農村食品安全新問題及其思考[J].食品工業科技,2012(7):397-400.

[10]曾寅初,夏薇,黃波.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購買與認知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北京市消費者調查的分析[J].消費經濟,2007,23(1):38-42.

[11]王志剛.食品安全的認知和消費決定∶關于天津市個體消費者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4):41-48.

[12]何坪華,凌遠云,劉華楠.消費者對食品質量信號的利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來自9市、縣消費者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08(4):41-52.

[13]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簡報:禽流感[EB/OL]. http://www.who.int/influenza/human_animal_interface/avian_influenza/archive/zh/index.html,2013-02-01.

[14]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世界衛生組織人感染H7N9禽流感聯合考察組通報稿[EB/OL].http://www.nhfpc.gov.cn/yjb/s3578/201304/0dbdfef752d541739e149b6af121c4de. shtml,2013-04-24.

[15]陳琦,趙敏娟. 收入分配視角下的農村居民消費研究[J].軟科學,2012,26(12):26-31.

[16]王君萍,王玉龍.西北地區新農村建設投資對擴大農村消費需求的貢獻率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區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軟科學,2011,25(10):69-83.

(責任編輯:冉春紅)

摘要:通過全國8省市602份農戶的調查統計發現:有7成以上的農村居民表示關注食品安全信息,對嬰幼兒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的標簽信息最為關注,對市場準入、禁用劇毒農藥等相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食品安全法的知曉率不到3成。對食品安全信息傳播途徑、傳遞內容和服務訴求方面雖然存在明顯差異,但是農村居民對政府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較高?;貧w顯示,對農戶食品安全信息服務訴求的顯著影響因素中,女性比例、食用油標簽信息關注度呈負相關性;6項監管措施認知、嬰幼兒食品標簽信息關注度、標簽營養成分的關注度為正相關性。

關鍵詞:農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6.6;F407.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409(2014)10-0032-07

隨著國家對農村信息化建設投入的不斷提高,農民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愿不斷增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指導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果,農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近年來,一些學者在信息服務方面做了相關研究,例如鄭風田、許竹青以手機載體為例,進行了信息溝通技術對漁民收入、社會角色的研究等[1~3];吳元元研究了以信息為基礎的公共治理[4];王可山探討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經濟學屬性[5];張莉俠、劉剛發現上海市民最信任政府信息[6];何坪華、焦金芝、劉華楠等研究表明消費者安全意識程度和電視信息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關注度顯著影響[7];周應恒、霍麗、彭曉佳認為信息強化對消費行為具有影響等[8]。然而,隨著近年來非法添加劑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爆發,食品安全問題正在向邊遠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部轉移,使原本食品安全監管就很薄弱的農村地區,更易發生重大問題[9],而現有文獻鮮有對我國農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的研究。關注我國農村居民利用信息技術獲得食品安全知識的狀況,特別是《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我國農村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服務的需求,成為我國農村現代化和信息化進程的現實問題之一,為此,本文擬以實證分析方法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4總結與思考

通過研究可以得到三點結論。第一,目前我國農村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關注在增強,對食品標簽信息中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營養成份表最為關注,并重視觀察嬰幼兒食品、食用油和乳制品的標簽信息,但是對致敏成分、轉基因產品的標簽等關注度較低。大多數的農村居民能夠了解禽流感疫情、禁用劇毒農藥等安全監管政策,對下架、準入等食品安全監管手段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對食品安全法的知曉率較低。第二,農戶期望的信息途徑首選電視傳媒,表明信息傳播工具的普及性和傳遞內容的呈現形式影響較大。同時,對信息傳播主體的信任度也是主要影響因素,例如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和專家學者。農戶迫切需要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內容有食品營養知識、質量認證知識和投訴渠道。對政府提供信息服務的第一訴求是有效打擊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第三,農戶對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的顯著影響因素為女性比例、監管措施認知、嬰幼兒食品標簽信息、食用油標簽信息和標簽營養成分信息。

由此,針對現階段農戶的信息需求來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務水平,可以從兩個方面加強。一是針對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和新的風險變化,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及時為農民提供規范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農民識別和規避不安全食品的風險防控能力;二是進一步利用農民信任的信息傳播主體和媒介如專家學者、電視廣播等,尤其是政府的信息服務渠道以及村委會的作用。鑒于農戶對政府及權威部門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具有一定的信任程度,國家在加大公共信息監管的基礎上,增強鄉鎮農村的信息化網絡覆蓋能力,利用手機、政府微博等新媒體拓展食品安全信息服務,使農民在伴隨著數字化技術進步的同時,提高對食品安全的法制認知以及食品安全的風險防控能力。

本文在信息中引入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食品下架等新的政策法規和監管措施,并加入致敏物質、轉基因產品、非法添加等風險因素,以及手機、互聯網、公共移動媒介、政府官網微博等新媒體載體,是對已有的農村居民食品安全認知和信息化建設方面研究的新拓展,研究結論和政策含義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討論樣本區域的差異影響,以及在食品安全信息方面適當增加食品安全標準、風險預警信息等要素。

參考文獻:

[1]鄭風田,許竹青,羅丹等.農民信息供需態勢及其功能拓展:634個樣本[J].重慶社會科學,2012(3):5-14.

[2]許竹青.信息溝通技術對我國農民的影響研究:銷售價格、市場參與及農民的社會網絡[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2.

[3]許竹青,陳潔.手機使用對我國養魚戶收入和銷售價格的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內蒙古和安徽兩地的300份調研數據[J].蘭州學刊,2012(1):89-94.

[4]吳元元.信息基礎、聲譽機制與執法優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視野[J].中國社會科學,2012(10):115-133.

[5]王可山.食品安全信息問題研究述評[J].經濟學動態,2012(8):92-96.

[6]張莉俠,劉剛.消費者對生鮮食品質量安全信息搜尋行為的實證分析——基于上海市生鮮食品消費的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0(2): 97-103.

[7]何坪華,焦金芝,劉華楠.消費者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關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9市(縣)消費者的調查[J].農村技術經濟,2007(6): 4-11.

[8]周應恒,霍麗明,彭曉佳.食品安全:消費者態度、購買意愿及信息的影響——對南京市超市消費者的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 53-59.

[9]武文涵,孫學安,唐曉純.農村食品安全新問題及其思考[J].食品工業科技,2012(7):397-400.

[10]曾寅初,夏薇,黃波.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購買與認知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北京市消費者調查的分析[J].消費經濟,2007,23(1):38-42.

[11]王志剛.食品安全的認知和消費決定∶關于天津市個體消費者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4):41-48.

[12]何坪華,凌遠云,劉華楠.消費者對食品質量信號的利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來自9市、縣消費者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08(4):41-52.

[13]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簡報:禽流感[EB/OL]. http://www.who.int/influenza/human_animal_interface/avian_influenza/archive/zh/index.html,2013-02-01.

[14]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世界衛生組織人感染H7N9禽流感聯合考察組通報稿[EB/OL].http://www.nhfpc.gov.cn/yjb/s3578/201304/0dbdfef752d541739e149b6af121c4de. shtml,2013-04-24.

[15]陳琦,趙敏娟. 收入分配視角下的農村居民消費研究[J].軟科學,2012,26(12):26-31.

[16]王君萍,王玉龍.西北地區新農村建設投資對擴大農村消費需求的貢獻率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區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軟科學,2011,25(10):69-83.

(責任編輯:冉春紅)

摘要:通過全國8省市602份農戶的調查統計發現:有7成以上的農村居民表示關注食品安全信息,對嬰幼兒食品、食用油、乳制品的標簽信息最為關注,對市場準入、禁用劇毒農藥等相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食品安全法的知曉率不到3成。對食品安全信息傳播途徑、傳遞內容和服務訴求方面雖然存在明顯差異,但是農村居民對政府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信任度較高?;貧w顯示,對農戶食品安全信息服務訴求的顯著影響因素中,女性比例、食用油標簽信息關注度呈負相關性;6項監管措施認知、嬰幼兒食品標簽信息關注度、標簽營養成分的關注度為正相關性。

關鍵詞:農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6.6;F407.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409(2014)10-0032-07

隨著國家對農村信息化建設投入的不斷提高,農民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愿不斷增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指導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也取得了喜人成果,農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近年來,一些學者在信息服務方面做了相關研究,例如鄭風田、許竹青以手機載體為例,進行了信息溝通技術對漁民收入、社會角色的研究等[1~3];吳元元研究了以信息為基礎的公共治理[4];王可山探討了食品安全信息的經濟學屬性[5];張莉俠、劉剛發現上海市民最信任政府信息[6];何坪華、焦金芝、劉華楠等研究表明消費者安全意識程度和電視信息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關注度顯著影響[7];周應恒、霍麗、彭曉佳認為信息強化對消費行為具有影響等[8]。然而,隨著近年來非法添加劑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爆發,食品安全問題正在向邊遠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部轉移,使原本食品安全監管就很薄弱的農村地區,更易發生重大問題[9],而現有文獻鮮有對我國農村居民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的研究。關注我國農村居民利用信息技術獲得食品安全知識的狀況,特別是《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我國農村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服務的需求,成為我國農村現代化和信息化進程的現實問題之一,為此,本文擬以實證分析方法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4總結與思考

通過研究可以得到三點結論。第一,目前我國農村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關注在增強,對食品標簽信息中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營養成份表最為關注,并重視觀察嬰幼兒食品、食用油和乳制品的標簽信息,但是對致敏成分、轉基因產品的標簽等關注度較低。大多數的農村居民能夠了解禽流感疫情、禁用劇毒農藥等安全監管政策,對下架、準入等食品安全監管手段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對食品安全法的知曉率較低。第二,農戶期望的信息途徑首選電視傳媒,表明信息傳播工具的普及性和傳遞內容的呈現形式影響較大。同時,對信息傳播主體的信任度也是主要影響因素,例如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和專家學者。農戶迫切需要了解的食品安全信息內容有食品營養知識、質量認證知識和投訴渠道。對政府提供信息服務的第一訴求是有效打擊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第三,農戶對食品安全信息服務需求的顯著影響因素為女性比例、監管措施認知、嬰幼兒食品標簽信息、食用油標簽信息和標簽營養成分信息。

由此,針對現階段農戶的信息需求來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務水平,可以從兩個方面加強。一是針對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和新的風險變化,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及時為農民提供規范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農民識別和規避不安全食品的風險防控能力;二是進一步利用農民信任的信息傳播主體和媒介如專家學者、電視廣播等,尤其是政府的信息服務渠道以及村委會的作用。鑒于農戶對政府及權威部門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具有一定的信任程度,國家在加大公共信息監管的基礎上,增強鄉鎮農村的信息化網絡覆蓋能力,利用手機、政府微博等新媒體拓展食品安全信息服務,使農民在伴隨著數字化技術進步的同時,提高對食品安全的法制認知以及食品安全的風險防控能力。

本文在信息中引入食品安全法、食品召回、食品下架等新的政策法規和監管措施,并加入致敏物質、轉基因產品、非法添加等風險因素,以及手機、互聯網、公共移動媒介、政府官網微博等新媒體載體,是對已有的農村居民食品安全認知和信息化建設方面研究的新拓展,研究結論和政策含義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討論樣本區域的差異影響,以及在食品安全信息方面適當增加食品安全標準、風險預警信息等要素。

參考文獻:

[1]鄭風田,許竹青,羅丹等.農民信息供需態勢及其功能拓展:634個樣本[J].重慶社會科學,2012(3):5-14.

[2]許竹青.信息溝通技術對我國農民的影響研究:銷售價格、市場參與及農民的社會網絡[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2.

[3]許竹青,陳潔.手機使用對我國養魚戶收入和銷售價格的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內蒙古和安徽兩地的300份調研數據[J].蘭州學刊,2012(1):89-94.

[4]吳元元.信息基礎、聲譽機制與執法優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視野[J].中國社會科學,2012(10):115-133.

[5]王可山.食品安全信息問題研究述評[J].經濟學動態,2012(8):92-96.

[6]張莉俠,劉剛.消費者對生鮮食品質量安全信息搜尋行為的實證分析——基于上海市生鮮食品消費的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0(2): 97-103.

[7]何坪華,焦金芝,劉華楠.消費者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的關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9市(縣)消費者的調查[J].農村技術經濟,2007(6): 4-11.

[8]周應恒,霍麗明,彭曉佳.食品安全:消費者態度、購買意愿及信息的影響——對南京市超市消費者的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 53-59.

[9]武文涵,孫學安,唐曉純.農村食品安全新問題及其思考[J].食品工業科技,2012(7):397-400.

[10]曾寅初,夏薇,黃波.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購買與認知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基于北京市消費者調查的分析[J].消費經濟,2007,23(1):38-42.

[11]王志剛.食品安全的認知和消費決定∶關于天津市個體消費者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4):41-48.

[12]何坪華,凌遠云,劉華楠.消費者對食品質量信號的利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來自9市、縣消費者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08(4):41-52.

[13]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簡報:禽流感[EB/OL]. http://www.who.int/influenza/human_animal_interface/avian_influenza/archive/zh/index.html,2013-02-01.

[14]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世界衛生組織人感染H7N9禽流感聯合考察組通報稿[EB/OL].http://www.nhfpc.gov.cn/yjb/s3578/201304/0dbdfef752d541739e149b6af121c4de. shtml,2013-04-24.

[15]陳琦,趙敏娟. 收入分配視角下的農村居民消費研究[J].軟科學,2012,26(12):26-31.

[16]王君萍,王玉龍.西北地區新農村建設投資對擴大農村消費需求的貢獻率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區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軟科學,2011,25(10):69-83.

(責任編輯:冉春紅)

猜你喜歡
農村居民食品安全影響因素
70年來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40倍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居民人力資本投資研究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分析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場開發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