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問題

2014-11-10 18:37王春煥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自我教育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

王春煥

[摘 要]21世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而要實施素質教育,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增強教育的主體性是關鍵。本文在綜述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現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并提出了這一研究的現代價值。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自我教育;客體主體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宏觀層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其他系統的相對獨立性;微觀層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以及二者的有機整合。在本文中我主要從微觀層面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綜述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研究,學術界有多種學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單主體說

這一學說又分為三種:教育者主體說、受教育者主體說、政治集團主體說。教育者主體說以赫爾巴特為代表,受教育者主體說以盧梭、林威為代表,這兩種學說都是片面強調一方的主體地位并把它絕對化而忽視另一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能動性。政治集團主體說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是“一定社會政治集團或政治機構”。這一學說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看作是相當于“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最初組織者,而不是具有主體性的人。所以說,這三種觀點都是錯誤的、片面的。

2、雙主體

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為主體。該學說的代表人物陳秉公,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分施教、受教兩個過程,在這兩個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為主體、客體,雙方影響是相互的。這一學說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主動性,特別是受教過程中主體性作用的發揮,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3、三重主體說

該學說以王穎為代表,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時裝本體性主體、教育者是實踐性主體、教育對象是自我教育主體。該學說雖然都看到了參與人作用的發揮,但是我認為這是對上述三種單主體說的簡單相加,參與人間似乎是平行的,對于說明教育者與教育對象間的關系明顯難以令人接受。

4、多主體說

該學說以張耀燦、鄭永廷為代表,把教育者、教育客體、教育介體、教育環體都當作了主體。其實,這種“多主體說”實質上是種“泛主體說”或“無主體說”,不能發出真正的經營主體,并且也混淆了主體與介體、環體間的差異。

5、主體間性說

該學說是對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的移植,哈貝馬斯指出:“個體的生活歷史和主體間的生活方式共同構成了生活世界?!痹搶W說主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教育者間、受教育者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間的主體間性。從這可以看出,該學說實際上也是一種雙主體說,只是情況更為復雜而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是種自我教育,它必須以人的主體性為基本條件才能順利實施,它包括教育者的主體性、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性。

1、教育者的主體性

教育者的主體性表現為其能動性、主導性、創造性、前瞻性。能動性是指教育者能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性作用的發揮。前瞻性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要立足現實、從受教育者現實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又要放眼未來,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培養人。

2、受教育者的主體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應表現在與教育者類似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上。即受教育者能自主決定是否接受教育所傳遞的思想、信息;即使接受,也能自主決定以什么樣的態度、方式去接受;受教育者的能動性指他能根據自己的認識去油選擇地接受信息。受教育者的創造性是說他能夠對所接受的信息加以改造,形成符合自身的新思想、新品德,提高自身認識水平,更加符合社會發展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一種主體性活動,并不是單純傳授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的知識教育過程,而是一種涵蓋歷史、文化特質的社會交往活動;也是一項具有明確目標指向性和價值取向性的活動,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最鮮明的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效展開,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充分發揮為前提的;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因材施教”,使教育活動在更大程度上適合受教育者的特點,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的現代價值

當今多元化的大氛圍,人們各方面都面臨著挑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就是要調動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幫助他們在眾多沖擊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塑造完美的人格。人的修養、人格的完善是一個漫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只有人自身有了這種需求、渴望后,才能保證這一過程的積極順利完成。

人的主體性特征表現在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上;通過人的主體性的充分研究,可以更好地激發人的積極性、不斷深化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改造、發展,從而使人各方面得到提高。人的全面發展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人們開始認識到教育中的主體性的發揮對于改變以前狀況、實現新時代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主體性研究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必然內容。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培育人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必然要對其主體性進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分歧雖多,但我認為其研究是必要的、有意義的。我們在研究時,不應簡單地說“誰是主體、誰是客體”,因為主體與客體是一對應關系,不是一對必然、絕對的關系;我們應著重本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施而充分研究主體性。主體性的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地有效實施,從而有利于人的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間接有利于建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張耀燦,徐志遠.關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客體關系[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復印資料).2003(6).

[3]駱郁廷.論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客體及相互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4).

[4]哈貝馬斯.后形而上學思想[M].曹衛東.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17.

[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4.

[6]郭文安,陳東升.國民素質與教育基礎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34.

猜你喜歡
自我教育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大學生自我教育目標設定研究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中職學生良好習慣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網絡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論“教學留白”在語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