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古漢語詞語活用的形象性特征

2014-11-24 18:43蔡豐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關鍵詞:形象性古漢語

[摘 要]詞語活用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現象。詞語在活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形象性的特征。本文擬從抽象語義的形成、修辭手法的運用、內外語境的烘托等方面來探討古漢語詞語活用的形象性特征。

[關鍵詞]古漢語;詞語活用;形象性

詞語活用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現象?!霸~語活用包括詞義、詞類、詞的色彩等方面的活用?!@示了作家高度的語言修養和漢語詞匯的巨大的藝術張力?!盵1]“對于詞類活用,僅從語法角度認識它的組合配置規律是片面的,膚淺的,只有從修辭方面進一步研究古人為什么‘在句子中改變其基本功能,才能全面地、實質性地把握其意義?!盵2]本文所探討的古漢語詞語活用的形象性特征就屬于修辭角度方面的研究。形象性是指文藝創作和語言交際中,用形象的特殊形式反映生活時所具有的具體而生動的能喚起人們感性經驗和思想感情的屬性。那么,事物形象性特征的形成勢必跟形象思維有關?!靶蜗笏季S作為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其內部也具有特殊的操作方式,其中聯想和想象活動就是形象思維方式的最基本的操式?!盵3]想象和聯想是兩種不同的心理活動?!奥撓胧怯捎谀橙嘶蚰呈挛锒肫鹌渌嚓P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的其他相關的概念?!盵4]“想象是一種對形象性表象加工處理的高級意識活動……想象指通過對記憶中的形象性表象的改造融合活動?!庇纱丝梢?,想象和聯想是理解事物形象性特征的主要方法。本文擬從詞語活用中抽象語義的形成、修辭手法的運用、內外語境的烘托等方面來探討古漢語詞語活用的形象性特征。

一、抽象語義的形成

古漢語詞類活用后有時會形成抽象語義。抽象語義和具體語義相比,其空間特征較弱,人們需要通過想象和聯想且發揮自己的形象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才能正確理解。那么,抽象語義的形成就導致了古漢語詞語活用的形象性特征的產生。1、名詞活用為動詞?!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皬淖笥?,皆肘之,使立于后?!本渲小爸狻庇擅~活用為抽象動詞?!爸狻弊旨染唧w交待了動作行為的部位名稱,又生動地描繪了連續發出的二個動作?!爸狻边@個活用詞的作用具有“撞”、“碰”等動詞都無法概括的意義。那么,“肘”的抽象語義就需要我們通過想像和聯想才能體會。2、動詞的使動用法?!稘h書·武帝記》:“天漢四年春正月,朝諸侯王于甘泉宮?!本渲小俺笔莿釉~的使動用法,意為“使諸侯王朝見”。我們需要運用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想象“朝”的抽象語意關系的改變。從而更加明確句中主體和客體,主動和被動,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也更加明確“朝”的抽象語意的義界。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睹献印けM心上》:“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本渲小靶 笔切稳菰~的意動用法?!罢J為……小”是一個抽象語義,生動傳神地表達了古人的主觀認識?!靶 边@個抽象語義也需要我們通過想像和聯想才能體會。其他如數詞、動詞、形容詞活用后的語義也可能是抽象語義?;钣煤螽a生的抽象語義激活了我們的形象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我們可以從不同方面對活用后的抽象語義展開發散的、輻射狀的語義聯想,使我們對活用后的抽象語義有更深刻地理解。因為抽象語義為古漢語詞語活用形象性特征的形成作了鋪墊,那么反之,抽象語義也是古漢語詞語活用形象性特征產生的主要原因。

二、修辭手法的運用

古漢語在詞語活用的過程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霸~類活用中的辭格運用是一種積極的修辭手段,特別是把辭格同詞語修辭、語音修辭配合使用。造成了一種超脫尋常文字尋常文法以至尋常邏輯的新形式。使其更顯示出漢民族語言的獨特風格。從而呈現出一種動人的魅力?!倍@些修辭手法的運用給我們形成了廣闊的聯想和想象的空間,從而形成了古漢語詞語活用的形象性特征。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凡》中就設有“轉品”這一辭格?!罢f話時把某一類品詞移轉做別一類的品詞來用的,名叫轉品?!盵7]“詞語的轉品在古漢語中早已有之,且用例不鮮。只是以前尚沒有‘轉品這一說法。只稱作‘詞語活用罷了?!庇纱丝梢?,詞語活用實質上就是一種修辭手法。古漢語詞語活用中經常運用的辭格有比喻、借代、對偶、排比等。張熾先生在《論詞類的修辭效應》中涉及到了很多常用修辭格,且詳盡地論述了常用修辭格在詞語活用中對活用后詞語形象性特征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本部分就張先生暫時沒有涉及的兩點修辭格略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1、復辭?!啊綦x的,或緊相連接而意義不相等的辭格?!比纭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本渲械谝粋€“老”由名詞活用作抽象動詞“贍養”、“孝敬”;第一個“幼”也由名詞活用作抽象動詞“撫養”、“教育”。又如《論語·顏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钡诙€“君”、“臣”、“父”、“子”都是由名詞活用作抽象動詞,意為“君主”、“臣子”、“父親”、“兒子”都必須盡自己所在地位的責任,不能越禮?!袄稀?、“幼”、“君”等詞活用后的語義的形象性因復辭辭格的運用更加凸現出來。2、回文?!盎匚囊渤懽鬓捨?,是講究詞序有回環往復之趣的一種措辭法?!盵10]如《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本渲械谝粋€“信”是動詞活用作抽象形容詞。第一個“美”是形容詞活用作抽象名詞。又如《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本渲械诙€“言”是動詞活用作抽象形容詞。我們亦能通過感受回文辭格來體會詞語活用后的形象性特征。古漢語詞語活用中修辭手法的運用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想象空間。由此,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形成古漢語詞語活用形象性特征的又一主要原因。在運用形象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進行想象和聯想的同時,我們也能更好地體會古漢語詞語活用的形象性特征。

三、內外語境的烘托

修“語境,可以分為言內語境和言外語境。言內語境指的是上下文。一個詞,一個句子,是否合適,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取決于它在上下文中的地位?!薄把酝庹Z境指的是交際活動的時間、空間等物理因素和社會壞境、文化環境、自然環境以及心理因素?!蹦敲?,言內語境能使活用的語義指向更加明確;而言外語境為活用后詞語的語義的理解起補充闡釋的作用。那么,內外語境的烘托可以使語活用后的形象性特征更加明顯。1、言內語境的烘托。如《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本渲小鞍病睘樾稳菰~活用作動詞“使……安定”。結合言內語境,“安之”指的是“使遠方人”安定。又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而未廢也?!本渲小澳俊笔敲~活用作動詞“使眼色”?!爸备鶕詢日Z境來確定指的是毛遂。明確了語義指向后,“安”和“目”活用后的語義的形象性的特征就更容易理解了。2、言外語境的烘托。言外語境跟歷史事實、歷史典故和社會文化等方面有關。A、跟歷史事實相關的言外語境。如《左傳·僖公三十年》:“晉候、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庇秩纭蹲髠鳌べ夜辍罚骸凹葨|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本渲小百E”本為數詞,在句中活用作抽象動詞,意為“兩屬,同時親附對立的雙方”;“東”、“西”本為方位名詞,在句中活用作具有抽象意義的狀語,意為“向東”、“向西”。我們或許不太容易理解其活用后的形象性特征。但是如果我們知道當時(僖公三十年),鄭國在晉國的東邊,秦國在晉國的西邊,且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這一歷史事實,我們就能清楚地理解句中“貳”、“向東”、“向西”等活用后詞語的形象性特征。B、與社會文化相關的言外語境。如《史記·項羽本紀》:“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本渲小靶帧泵~活用為抽象動詞,意指“像對待兄長一樣”。為什么劉邦提出要視項伯為兄長呢?這也跟我國古代的社會文化有關。孟子《跬道》曰:“理亦無所問,知己者闋礱。良駒識主,長兄若父?!笨衫斫鉃椋骸伴L兄如父?!边@就揭示了兄長在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會中受尊敬的社會地位。了解這些社會文化之后,我們就知道劉邦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項伯,實質上是想拉攏項伯。由此,我們也能更好地理解“兄”活用后語義的形象性特征。內外語境的烘托也營造了良好的語言范圍。也是古漢語詞類活用形象性特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總之,抽象語義的形成、修辭手法的運用是古漢語詞類活用形象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內外語境的烘托是古漢語詞類活用形象性特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而充分理解古漢語詞類活用中的抽象語義、修辭手法和內外語境,不僅能使我們充分理解活用后的語義,也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活用后語義的形象性特征。

參考文獻:

[1]孔昭琪.《紅樓夢》的詞語活用[J].泰安師專學報.2000(04)

[2]張幟.論詞類活用的修辭效應[J].錦州師院學報.1995(01)

[4]黎千駒.模糊修辭學導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17

[3][5]陳樹林.形象思維的內在運演機制及其本質特征[J].學術交流.1990(06)

作者簡介:蔡豐(1987-),女,湖北浠水人,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訓詁學和模糊語言學。

猜你喜歡
形象性古漢語
小學一年級看圖說話的形象性寫作策略指導
說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個夢想》教學為例
梅縣客家話對古漢語語音的傳承
高等師范院校古漢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論電視新聞評論的形象性
標話詞匯限定成分的后置
談古漢語主語隱去對韓國語教學的啟示
論“以”在古漢語中的介詞功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