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會現象情景模擬的道德調查

2014-11-24 06:27段宇寇家慶何乾沛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關鍵詞:情景模擬問卷調查

段宇+寇家慶+何乾沛

[摘 要]近幾年新聞報道中不乏關于人情的冷漠,公共道德的缺失等負面新聞,我們透過媒體越發覺得這個社會令人毛骨悚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對他人不幸的冷眼旁觀,還是在生死關頭的挺身而出,都是社會道德典型現象的展現,而我國社會道德情況的真實寫照應該由每一位社會成員組成。正是出于對當前社會道德問題的好奇,本文作者對路人進行實際情景模擬和問卷調查,調查了西安市人民對于社會現象的反映。從而調查統計出我們的社會還有多少溫存。

[關鍵詞]社會道德;情景模擬;問卷調查;社會現象

一、背景概況

社會道德是以一定的目的和方式有機結合的群體為了維護共同體的利益所具有的一切道德屬性的總和,它是主體為非個體的社會群體所具有的道德。

中國的社會道德,一直飽受質疑。我們經??梢栽谛侣劽襟w中看到各種各樣的丑聞:一些公共場所被堆滿垃圾;公共交通工具上,各式各樣人物丑態百出,嚴重影響城市乃至國家形象。然而,與上述社會現象相反,阿尼帕撫養了13個本不相干的孤兒;“最美教師”張麗莉為救孩子雙腿被客車碾過;還有用生命托起殲-15戰機的羅陽;在危急時刻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中國社會的每時每刻都不乏閃耀人性光輝的感人事跡。我們選擇用問卷調查和情景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測試當今社會是否真的如新聞報道里的那樣。

二、調查結果

(一)公交車讓座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統計能夠看出,大家在面對“問卷式”提問的情形下都會毫不猶豫的為需要人群讓座。這表明在大多數人心中是能夠清楚地認識在面對類似情形時的正確做法。大家心中都是清楚何為對何為錯,不難推想整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的導向是正確的。而當問及大家在車上是否會提醒其他人為老弱讓座時,大多人會選擇沉默。

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隨后也在公車上做了長時間的觀察與統計,發現實際結果與問卷調查結果出入較大。公車上幾乎沒有見到有主動為老人讓座的情形。而主動勸他人讓座的更是完全沒有發生。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通過采訪車上路人等方式,對兩種迥然不同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并一致認為:大多數人不主動讓座的原因是不好意思做“出頭鳥”,在主動讓座后會讓別人覺得自己太假太做作。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雖然主動讓座的人數幾乎為零,但在有人下車空出座位時,周圍的人會默認一個共識——將座位讓給需要的人。這也是中國人含蓄內斂不善于表達的一個體現。

(二)路遇乞討人群態度

針對面對乞討人群的問卷分析,主動避讓的人還是占了大多數。這與我們隨后進行的實際觀察結果契合度也是較高,在面對乞討人群時,大家都是選擇無視或者迅速遠離。通過事后對“被乞討人”的采訪,大家都表示在網絡以及電視上看過太多虛假乞丐,他們并不能確定自己的同情心是否真正發揮了作用。此種情況也不難看出我們整個社會的誠信度今年來不斷降低的現狀。

(三)路遇跌倒老人態度

面對路人跌倒或需要緊急救助時人們反映,從問卷結果看得出大家都是愿意去幫助他人而不是選擇冷眼旁觀。而通過采訪我們也了解到,造成大多數人選擇觀望的原因是電視網絡媒體上老人“碰瓷”的事屢見不鮮。不少人做了好事最后確當了壞人,甚至官司纏身。這讓人們在面對類似情況明知“該”怎么做時卻選擇了猶豫退縮。

(四)路遇路人求助態度

關于為路人提供簡單幫助這一項,問卷結果顯示拒絕幫助他人的始終占極少數。大家顯然也都是清楚的知道在別人有困難時給與幫助是正確的。而當我們將這個問題從問卷上“搬”到實際生活中時,大家給出的答案卻不怎么令人滿意。在模擬情景中我們的同學只獲得了近30%人的幫助。剩余的人處于防備小心都選擇了拒絕。從事后的采訪中我們也了解到,大多處于防備的人都表示看過太多路上行人詐騙的案例。

三、結果分析

我們收集了大家對于造成當今社會人情大不如前的原因的一些看法。大家都認為社會環境對我們現在人們的價值觀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網絡、電視等媒體的力量。過度的宣傳負面案例,讓大家心中蒙上了陰影,在面對他人需要幫助時會猶豫。

四、思考與感悟

傳統社會道德觀主要是建立在社會價值的基礎上,在傳統社會的道德觀中,人的價值遠遠低于社會價值,社會價值的實現往往是以犧牲人的價值為代價。而現代社會的道德觀是建立在人的價值與社會價值雙重價值的基礎上,在高度文明的社會里人的價值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重于社會的價值,對人性價值的承認與尊重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文明與否的重要標志。

總結我們在學校范圍內的活動,我們可以對當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一個大概的評估。同學們具有幫助他人的意識,但這種意識并不能形成足夠強大的行動力來支撐大家去做那些不屬于自己分內的好事。從另一個方面講,周圍的風氣也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走入社會市區里的調查,我們進行了與在學校里基本相同的活動內容,以達到對比的目的,但對比的結果不令人滿意。極少有人會將手機借給我們,甚至面對問路的我們,很多人都視而不見。針對市區活動這樣的結果,我們也應當客觀的分析。首先,社會成員社會公德意識出現了一定程度缺失,人情的冷漠讓人缺少愛心。其次,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導致面對陌生人時,很多人具有高度的警惕性,這種戒備心理讓所謂的“熱心行為”變得越來越少。再次,社會的浮躁和城市人較大的工作壓力使得人們失去了原有的耐心。最后,社會上還是好心人占多數,我們一方面應該冷靜分析實踐結果,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否定所有。

參考文獻:

[1]邵南征.社會道德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05

[2]譚誠訓.社會道德底線與媒體的道德責任[J].當代傳播.2007.01

作者簡介:段宇,1994—,男,陜西省西安市,本科在讀,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寇家慶,1993—,男,陜西省西安市,本科在讀,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何乾沛,1992—,男,陜西省西安市,本科在讀,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猜你喜歡
情景模擬問卷調查
Materials Studio軟件在材料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情景模擬在“公共關系學”禮儀與技巧教學中的應用
情景模擬教學法對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效果的探討
情景模擬在大學英語課堂實踐中的應用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高?!霸喝芜x課” 情況調查及問題解析
大學生對慕課的了解和利用
初中物理:探究性學習不可或缺
淺談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