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的維穩價值:理念、功能和實現

2015-01-17 13:59馬兵
學理論·上 2015年12期
關鍵詞:維穩民生價值

馬兵

摘 要:民生具有維穩的功能,主要表現在民生的理念、民生的功能和民生的實現之中。民生理念中的維穩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公平正義和民生的動態特性上;民生功能的維穩價值主要體現在民生在社會和諧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在社會協調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在維護黨的執政地位中的保障作用。民生實現中的維穩價值主要體現在民生為維穩提供物質保障、權益保障和秩序保障三個方面。

關鍵詞:民生;維穩;價值

中圖分類號:D61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052-02

黨的十八大指出:“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倍U虾透纳泼裆鷦t是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域,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對于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民生的維穩價值主要通過民生理念、民生功能和民生實現的過程體現出來。

一、民生理念中的維穩價值

民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社會治理文化與實踐中的一個重要符號。早在《尚書》中就提出了“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的民生思想,提出了保障人民生活幸福才是好的治理價值?!豆茏印ぶ螄谒氖恕分刑岢隽烁幻袷侵螄那疤?,而民富的社會容易治理,民窮的社會則難以治理??鬃诱J為,民生治理有兩種方式必不可少,一是減輕徭賦使人民富裕,二是進行禮儀教化,讓人們遠離罪惡、疾病則人民生命即能健康長壽。孟子則提出了利用“井田”制度,為民制產,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我國傳統社會各個時期也都遵循了這一價值理念,并制定出了相應的行動舉措進行民生保障以穩固政權統治。近代以來,孫中山則提出民生主義的思想,認為民生不僅是人民生計,而且是社會存在和歷史的中心和動力。因此,民生自古以來被視為國之大計而成為了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民生同樣被視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最高目標之一。不過中國共產黨的民生理念并不是對傳統民生思想的簡單繼承,而是建立在深刻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質的科學的民生理念。這個現代民生理念的維穩價值就在于現代民生理念的創立為維穩理念的現代轉換提供了價值指向。

其一,從單一的滿足人的生存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民生的核心原則,這表明不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還是實現民生幸福一定是以人的生存和發展為原始起點、最終目的和最高標準。而維穩的價值伴隨著現代性的轉換,其理念也逐漸從強調國家、強調社會、強調對人的管控轉化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生存與發展的需求,為民生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條件。

其二,公平正義與共享。當前我國社會的民生問題的實質并非是單一的貧困問題,而是一個公平正義的問題。民生本來就具有公共屬性,但是這個屬性在過去的歷史時期內表現得并不理想。公平正義問題是一個涉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問題。也就是說,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少數利益階層,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沒有惠及社會整體,如此一來,民生問題如收入差距、房價問題、教育資源失衡問題、醫療資源失衡問題、就業難等等問題凸顯。由此看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問題就是一個不斷解決民生問題的過程?!肮秸x就是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惫秸x不但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手段而且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價值基礎。公平正義強調生存與發展的平等化和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脫離了這個民生原則,維穩不但不能保障社會的穩定和諧,相反則是在制造和激化社會矛盾。因此,維穩過程中一定要滲透著公平正義的原則理念,充分保障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傾聽不同群體的訴求表達,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諧。

其三,民生具有多維性和層次性。因為民生需求伴隨歷史境遇的演變而不斷變化,當然社會生活的總體演變趨勢一定是上升的,這就決定了民生需求也是一個逐漸上升的過程。所以民生問題是動態的,具有時代特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民生問題的表現重點是不一樣的。而且一定時期內民生問題獲得解決,隨之而來,就會出現其他層次的民生問題,因為人的生存與發展需求一旦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就會產生更高的需求。這是發展的規律使然。一般意義而言,人的生存獲得保障后,人們就會期望高質量而有尊嚴的生存。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個不斷強化、動態的演進過程。維穩同樣具有動態性,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傳統壓力型的維穩模式下,維穩被視為靜態化,即維穩跟著事件跑,沒有建立起動態的維穩機制,不是通過引導人民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和合法的利益表達而進行合理合法的疏導來化解矛盾,實現社會穩定。因此,應構建起一種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不斷做出機制調整和政策變化的動態的維穩模式。

二、民生功能中的維穩價值

民生功能的維穩價值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所發揮的積極的、有利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民生在社會和諧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民生建設在社會協調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民生在維護黨的執政地位中的保障作用,而社會和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及黨的執政都是維穩的根本價值取向。

第一,民生建設是社會和諧的穩壓器。民生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和保障,并為社會和諧建設提供了價值導向。當前我國社會中的不和諧問題多數是由于民生問題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造成的。民生問題如果得不到保障和改善,社會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定團結等價值就沒有實現的可能,而且社會失衡狀態還會持續惡化。只有不斷實現包容性增長,不斷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才能實現安定和諧。民生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偉大工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進程中,還能夠發揮民生的反哺功能,也即是說,民生建設可以助推我國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的科學發展與進步。所以民生具有維持社會穩定、保障社會和諧的基本功能。

第二,民生建設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社會穩定的主要指標。社會是一個由各個功能、結構不同的子系統構成的系統有機體。在這個有機體中,各個系統都能夠得到建設和發展,它們的功能都能得到合理有效的發揮,而且各個子系統之間能夠形成健康良性的有機互動,那么這個社會有機體就是相對穩定的。一旦各社會子系統之間出現失衡,或者各個系統功能發揮不到位,社會就會出現矛盾,進而威脅到社會的穩定。民生作為社會有機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障和改善程度是影響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傳統的發展模式往往過度強調經濟發展的價值而忽視發展的目的問題,或者說就是把發展經濟作為發展的目的價值。民生在此是被輕視的,民生建設與經濟增速明顯不匹配。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民生問題,民生矛盾突出,給社會穩定帶來危害。因此,大力推進民生建設,使之與經濟建設水平相符合,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第三,民生在維護黨的執政地位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社會穩定的大局與黨的執政地位密不可分。不論從歷史上還是邏輯上都反復證明了一個事實,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決定著中國社會的穩定狀態?!巴ㄟ^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關鍵在黨;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創建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關鍵在黨;要堅持‘兩手抓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關鍵在黨;要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關鍵也在黨?!盵1]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在實現著、維護著、發展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則是黨在實現、維護、發展人民利益方面的核心表現。從解放民生到保障民生再到發展民生,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民生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根本價值取向。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始終都在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而民生一直發揮著整合、辯護、凝聚政治認同等黨執政合法性源泉的社會功能。

三、民生實現中的維穩價值

民生建設是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建設領域。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經成為重要的治國方略和價值取向。民生建設在實踐中作為社會調控的方式展現出維穩的基本價值。

第一,民生為維穩提供物質保障?!叭嗣窨吹椒€定帶來的實在的好處,看到現行制度、政策的好處,這樣才能真正穩定下來?!盵2]所謂民生的物質保障就是通過民生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物質的各種合理需求,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安定有序。由于過去的治國理政方略往往強調經濟的發展而忽視民生建設,導致了利益格局的變化,各個階層民生利益不協調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安定有序的最顯著的因素。主要表現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住房、就業、社會保障等各個領域出現公平正義失衡的現象。民生建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滿足人的生存需求。通過民生建設提高民眾的收入,增加物質財富,實現發展福利的共享,保證人民群眾的財產與生命安全,從而有效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出現。

第二,民生為維穩提供權益保障。當前民生問題出現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同利益群體的權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就是說,弱勢階層的權益受到侵蝕和損害。也就意味著社會資源最終倒向優勢階層,進而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進行民生建設實質上是通過機制建立協調各種利益關系,保障各群體之間的民生權益得到合理的滿足。一是建立民生權益訴求的表達機制,為不同利益主體表達各自民生權益訴求提供渠道,尤其保障弱勢群體的訴求表達。二是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通過稅收、財政支付等方式保障民生權益得到滿足。三是建立民生決策的參與機制。在制定民生政策的過程中通過民生主體與民生客體以及不同民生主體之間的平等交流、協商等方式實現權益保障的最大化。當民眾能夠有效獲得物質上、政治上、教育上等各項權益的保障之后,其實現的結果就是民眾的生存與發展的條件充分獲得。民生建設有效進行,民生事業得到發展,社會穩定必然會得到持續的保障。

第三,民生為維穩提供秩序保障。傳統的壓力型的剛性維穩模式已經越來越顯現出其弊端和困境。壓力型剛性維穩模式只能解一時之痛,并不能標本兼治,而且投入的維穩成本極其高昂。究其根源,就是對于維穩與保障和改善民生關系的認識上出現了偏差。如要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建立以民生為導向的柔性維穩模式,才是標本兼治的明智之舉。民生建設完全可以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助推社會穩定的實現。因為民生治理自十七大以來已經上升到國家總體戰略的高度。民生建設要想獲得預期的效果,離不開制度,離不開法治。只有把人民群眾生存與發展的權利上升到制度層面和法律層面,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滿足和保障,才能避免各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進而危害到社會的穩定。再者,民生的利益分配與調節可以有效疏解社會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26-327.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猜你喜歡
維穩民生價值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縣區級廣播電視臺民生欄目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