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公民教育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2015-01-17 19:13張茜胡國勝
學理論·上 2015年12期
關鍵詞: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

張茜 胡國勝

摘 要:西方公民教育具有雙重性,以“公民教育”為名,實以資本為前提,為處于領導階層的、真正享有公民權利的精英階層服務,多數普通大眾只是被動地參與政治生活。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分階層,為所有的青少年提供思想教育,按照“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獨特性,不能完全跟隨西方公民教育的步伐,否則會導致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瓦解。這種獨特性,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性與民族傳統文化。其他的途徑都是要建立在這個根基之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關鍵詞: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D6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179-02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的一大特色和傳統優勢。長久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加,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以適應國際社會的發展迫在眉睫。

國外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通常沒有“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他們通過隱性的手段、間接滲透的方式來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統稱為“公民教育”。那么,究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有什么關系?西方的公民教育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可資借鑒之處?這一課題的研究,對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和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西方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首先涉及“公民”這一概念。它經歷了古羅馬、封建社會、近現代社會的發展演變,外延變得更為廣闊,內涵變得愈加豐富和深刻。

“公民”一詞來源于西方,最早見諸尚處于奴隸制下的古代希臘、羅馬的法典,但只有少數人才能享有公民的權利,絕大多數奴隸、婦女都不算“公民”。封建制國家產生以后,法典中將在該國管轄范圍內的、具有該國國民資格的人稱為國民或臣民,而“公民”這一概念鮮見采用。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啟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的口號,強調國家屬于公民主體,宣稱國家的所有人都是公民。到了現代社會,公民概念已經完全超出了它的原始內涵,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并且在參與社會公共生活中充分享有自由、平等、獨立權利的人。隨著公民內涵的不斷豐富與深化,社會對公民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公民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民治、民有、民享”的公民教育思想,認為公民教育就是要為社會培養普遍的、有用的、良好的公民[1]。當然,公民教育的內涵也因各位思想家所處的時代、國家、歷史文化傳統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筆者認為,西方的公民是有區分的,西方法律上所寫的公民權利屬于少數精英階層,義務多屬于普通大眾。因為西方的教育實行的是雙軌制: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西方的學校有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往往是西方社會的思想、科研重地。它們培養了西方絕大多數思想家、科學家、政治領袖或國會議員、富人。以英國為例,英國中學里的伊頓公學、斯科特中學等私立中學,聚集了全英國7%的學生,卻占據了牛津、劍橋每年錄取的學生中的50%,而未來,他們將成為英國的首相、國會議員以及社會精英人士。

所以,筆者以為,西方的公民教育實際上雙軌教育,有著雙重性,實質分為“主人教育”與“奴隸教育”,但二者都隱匿于看似平等、公正的“公民教育”一詞之下。西方公民教育是以資本為前提的,處于領導階層的、真正享有公民權利的精英為保持整個社會階層穩定,通過差異化教育,使多數公民名義上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事實上很難享有),無條件履行義務,積極被動地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性、全民性教育。

西方的公民教育具有隱蔽性:使公民教育的內容穿插至不同的學科,用公民教育的內容掩蓋了某些真實的教育目的。其次是具有滲透性:把公民教育內容滲透至各種課程、各種活動和社會環境之中。還具有實踐性:西方公民教育注重課堂實踐活動,多數是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完成的,鼓勵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親身感受到教育熏陶。

二、西方公民教育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

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國家通過互聯網、影視作品等途徑大力向中國青少年宣傳西方價值觀,這對處于心智成長中的我國青少年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造成嚴重侵蝕,使中國人逐漸物欲化,破壞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西方民主、中國專制,西方富強、中國貧弱,西方發達、中國落后,西方文明、中國粗俗等等的國家形象反差,意圖毀掉年輕一代。

面對西方的思想攻勢,我們必須要看清其本質差異:西方現在看似采用和平的手段進行所謂文化交流,而非殖民時期赤裸裸的武力屠殺原住民、販賣黑奴的手段,來宣傳他們精心炮制的“民主”“自由”“博愛”的西方公民教育的內容,殊不知,這光鮮的公民教育下掩藏的是沾滿鮮血的屠刀;西方對外宣傳的“民主”“自由”“博愛”的公民教育的觀念背后掩藏的是西方中心主義、殖民主義、功力主義、個人主義等觀念,這些集中體現在美國宣傳的新羅馬帝國這一看似強大的文明形象,通過宣傳達到類似二戰時在西方消除猶太人的目的,即征服,甚至清除一切不符合西方觀念的非西方人:世界的主人是西方人,非西方人是奴隸。

這些足以促使我們深刻反省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與各國之間存在著的差異性。

(一)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不同

西方公民教育具有雙重性,以“公民教育”為名,而實以資本為前提的,是為處于領導階層的、真正享有公民權利的精英資產階層服務。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使用一定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分階層,為所有的青少年提供了高質量的思想教育,按照“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

(二)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同

從內容上比較,公民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寬泛。公民教育的內容幾乎囊括了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教育、經濟、文化、政治、法律、生活、社會、心理、生理等各個方面,其目的在于全面深刻地介紹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觀念。思想政治教育則屬于具有鮮明意識形態色彩的、較高層次的教育,并且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

公民教育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它主張隱性教育,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把思想觀念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公民的意識中。而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顯性教育,它旗幟鮮明地主張對公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意識形態的灌輸,并且具有明確的排他性。

(四)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利用程度不同

國外公民教育是終身性、全民性、基礎性教育,它強調全社會要利用一切有力手段對公民進行公民教育。而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比較單一,在施教的過程中,學校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社會上普遍認為在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可,走出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無。

三、西方公民教育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借鑒之處

西方的公民教育實則扎根于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教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獨特性,不能完全跟隨西方公民教育的步伐,否則會導致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瓦解。這種獨特性,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性與民族傳統文化。其他的途徑都是要建立在這個根基之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一)教育內容的民族性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成為中華民族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當前,全球化時代同時也是文化大融合的時代,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突顯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認同感,已成為各國的共識。。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內容,強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也就顯得尤為必要。

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的做法,加大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扶持力度。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與當地相關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宣傳。充分利用各種節日和紀念日,組織青少年舉辦各類富有傳統文化色彩的活動?;顒舆^程中,青少年既了解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又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愛國熱情。

此外,學??梢酝ㄟ^課程設置對青少年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幫助青少年深刻認知中華民族的文化本質,提升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當前世界文化大發展的背景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尤其是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培養和民族文化教育更是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多元價值觀充斥著我們的社會,面對大量爆炸式的信息,如何去偽存真,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經成為當下的首要任務?!耙粋€社會不應局限于物質生產和經濟交流。它不能脫離思想概念而存在,這些思想概念不是一種‘奢侈,對它可有可無,而是集體生活自身的條件,它可以幫助個體彼此照顧,具有共同目標,采取共同行動。沒有價值體系,就沒有可以再生的社會集體?!盵2]

我們應該認識到,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想要在未來前進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僅僅靠經濟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青少年加強民族精神文化的教育。使青少年沉浸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環境之中。我國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從韓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中看出,韓國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巧妙地吸收了東方儒家文化倫理精髓,又借鑒了西方實用主義的方法,同時保存了本國的民族文化傳統。我國作為儒家文化思想的發源地,更要加強對儒家文化的研究和利用。同時要吸收其他各家所長。在吸收國外各國文明成果和先進經驗的同時,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從而不斷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楊漢麟,等.歷史視野中的西方公民教育[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2):1.

[2][法]吉爾·利波維茨基,[加]塞巴斯蒂安·夏爾.超級現代時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敖潔.大學生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勃郎科·霍爾瓦特.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論[M].吳宇暉,馬春文,陳長源,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6]邵建放,等.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04(8).

猜你喜歡
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公民教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支撐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從專業憲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識教育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